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港电影“七大闲”

(2023-03-03 14:06:17)
分类: 经史子集

         1953年在九龙界限街一〇七号紧靠花墟道火车桥的一幢旧式花园洋楼里,七兄弟同居一室,在一个晚上磕头结拜,成为兄弟,人称电影“七大闲”。

大哥是柔道七段冯毅著名电影演员;老二是胡琴圣手、歌坛泰斗蒋光超;老三是电影名导演李翰祥;老四是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四公子马力;老五是沈重;老刘是著名导演宋存孝;老七是电影大师胡金铨。

七兄弟结拜之时都是单身汉,李翰祥27岁,最小的胡金铨才21岁。当时的冯毅已经是成名的演员,李翰祥只是编剧,而胡金铨在长城电影公司做美工。谁能想到同居一室的七兄弟后来出了这么多名人大师。

大哥冯毅是早期著名演员,武生

出演过多部罗维执导的电影,算是早一辈的著名影星,主要以配角登场。出演过《金粉神仙手》《绰头状元》《马路小英雄》,和李小龙合作过《精武门》。在1978年与梁小龙、苗可秀、罗烈合作过《过江龙独闯虎穴》后隐退。

老二蒋光超,浙江奉化人,生于北平,拜师于京剧于名伶马连良与胡琴名师杨宝忠,因此有“胡琴圣手”的称号。

蒋光超的叔祖公蒋百里和胡金铨的六伯父胡海门、沈重的祖父沈鼎臣是好友,所以后辈也很亲近。

而其在电影艺术的成就才是最高的,从1951年加入邵氏,先后出演过92部电影,其中包括名作《十三太保》《不了情》《蓝与黑》,因为其长相,经常出演反派。也是著名主持人与歌唱家,其中华视电视剧《包青天》(仪铭主演版)的主题曲便是其演唱;2000年去世。

老三李翰祥 生于辽宁锦州,40年代就读于北平国立艺术学校,专修油画,后来在上海实验戏剧学校专修戏剧、舞台表演、电影。

先后从事编剧、演员、布景师、服装、导演,其在电影艺术领域的成就可称之为大师。无论是《江山美人》《貂蝉》还是《火烧圆明园》等作品都曾获得过大奖。

而其执导过多部风月片,因此也有“风月片大师”的称号;但他的才华绝不止于风月片,在历史题材的大场面处理,其堪称一绝。1997年在拍摄《火烧阿房宫》时去世。

老四马力        1953年以前,马连良一直在港演出;离港后其四公子马力留在了香港,搬到了李翰祥所住的一零七,后来弃影从商,娶了日本太太,开珠宝店、饭馆,成了小有名气的商人。

老五沈重,电影演员、制作人、导演,经常以副导演的身份出现,比如1978年的《新红楼梦》。其还当过演过,和二哥蒋光超一同演出过电影《长腿姐姐》。他是“七大闲”的管家;当时管着所有的家用。李翰祥的话:“沈重管钱,宋存寿记账,马力做饭。”

老六宋存寿,台电影导演,以拍摄爱情文艺片见长,有“文人导演”的称誉。

著名影人秦汉、林青霞都是其发掘的,其代表作有《破晓时分》《母亲三十岁》和《窗外》等,2001年获台电影金奖终身成就奖。

 

宋存寿在李翰祥的笔下是“老好人”,性格好,为人和善,很少与人计较。

老小胡金铨,是“七大闲”里电影艺术成就最高的人,和李翰祥一同位列邵氏“四大导演”。

 

其指导的《龙门客栈》《侠女》《空山灵雨》《山中传奇》《笑傲江湖》(1990版)都是名作,尤其是《侠女》,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让整个欧洲电影界为之惊叹。

从做美工出身,作为一个新人第一次进行电影布景便惊艳了众人。

其最后一部作品是王祖贤、郑少秋主演的《画皮之阴阳法王》;后来准备材料拍摄《华工血泪史》,在开机前不幸去世。

“七大闲”都出生于北方,在香港结拜,从事电影行业,同住一零七。

而当时一零七周围住的都是名家,言情圣手、小胡子导演李萍倩,长城的厂长沈天荫,音乐家李厚襄,作曲家姚敏,以唱黄梅调著名的席静停和歌后张露。

在这样的环境里,一群人耳濡目染,最终缔造了华语电影的辉煌。

 

四张单人床,四张碌架床,七兄弟同居一室,最终出了三位导演,两位大师,成为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录于无二君一一介绍“七大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邵氏七仙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