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年百部佳品(90年代)
(2023-09-09 08:59: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影 |
首先是一部儿童冒险片,它是何平和杨争光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杨争光赋予了影片灵魂,而何平拍出了极为风格化的影像。从故事上来说,本片尤其像一个童话,它让儿童最终战胜成人世界,然而孩子醒悟、挣扎、成长的过程,又充满了对人情世道的真实描绘。影片的影像非常风格化,好比是彩色的黑白片,色调单一,只有好妹的服装成为惟一的红色,似乎象征了未被浸染的心灵。影片的武打简洁凌厉,完全是以蒙太奇的手段完成以神写形的效果,不令人看到出刀的过程,而只有刀战的结果,好比是对古龙一刀断岳式的武打风格的影像还原。
60、《牯岭街少年事件》 导演:杨德昌(1991年)
改编自一起真实案件,就发生在1961年杨德昌所在的学校里,30年之后,成为一个导演的杨德昌把这段记忆拍成了一部电影。在杨德昌冷静的镜头下,这部电影并未仅仅成为一部对残酷青春的描绘,它包括了对社会、理想、青春、成长等等的思考,是可以有许多种解读的视角,而每一种都可以解读出一部杰作。
以极端冷静的态度解剖着这个社会,时常呼啸而过的车似乎在提醒着,孩子们永远是被成人世界所遗忘的一群,而这正是小孩子们的帮派和械斗的由来,他们仅仅是在被遗弃的状态下找些事情做,发泄着无可发泄的精力而已。青春是臣服的最后一站。
61、《大红灯笼高高挂》 导演:张艺谋(1991年)
本片是张艺谋对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再创作,延续了《红高梁》风格化的色彩渲染,但与《红高梁》的奔入粗犷不同,本片从故事到视觉风格都是压抑和内敛的,就如二太太的心理最后才提示一样,影片的调子也是一点点地推向压抑直到最后的悲剧结局。
老爷的面目被隐去,这一风格化的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象征了悲剧的源头是无形的。也因为这样的处理,本片的色彩渲染虽然铺张,却有着《红高梁》所没有的细腻和微妙,调子更加丰富,可以说代表了《英雄》之前张艺谋对色彩处理的最高成就,很多色彩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夜晚大宅的幽暗阴郁,室内红灯笼的隐晦阴柔的红光,暗室中从窗口射进来的微弱灯光,象征着压抑中的不可捕捉的希望等等。
本片的风格明显有舞台剧的痕迹,故事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发生,很多场景的处理以写意化的方式完成,避免正面描写,细节上也很出色,人物设定与对白都很出彩。以一个深宅大院作为背景,以春夏秋冬划分结构并象征轮回,展示了一个悲剧从发生直到消灭于时空中成为微不足道的回响的过程。
62、《跛豪》导演:潘文杰(1991年)
港黑帮电影中最具《教父》式的史诗气质的,还是这一部《跛豪》。
本片由麦当雄、萧若元编剧,由港黑帮人物伍国豪发迹和被捕的真实历史改编,同时也成为一部涵盖香港几十年社会变迁史的电影,吕良伟成功地出演了跛豪这个角色,也成为他本人的表演代表作,无论刚出道时的勇悍机智,事业成功后的志得意满,铲除异己时的凶恶狠毒,势力扩张的得意忘形,直至被捕仍不能面对现实的虚妄,都被吕良伟演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更为表演跛豪的大肚子而增肥几十磅,可想而知对本片投入很大心血,此外郑则仕、叶子媚、李子雄等配角的演出也颇有可观。
《跛豪》一片出场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大,矛盾冲突错综复杂,故事发展精彩纷呈,是港片中少有的大格局,且兼有娱乐性及艺术性的影片之一。而且本片也成为一部记录港几十年历史发展的作品。
(内容摘自于《看电影》)
前一篇: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佳品(80年代)
后一篇:电影百年百部佳品(90年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