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铲车和兔子
铲车和兔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03
  • 关注人气: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侠电影之二

(2022-09-24 14:18:57)
分类: 电影
功夫的真实感要低于《黄飞鸿》系列,但是画面的噱头更夺人眼球的武侠片,开始在60年代初期出现。  比如仙鹤港联出品、陈烈品执导的《仙鹤神针》系列,以及富华影业出品的《如来神掌》系列,都成为当时大卖的武侠电影。

新武侠时代;

上世纪60年代,胡金铨的《大醉侠》和张彻的《独臂刀》开创了武侠新时代,引领了一个潮流,诞生了王羽、姜大卫、狄龙、岳华、郑佩佩等一批大侠和女侠。

新武侠电影的特点是武打动作讲究动作的写实和美感,动作有严格的设定感,有别于早期戏曲动作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兵器交接、轻功这些武侠小说中出现的情节也派上了用场,比如飞镖、接暗器这些武器的使用就让整部带有浓厚的武侠味;场景上诸如客栈、竹林、酒楼也让观众进入武侠的世界中。

在电影技法上,胡金铨一方面通过传统戏曲的声效元素来营造氛围,剪辑上通过快速剪切和抽剪来体现人物武功的高超,另一方面他还别出心裁的运用了跳床来实现人物的轻功效果。此后,胡金铨也将其个人的风格延续到其后的《龙门客栈》《侠女》《空山灵雨》等主要代表作中,即便是最后一部鬼怪题材的《画皮之阴阳法王》,动作上也带着浓厚的武侠色彩。

 

张彻则发挥出其个人独创的暴力美学,鲜血喷洒而出、光膀、动作突出技法以及杂耍性成了其特有的特色

在《独臂刀》破天荒地取得百万票房之后,张彻完成了《独臂刀》三部曲,而诸如《金燕子》《大刺客》《报仇》进一步巩固了张彻在影坛特有的地位。进入七十年代,张彻的《五毒》《残缺》等作品出现了大量的翻跟头、旗帜、板凳等元素的运用,机关的设置性也让其武侠风格变得更加多元化。

断臂和断刀,都代表着张彻早期武侠片中的核心:武者不争。


进入70年代,邵氏武侠电影延续着两大做派:一是张彻突出的男性为主角的阳刚美学,另一个是楚原、狄龙和古龙形成的黄金铁三角,又掀起一股古龙武侠电影热,迄今为止,楚原依旧是最会拍古龙小说的导演,狄龙依然是最帅的傅红雪。楚原将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等代表武侠小说搬上银幕,狄龙也成了这些小说中大侠的最好代言人。

与金庸小说在功夫的繁多名场面不同,古龙的小说轻视打斗过程,更加强调气氛的营造,即便是高手之间的过招也没有过多的比拼,往往也是一招便结束战斗。而在楚原的武侠电影世界里,一方面他的武侠电影也有意回避张彻漫长的打斗过程,通过短暂的回合结束过程;另一方面强调布景,加入了桃花、亭阁、宫廷等着重营造武侠氛围的写意因素。

此外,作为古龙小说里“侠”的孤独感以及古龙对于世界独有的观察和哲理感,楚原在早期的几部代表作也特别考究,突显侠客所在世界的冷漠与厌世,周围充斥的奸诈和不择手段。


功夫片;以李小龙的出现为开始

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电影。在其最后短暂的生命里只主演了五部半影片(遗作《死亡塔》由其他演员代替完成),然而却掀起全球影坛轰动,将真人功夫电影带到世界,更成了中国功夫的代名词。

李小龙功夫电影一方面在动作上抛去复杂的打斗,没有轻功吊威亚等复杂设计,其动作简单,具有现代感,然而快准狠的理念却让动作电影具有一种特别的写实;另一方面也不断通过电影输送个人银幕魅力,融合东方文化的武术哲学,以及中国人不可欺的形象让其魅力无穷,时至如今,李小龙以及其功夫电影也依旧在全世界散发着巨大的光芒。

李小龙完全打破了武侠片的两大标志:礼仪和江湖。


何宗道、吕小龙等后李小龙时代的刻板模仿者,在70年代中后期出演了大量李小龙类型的电影,如《咏春截拳》、《新死亡游戏》、《精武门续集》等,甚至到80年代后,依然还有《凶终》、《火龙长城》等仿制品的生产。  而叱咤港八九十年代的功夫之王成龙,也是其中的一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武侠电影之一
后一篇:武侠电影之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