跨国恋开花结果
东风商用车闯世界
中国工业报实习记者 吴影
沃尔沃集团领先的卡车技术优势、丰富的全球市场资源和深厚的管理经验,配合上东风的成本控制优势、在国内庞大的生产销售能力与网络,以及在新兴市场发展的经验与技术能力,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在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之下打造出的全新全球供应链平台,必将对中国的商用车格局,乃至世界的商用车版图产生深远影响。
1月26日,甲午年腊月初七,黄历上写着,宜“嫁娶、求财、开市、交易”。安躺在秦岭与巴山怀中的十堰在南方隆冬的冷冽之中,于此良辰吉日迎来了一场久候多时的世纪联姻——东风汽车集团与瑞典沃尔沃集团合资的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一天的卡车之都也因此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再填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的成立无疑让东风汽车向世界迈出了一大步,未来势必引发国内乃至国际商用车市场现有版图的“地震”。那么,在这场珠联璧合的跨国婚姻当中,中国新郎与北欧新娘到底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东沃相恋
转角遇到爱
事实上,无论对于东风还是沃尔沃,这都不是各自在合资合作中的“初恋”了。
2003年,东风汽车与日产汽车合资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有限),在当时是中国汽车行业合作规模最大、人员最多、合作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项目,而东风旗下的多个商用车企业也随之纳入了东风有限。
平心而论,东风在合资中向日产学到了从研发、生产、销售,到产品规划、质量控制、品牌管理、市场开拓等各方面的许多经验,可谓获益良多。不过,从结果来看,由于日产本身的技术重心和业务领域所限,其给予东风的帮助更多体现在乘用车板块,在商用车领域并不能完全满足东风要打造国际化商用车品牌的需求。
“东风靠中重卡商用车起家,将商用车资产打包与日产合资,是为了以优质资源吸引合作。”正如东风汽车集团总经理朱福寿所说,“但日产没有足够的中重卡方面的业务、经验和技术。”
与此同时,受最近几年我国的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盛极而衰、商用车排放标准升级实施等大环境不利因素影响,国内卡车市场,尤其是中重卡细分市场的整体表现持续低迷。回顾2014年的我国卡车市场,除了微卡产销微有增长外,重卡、中卡和轻卡全线溃败,产销同比均坠入大幅下滑的泥沼。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我国去年卡车产销达到319.59万辆和318.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86%和8.92%。其中,重卡产销74.75万辆和74.40万辆,同比下滑1.73%和3.89%;中卡产销24.79万辆和24.78万辆,同比下跌13.16%和13.60%。
在这样的情况下,东风虽然仍旧稳居中重卡行业的龙头位置,但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技术升级、突破海外市场”的发展愿望,使其迫切需要一个有着强大技术实力的盟友,而这个人正好就是沃尔沃。
“2007年,我们和东风接触。”沃尔沃集团总裁欧罗夫•佩森在介绍沃尔沃与东风邂逅的经历时说。彼时这家欧洲最大的卡车制造商正与中国重汽处于一段尴尬的恋情之中,并于2009年正式宣布终止合作,提前结束了原定30年的合作计划。
巧合的是,沃尔沃与重汽的牵手同样始于2003年,这多少有点宿命的味道。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席卷欧洲,让国际卡车市场在此后的几年里如遇寒冬,使得沃尔沃扎根中国市场的愿望更加强烈。按照欧罗夫•佩森的说法:“中国卡车市场规模相当于欧洲和北美的总和,是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沃尔沃集团将中国视为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对于刚走出失恋阴影的沃尔沃来说,东风此时确是最值得依靠的肩膀和最佳的选择。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郎情妾意的东风与沃尔沃一拍即合,2013年,东风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并支付了117.1亿元的“分手费”,从东风有限手中回购商用车板块的业务。随后,沃尔沃集团以55.1亿元的价格通过国有产权挂牌交易的方式在公开交易市场摘牌,藉此入手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45%的股权。
至此,东风与沃尔沃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商用车战略同盟,也开启了中国后合资时代的合作新模式。
东风与沃尔沃合资公司的成立,可以说是双方在各自经历了分分合合的感情磨练之后的成熟婚姻,这出转角遇到爱的剧情之中有偶然也有必然,也为双方的结合打下了牢固基础。
强势东风
合作带来双赢
自2013年1月26日,东风汽车集团与沃尔沃集团在北京签订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开始,双方就按照相关法律和法规展开了一系列的流程审批、合同商谈、业务推进等项目工作。经过紧锣密鼓地筹备,完成了中国政府及欧盟的全部审批程序。
经过两年的准备与磨合,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完成了从助跑到起飞的过程。期间,双方团队开展了积极的业务互访和讨论,一方面在高层之间提升战略合作的理解和共识,另一方面在全价值链加深双方的业务理解,为公司成立后的平稳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悉,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92亿元人民币,东风汽车集团持有55%股权,沃尔沃集团持有45%的股权。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4名来自东风汽车集团,3名来自沃尔沃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东风汽车集团委派,副董事长由沃尔沃集团委派。首任董事长由东风汽车集团总经理朱福寿担任,首任总经理由黄刚担任。财务、生产、出口业务与子公司管理4名副总经理均为外方人员,采购、营销、产品规划与研发3名副总经理为中方人员。
显而易见的,东风与沃尔沃通过合资公司各取所需,前者可以增强实力走向国际市场,后者则借此机会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步伐。
