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研记录:小班幼儿入园过程中哭闹行为出现的原因及缓解策略

(2020-05-31 15:19:55)
标签:

教育

育儿

前卫镇第二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表

教研时间

2019.11.3

地点

会议室

主持人

徐洋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活动主题

小班幼儿入园过程中哭闹行为出现的原因及缓解策略

 

 

 

 

 

 

 

 

 

 

 

发言

记录

吕老师:根据以往经验我来谈谈这种行为出现的原因1、从幼儿自身的角度看,主要与幼儿的气质类型,性格有关。幼儿产生哭闹的原因与幼儿的气质类型以及幼儿的性格也有关系。比如说气质类型偏抑郁质的幼儿,不愿主动与他人交流,也因此缺乏了情感上的寄托。因此,这类型的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性肯定较弱一点。2、人对陌生环境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幼儿由于年龄小,对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敏感度也较高。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的教师、同伴和幼儿园环境都十分陌生,这种陌生感导致幼儿的焦虑情绪,进而出现哭闹行为。

董老师: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家庭的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比如说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是处于全全包办的状态,什么事情都不让幼儿做,要什么给什么,这类型的幼儿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较高而且比较任性,入园后的哭闹行为也会比较严重。因为在幼儿园里不能事事随心所欲,且要遵守幼儿园的常规;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容易产生自卑,退缩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因此,当幼儿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容易产生抵抗心理,不愿与别人交往,新的环境,陌生的人也会使幼儿产生焦虑情绪,从而产生哭闹行为。这两种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不强,且对父母的依恋性较高,其哭闹行为表现的也十分明显。

2、家长也存在焦虑现象。在幼儿新入园阶段,家长们则表现出心神不宁,送孩子时表现出依依不舍。老师抱走之后还要再抱一下或是再看一眼,表情十分痛苦,甚至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家长迟迟不离开幼儿园。在幼儿园大门口或是教室门口观望幼儿在园情况。离园时,父母总会问幼儿在幼儿园有没有人欺负,吃饭有没有给你吃,老师凶不凶。这无形中向幼儿传递了一种不好的信息。使得幼儿对幼儿园产生不好的印象。因为家长是幼儿最亲密的人,幼儿对家长的情绪情感是十分敏感的。如果家长的焦虑现象表现明显则也会引起幼儿的焦虑行为。

李老师:还有可能是幼儿园的因素1、幼儿园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也影响幼儿焦虑感的产生,宽敞,明亮,温馨的环境可以有效缓解幼儿的压力感,减轻幼儿的哭闹行为,相反,如果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的布置不是很重视,环境显得拥挤,无疑会加重幼儿的焦虑情绪。2、幼儿园是否向家长介绍缓解幼儿焦虑的方法在幼儿入园之前,幼儿园是否让家长带幼儿熟悉环境,是否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时产生的一些情绪表现,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这些都是幼儿园应该做到的缓解幼儿焦虑的举措。

侯老师:缓解这一情绪应做好1、心理方面的准备家长应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准备。家长可以提前带幼儿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环境,初步体验幼儿园的生活,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小朋友学习本事的地方,在幼儿园里可以和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给予孩子积极的情感暗示,让幼儿在情感上喜欢幼儿园,不产生排斥的心理。

2、生活方面的准备家长在家时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因为幼儿在新入园时对环境的陌生,所以适应需要一段时间,而自理能力好的幼儿可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减轻压力。家长可以提前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在家有目标的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家长可以给幼儿更多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让孩子自己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裤子、自己叠小被子等。

中班张老师:父母应该有意识地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降低对父母的依恋。如果幼儿是长时间和自己的家人及亲戚相处,很少接触家庭以外的人员,那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就容易产生焦虑。因此,在入园前家长就要有计划地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和活动空间,多带幼儿出去,寻找玩伴,引导幼儿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初步建立交往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幼儿体会到与他人交往的快乐。

赵老师:1、创设温暖舒适的环境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讲,一个宽松、温馨的环境可以有效地减轻幼儿入园焦虑感。教师对幼儿更要耐心细致。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物质与心理环境。创设丰富多样的区角,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新生班,最重要的区角就是娃娃家,因为幼儿正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阶段,心理上缺少安全感,娃娃家正好可以满足幼儿这个时候的心理需要。2、教师的行为举止、说话态度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幼儿本身就有恐惧感,老师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他所依赖的人。如果老师像妈妈一样对待他,同他交流,温柔地对待幼儿,摸摸,抱抱幼儿,使他感到温暖,就可以逐渐稳定幼儿情绪,缓解焦虑情绪,减轻哭闹行为。

大班张老师:1、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情况在幼儿新入园时,教师可以多和家长沟通幼儿在园的一日情况,对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进行分析,找到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促进幼儿更好发展,在幼儿新入园时,情绪不稳定,在幼儿离园时,为了避免幼儿等待时间过长,产生焦虑,因此,老师可以和家长沟通,早点下班来接幼儿。2、调整作息时间,缩小家园生活差异家园生活差异也是幼儿产生焦虑的一个方面,由于幼儿长时间处于一种生活方式,已经习惯于家庭的生活,突然改变幼儿的作息时间,幼儿肯定会产生不适应,有压力感,无所适从。因此,家长应该适当调整幼儿在家作息时间,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接近,来加快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3、家长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幼儿离开父母,父母肯定会有所担心,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父母的这种情绪过重,则会感染到幼儿,使幼儿产生不良情绪,所以,家长应该和老师一起配合,把积极乐观的情绪传递给幼儿,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活动总结

幼儿入园焦虑,从而产生哭闹行为,以及适应性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老师要让家长知道刚入园的幼儿哭闹与反复现象是正常的,不用过于担心,但同时也要让家长了解并注意一些事项,知道幼儿在园的表现,以便帮助幼儿度过入园的这段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