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郭店楚简《尊德义》篇中有不少字词,尚未有定论,给正确释读带来一定难度,笔者试释其中争议比较多的字词。
【尊德義,明乎民龠,可以為君。氵月隹忿糹車糹,改忌乘,為人上者之矛也】 明,明了、明察。龠,人伦事理。本句为人君者,要尊德义,明了民众的人伦事理。氵月佳,从氵、从舟、从隹,隹在象形文字里表鸟类,或飞的动态,似应释作離,与下句的改义近。句中的糹車糹(马具绳索),和下句的乘(四马兵车为乘),是有关连的,所以释作义近的缰绳和驾乘,比较符合文意。忌,从己、从八、从心,其字的上半与后面“学非改龠也,学己也”的“己”字,字形大致同,而己相反,学己,应释作学他人,指称他,因而忌的意思应该是有他心、异见,而这样看忿的本义,也是有分心和主意不定,但后世的忿,又有恨、怒的含义。矛原释作務,但从字形看应为矛,当理解为人上者的利器。这段原文,似乎可以这样解读,为人上者的统治利器,是要远离主意不定的执缰驾御,而且要更换有他心的驾乘,前句是指统治者要有主见,后句是要移除害群之马。图1
图1
【賞與型,祟福之羿也,或前之者矣,雀立所以信其然也,正金妥所以……】 崇,原释作化示,但字形为古崇字,灾祸。羿,从羽、从其,释作旗。此句为奖赏与刑惩,是灾与福的彰显。或前之者,当联系《老子甲》“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是指统治者虽然位居在民前,但利益在民后,所以民众不以为害,这个雀立应该是个用雀立来借喻,易受惊吓的雀鸟,立于君王身后而不以为惊,是信任他,形容统治者受民众信任、拥戴。正,政。欽,原释作欽,但分析字形,从金,右边上从女,下从爪,是妥的变体字,指持政靠兵器安妥,简末所以之后应有佚简,其具体内容不详。图2
图2
【攻…型…所以…,举也。殺戮所以敍害也,不由其道不行仁为可新】 本简多字迹不清,后三句清晰可辨,戮,从歹、从翏,作戮。敍,从去、从攴,似释作去。害,与《老子甲》的“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相似。由,从月、从糹、从言,应释作繇,顺从义,本段句读应该是不繇其道,不行仁为可新,意思是不顺从道,就不会行仁为親之事。图3
图3
【也,義为可尊也,忠为可信也,学为可益也,教为可類也,教非改道也,教之也。】義是可尊敬的,忠为可信任的,学是有益的,教是可以类聚之的,《唐虞之道》中有圣人教民有尊、有敬、有亲等内容,教不是改变道的内涵,教民众。
【学非改龠也,学己其也,禹以人道治其民,傑以人道乱其民,傑不易】而学的内容不是改变人伦事理,己其,从反己、从其,当指他人,是学他人,禹以人道管治其民众,而夏桀却以人道扰乱了民众。
【禹民而后乱之。汤不易傑民而后治之圣,圣之治民,民之道也,禹】桀没有易其地,改变夏禹的遗民,而后来反而使天下乱。商汤没有易其地,改变夏桀遗民,而后却天下太平,是圣人治理民众,治民之道啊。乱之,使天下乱,治之,天下太平
【之行水,水之道也,戚父之马午马,马也之道也,后稷之执地,地之道也,莫】行,使水行,言禹治水,符合水之道。古有造父御马之说,这里成了戚父,马午,从马、从午,杵,当为驭马的器具,意思是戚父驭马,是合马之道也。执,从木、从土偏旁、从执,执治理木土之事,《唐虞之道》有“后稷治土”,本句当理解为后稷执治理土木之事,合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