在合资公司的成立大会上,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平表示:“新公司的成立,有助于提升东风商用车核心业务竞争力,提升整车和关键动力总成的研发能力,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全面提升‘东风’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沃尔沃集团总裁欧罗夫•佩森则直言:“我们将汇聚优势资源,共同努力,打造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持续盈利的国际化公司,最终实现双赢的结果。”
根据双方协议,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将研发、生产、销售“东风”品牌汽车。产品覆盖中重型卡车、客车、专用车及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新公司将利用双方的技术和专长,对中重型商用车产品平台进行持续的改型升级,全面提升东风商用车的商品规划和研发能力,建成先进的商用车技术中心和商品规划体系,构建满足战略发展需要的海外制造体系和海外销售体系。
无论从合资股比还是新公司领导层的人员架构来看,东风都在合资公司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此外,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的名称之中没有加入沃尔沃,合资公司未来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产品也都将以“东风”品牌推出。这样的强势在以往的汽车项目合资之中是前所未有的。在某种程度上,这也避免了此前业内人士关于此次合作会重蹈乘用车领域当年“市场换技术”失败覆辙的担心。
在管理结构上,如果某项决策要求投票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的话,仅东风集团的董事就可搞定。而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控股方可以将收入完全并入财务报表,这意味着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所有的收入都可以算入东风集团。
而作为技术输出方的沃尔沃也求仁得仁,东风商用车的生产、销售体系,特别是生产经济型卡车的能力,正好弥补了其在华市场的短板,为沃尔沃在华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借船出海
东风吹向世界
根据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首次披露的公司愿景,实现“从中国的东风到世界的东风”分三步走:第一步,保持中国领先的卡车品牌地位;第二步,扎根海外主要增长市场;第三步,进入成熟市场成为全球认可和尊重的品牌。
这种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战略,恰合《孙子兵法》所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众所周知,东风商用车在国内中重卡市场的龙头地位多年来一直无可动摇。2014年,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东风”品牌重型卡车市场占有率为21%,中型卡车市场占有率为26%,均列行业第一。其中,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中、重卡市场占有率为16%,销量达15万辆。
目前,东风商用车在国内拥有独立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其年产能达20万辆。产品覆盖中重型卡车、客车整车与底盘以及发动机、驾驶室、车架、车桥、变速箱等关键总成。工信部在1月27日召开的发布会上,初步将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定为8%,远低于2014年9.5%目标增速,也低于8.3%实际增速,在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大背景下,出征国际市场已成为了当下东风的一大发展重心。
如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刚在合资公司成立大会上所说:“公司坚持尊重、信赖、合作、双赢的原则,共享产品平台、制造资源、供应商资源、国际销售渠道,致力于巩固‘东风’品牌商用车国内领先的同时,努力使之成为全球知名品牌。”而东风也早已开始从各方面布局造势,推进东风商用车的全球战略。
2013年10月,东风商用车与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签署了联合品牌推广协议,双方借此国际知名体育赛事致力东风品牌商用车在全球市场推广。去年10月,由东风商用车独家冠名的“东风队”参加2014~2015赛季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吸引了全球媒体和观众的目光。
2014年9月,东风商用车携东风天龙旗舰、东风天龙和东风天锦三款主力车型首秀德国汉诺威车展,得到了沃尔沃集团的协力支持,进一步提升了东风卡车品牌的全球知名度。
此外,由东风商用车冠名的“东风HUAT”车队分别参加了2013年德国大学生汽车方程式大赛和2014年日本大学生汽车方程式大赛,在海外市场传播东风品牌。
除了在海外的品牌宣传上合作与借力,沃尔沃集团还将向合资公司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据欧罗夫•佩森介绍,目前已经确定中重卡核心部件重型手动变速器将在十堰的商用车基地生产,沃尔沃的其他“看家技术”日后也将悉数分享给合资公司。
更为重要的是,在共享国际销售渠道资源之外,东风还能够学习沃尔沃的海外市场开发经验和业务运作模式,建立完善的海外业务流程和运营标准。同时,新公司将在欧洲设立研发分中心,争取快速提升东风的自主研发能力,且东风品牌商用车的出口不受任何地域限制。
工厂遍布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在全球190多个市场销售的沃尔沃集团,其领先的卡车技术优势、丰富的全球市场资源和深厚的管理经验,配合上东风的成本控制优势、在国内庞大的生产销售能力与网络,以及在新兴市场发展的经验与技术能力,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在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之下打造出的全新全球供应链平台,必将对中国的商用车格局,乃至世界的商用车版图产生深远影响。
“这可能是你们第一次看到我在公开场合饮酒,因为我今天的心情实在太兴奋了,”一向严肃高冷的黄刚在合资公司成立当晚的餐会上,神采飞扬地举杯敬酒,“但也仅限于今天,明天,将是东风商用车全新的开始。”
大洋彼岸的汽车之城底特律走向了没落,而东方底特律——湖北十堰正因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的成立而冉冉升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