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早期电影之二(30年代的电影形式)
(2020-05-15 11:40:41)分类: 电影 |
有声片时代;
**1933年生产出局部有声片《良心》导演黎北海
1934年第一部香港有声片《傻仔洞房》,开启香港有声片时代。
1934年联华香港公司解体,黎北海成立香港第一家有声电影公司-----中华制造默声影片有限公司。
默片并存;1933年振业影片公司《呆佬拜寿》
1933-1935年是香港有声片与无声片并存的时期,1935年后无声片消逝。
粤语片时代;
***粤语片1933年3部、1934年6部。
1933年在上海天一公司生产的第一部有声粤语片《白金龙》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粤语片,在香港公演引起轰动,获得南洋各地及广州电影市场。1934年6月天一影片公司香港公司创立,邵醉翁亲自到香港拍摄粤语片。
1934年12月12日天一港厂第一部粤语片《泣荆花》公演,邵醉翁、邵仁枚联合导演、白驹荣、胡蝶主演。
从1935年开始,香港的粤语片产量每年递增,从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增幅超过一倍。是粤语片的繁荣时期。至1937年共生产137部粤语片,1938年起增加国语片。
1938年有九部粤剧电影出品,其中,《女儿香》是南海十三郎自编自导之作,而马师曾的首本戏《贼王子》也是当时重要的粤剧电影之一。
从1933年第一部有声片诞生到1941年香港沦陷九年间,生产500多部电影。
国语片;
1938年上海新华影片公司出品了香港第一部国语片《貂蝉》,从此进入粤语片与国语片并存的时代。后来国语片渐渐增多直至70年代结束粤语片时代。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到不足90部。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电影业陷入低潮。大观电影厂及其他电影设施被炸,大量的香港电影拷贝和底片也被烧毁或遗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残留至今。到1946年初,香港电影业处于完全停顿状态,在沦陷的3年8个月之中没有影业人士与日军合作。在这期间,只有1942年日方拍摄的一部反英的故事片《香港攻略战》和几部由日本电影公司拍摄的纪录片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