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文保87---第二批文化历史建筑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博 |
40.钢北影剧院 建筑为砖混结构,立面呈中轴对称布局。主场内以舞台为中心,两边为对称式的二层观众席,顶棚中间镶嵌着一个大的立体红五星,和舞台两侧的二颗小红星相呼应。建筑整体风貌保存较好。

41.合肥老火车站站台 站台雨棚采用大跨度的混凝土结构,细节丰富、特色鲜明。立柱上的雨棚和柱身均出现严重风化现象。
42.合肥电机厂厂房

其东邻东二环,南邻长江东大街。厂房共4栋,为多跨组合,整体布局合理、排列有序。为满足室内采光通风的需要,屋顶上设有天窗,内部空间高大宽敞,外部采用红砖铺墙。整体风貌留存完好。
43.恒通机械厂(现长江180艺术街区)长江东路180号,8100平米。建于1960年代,原为军工企业“安徽省通用机械厂”。

厂房由多跨组合而成,体量较大,顶部开天窗便于通风采光。建筑外形进行过多次修整,立面新砌红砖,整体造型特征鲜明。主体结构保留原貌。
44.合钢初轧厂厂房

荒废多日,杂草丛生。



建筑具有大跨度结构、烟囱、传送带等典型工业特点,内部结构清晰,整体为钢架结构,屋顶采用桁架,外立面为红砖墙体,空间开敞,体量较大,长度500米。
45.合钢线材车间
厂房体量较大,内部结构清晰,采用桁架结构,外墙以红砖饰面。建筑现状保存较为完好。
目前看到的是东南角的建筑,西南角已经没有建筑为荒芜空地处于坼迁状态。
东南角建筑遗存

46.合肥望江宾馆(北楼)金寨路1号,9046平米。建于1986年,其位于金寨路与望江路交汇处的南七商业,地理位置优越。
建筑为钢混结构,屋面为平屋顶形式。立面造型丰富,韵律感强,具有时代特征。色彩主要为红色、黄色相结合,颜色协调且可识别度高。建筑外部空间组织合理,利用效率高。

47.安徽大学问津楼
建筑为框架结构,严格按照苏式建筑的结构规划建造,平面规矩,构图强调中心对称,南楼、北楼为3层,西楼为4层,中间书库为6层。
目前,问津楼的风格保存的依旧完好,2011年改造后,使用功能转变为研究基地和资料中心。

49.安徽农业大学轻纺艺术楼(原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长江西路130号,8000平米。建于1980年代,曾做学校图书馆,位于安徽农业大学内。现在是资料与化学学院

建筑平面呈“山”字形,整体为四层,中间部分有设置两个夹层,共六层,大阶梯布局于建筑中心,整体建筑风格稳重大气。建筑立面开窗形式活泼,凸起的立面装饰充满韵律与节奏感。2004年改造后,建筑北楼为档案馆;南楼有教室、实验室及仓库;中部作为办公室及会议室。
50.安徽农业大学大礼堂
建筑共两层,平面呈“凸”字形。建筑采用平屋顶,檐口为挑檐形式,主色调为灰色,整体形象庄重大气。
目前建筑保存完好,依然发挥其观览功能。
51.安徽农业大学将军楼(5栋、10栋)
其建于1960年代,文期间,十二军进驻后,干部住在这些小别墅,因而得名“将军楼”。
建筑外立面以青灰砖铺砌,整体气质古朴。采用砖木结构,内部装修十分考究,设有旋转式楼梯和木质地板。每栋建筑共两户,均设独立院落空间。


52.华润雪花啤酒厂(合肥分公司)仓库 建筑体量大,内部结构清晰,采用桁架结构,形成开放式的仓储空间,外墙以红砖饰面。坡屋顶顶棚局部受损,
建筑施工难度较高,能反映当时工业时代建造工艺。建筑呈白色,目前仅留有框架。

53.香樟雅苑1958艺术博物馆
建筑由红砖形成结构拱券,利用弧形砌筑的砖,增强装饰效果与视觉效果,外墙以红砖饰面,坡屋顶与裸露在外的钢架相结合,墙面增加玻璃材料,建筑形象简洁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