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还需要知道这辆车是由谁生产的吗?
(2014-08-29 10:23:33)20年后还需要知道这辆车是由谁生产的吗?
赵三明
汽车代工,这一在汽车业界早就存在并且一直在延续的汽车生产模式,有可能随着凯翼汽车等一些先行企业的示范作用,从而在中国掀起一股汽车代工的热潮。
实际上,不论是世界著名的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代工奔驰、宝马、克莱斯勒的车型,还是诸如铃木与菲亚特、三菱与标致等企业之间的代工生产,基本上可以遵循一个规律:即在研发与试生产阶段,代工主要可以解决投资风险的问题;在上量后的批量生产阶段,其核心则转移到生产效率的总体提升和生产成本的最小化上。
从已知的国际上比较有名的代工车型可以看出,其主要特点是以一些与该公司原有车型差异化较大的车型为主,同时基本上也并不是原汽车生产厂商大批量生产的最具赚钱效应的主力车型。就好比,你很难想象高尔夫、凯美瑞、福克斯等全球畅销车型,会被大众、丰田、福特等拿给其他厂商去代工。
从代工双方的实力分析,若是两个平行的汽车生产企业之间的代工,一般均是略微强势的企业看上了稍微弱势企业的某一款车型,然后由弱势企业代工生产并在强势企业所在的区域销售。尤其是代工中相对畅销一些的小型车,也主要是因为开拓不同区域市场带来的,如一个原本在亚洲投产的车型拿到欧洲后改头换面,其市场可能就是另一番天地。
像麦格纳斯太尔这样的零部件代工生产整车的企业,在世界上可谓是凤毛麟角。需要说明的是,麦格纳本身就是多个汽车零部件总成的供应商,它每年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车展上所发布的概念车,已经证明了其强大的前瞻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此外,斯太尔原本就是一家汽车整车制造商,在被麦格纳收购之后,两家厂商所形成的极强的工程能力,正是那些高端汽车厂商开发另类车型的最佳平台和选择。
反观国内企业之间的代工,其相互间基本上还都是有资产纽带或集团体制上的相互联系的。许许多多的零部件和总成都可以贴牌生产,整车当然也没有不贴牌的道理。其实,在当前国内自主品牌整车企业自身实力较弱的背景下,比较现实的做法可能是:在国内更多进行兼并重组,以提升企业实力,造出更有竞争力的车型;在国外则可利用某个企业已经建成的生产线,进行代工式的生产,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迅速抢占市场。
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今天,由于IT产业的渗入和新能源汽车的进步,为整个汽车行业增添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特斯拉的红火实际上已经打破了传统汽车产业链的规则,一个只有研发甚或是没有研发只有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靠着别人的代工也能生产出带4个轮子的移动工具来!未来的年轻消费者,购买汽车的理由更多可能是时尚和体验。到那时,让他们再去关心这辆车是由谁生产的,还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