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记忆之五十九--阮鄂墓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博 |

阮鄂墓位于藕山镇藕山村藕山北麓山腰,占地3000平米;依山而建、环置松柏,主墓在山腰、依山平缓而下有石翁仲、石马、石麒麟、石象等。

前方有华表各一和记事碑各二,入口大型是牌坊。省内明代墓中规制之高仅次于明皇陵,为皖南之最。
规模宏大,主墓为三座;中间为其父母墓圆形、汉白玉环形拱起七级台阶、中竖圆形莲花石雕。旁边左右分别是其兄阮鹏和胡氏和阮鄂和吴氏墓,长方形、汉白玉环形拱起五级台阶、中竖长方形莲花石雕。

主墓碑正中有文“敕赠南京刑部主事爱云鄂公寿域”并列“太安人童氏”是阮鄂父亲阮廷瓒(1460-1539)和母亲童氏之墓。

右侧文字“明嘉靖丁巳岁孟冬一日男光禄承鹏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鄂孙”左侧文字“礼部仪制司主事自嵩国子生自岱自伦府庠生自恒百拜敬立”、副墓无文字。

(自嵩、自岱为阮鹏二个儿子,自嵩进士出身,自伦、自恒、自华为阮鄂子,自华进士出身)

石牌坊石质青润,四柱三门冲天式,下以抱鼓石支撑,上饰以瑞兽,楼间镂雕祥龙雄狮、珍禽奇卉等图案,既东西对称,又南北统一;既追求整体的和谐,又讲究单个的生动;坚固厚实,庄重宏伟,设计巧妙,工艺精湛。


青石质墓表碑四通,耸立左右,由碑额、碑身、碑座组成,半园形碑额之上装饰着螭龙图案。
白石质神道碑二通,分立左右,由碑首、碑身、碑座组成,碑座精制成昂首的乌龟形状。



汉白玉质华表一对,矗立两旁,由柱础、石柱、云翘、承露盘、蹲兽组成。八边形须弥状柱础,中凿窝臼;高高的石柱,满身祥云纹环绕;

顶端横插花朵状云翘,承露盘之上装饰蹲兽,其名曰“犼”,有守望习性,雕琢得神气活现。

墓道和石像生应该修建于阮自华进士高中,万历四十二年(1614)阮鄂平反后.

石羊

石虎

石马

武官

文臣;高2.31米,宽0.75米,厚0.4米,头戴软帽,身着朝服,双手合交于胸前,紧握牙笏,面容苍劲,凝目沉思,目光略显凝重,一副温良恭俭让的状态。

另外一侧


武将,高2.40米,宽1.15米,厚0.3米,顶带头盔,身着胄装,脚踏长靴,单手叉腰,垂目敛神,威严庄重不足。

石马,高2米,宽1.15米,厚0.4 米,呈站立状。昂首而立,双目前视,头套络环,缰绳搭背,背有马鞍,垫褥垂腹,满刻花纹,马尾下垂, 鬃毛浓密,四腿匀称坚实,肌肉感强,作用力踏地状,呈现出跃跃欲腾的动态美。耳竖起,额宽适中,两眼微微睁开,鼻翼弛张有度,唇部厚翻下翘,这些外露形态。

石象,高1.45米,宽2.1米,厚0.35米。呈站立状,长鼻翻卷,象牙外露,双眼睁开,四肢均匀,粗壮有力,躯体敦突,尾巴紧缩臀部,

石麒麟,高1.65米,宽0.8米,厚0.28米。一公一母,蹲坐两旁,后腿用力蹬地,前腿一足踏地,一足腾空跃起,真可谓动感十足。形如虎豹,头若雄师,大嘴獠牙,眼睛圆瞪,鼻孔怒张,双耳紧贴脑门。

石羊,高1.05米,宽 1.4米,厚0.22米。作跪伏状。前腿后屈,后腿前伸,双角后贴,胡须下垂,鼻孔凸显,口型微闭,羊头扬起,两眼凝视前方, 神情静穆庄重。

右侧华表和左侧华表和一个记事碑已经不在



前一篇:浮山摩崖石刻5
后一篇:铜陵记忆之六十---岱鳌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