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佳品(50年代)
(2023-09-05 17:45: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影 |
12.《祝福》 导演:桑弧(1956年)
《祝福》一片也明显可以看出桑弧对戏曲艺术的借鉴,片中主角白杨的走位、表演,影片的节奏感,都表现出很强的戏曲味。而影片的美术氛围亦体现出厚重而细腻的特色,构图严谨,是一精巧之作。
一部以悲壮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而又充满了文人气质的史诗电影,这种文人气质是其导演郑君里和主演赵丹共同赋予的。
本片大场面也相当出色,虎门销烟、海战两场戏,都显示出郑君里卓越的控制力,有着大型油画般的质地和格局。本片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历史题材影片的代表作。
水华代表作品《林家铺子》拍摄于1959年,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在意识和主题上往往较为简单,如《林家铺子》的开头和结尾所昭示的一样:林老板是小剥削阶级,他上面有大剥削阶级,下面有被剥削阶级,但是水华就是在这样的框架中拍出了一部杰作,本片也是水华在传统电影技法的基础上,控寻民族电影美学的代表作品。
桑弧是新文艺片导演的代表之一,与那一代的许多电影导演一样,对中国戏曲艺术有很深的研究,从中得到大量的营养,并且乐于在电影中表现其意味。
但这样的风格化的表现并没有夺去鲁迅原着中厚重的悲剧和批判精神,而是更加生活化的处理之后,再次过渡到最终的悲剧,更加令人感同身受。可以说桑弧的改编是使其更加符合电影形式,也更加为普通观众接受了。
13.《林则徐》导演:郑君里(1959年)
郑君里意图以本片表现中国古典文化的意境,在表演、对白、画面上都强调诗词式的古雅意境,如林则徐送别邓廷桢一场戏就是取自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意。
片中赵丹的表演尤为令人赞叹,他饰演的林则徐,坚毅沉着、挥洒机智,而又独具一份中国古代士大夫式的俊逸洒脱之气,赵丹在三十年代的角色大多纯真质朴,五六十年代的角色则充满了之前所不具备的厚重,林则徐可以作为其中代表。
14. 《青春之歌》 导演:崔嵬(1959年)
本片是崔嵬导演代表作,相当内敛和扎实,在表演、导演、编剧、摄影等等方面均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准,感受至深,它得到的反响和经典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15.《林家铺子》 导演:水华(1959年)
整部电影的基调哀而不伤,在构图用光方面每一个镜头均极为考究,然而又含而不露,整部电影有黑白片的风格,不重色彩的张扬,而注重调子的丰富和韵味。整部电影的节奏亦是如此,并没有过火的段落,而始终保持一种含蓄内敛的叙事状态。
影片由夏衍担任编剧,对茅盾原着精神进行了精彩的还原,在这方面其主演谢添功不可没。谢添可谓是在石挥之后,姜文之前的又一位全才,多才式艺,演、导俱佳,如果说《茶馆》是他的导演代表作,《林家铺子》则是他的表演代表作。表演之前谢添的启发很大,谢添的表演也正是突出了林老板的这一特质,使这个角色成为异常血肉丰满,立体真实而并非仅以善恶来衡量一个人物。他八面玲珑,在余会长面前,他谄媚讨好,装出副可怜相;在同行面前,他巧颜辞令,而又掩饰不住竞争的敌意;在讨债人面前,他苦苦哀求解释,而眼睛里又不断地对对方察颜观色;在被抓之后,他失魂落魄,眼神里都是绝望;而在他抓住一·二八抗战之机,出卖一元货,到王老板家强搬货物时,又是一脸的残忍和轻蔑;当朱三太和王寡妇向他讨债时,他又装出一副财大气粗无所谓的样子,哄骗得可怜人为之相信。这个角色不仅达到了谢添个人表演的颠峰,也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不朽形象。
16.《人海孤鸿》 导演:李晨风(1960年)
作为一部表现青少年问题的影片,《人海孤鸿》也是成功的,与后来的很多完全站在青少年角度拍摄的青春片不同,本片算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拍摄的,具有很强的严肃性。
后一篇: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佳品(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