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境内究竟有多少古寨?据有关资料,应该在400座以上。余店娘娘庙山寨、高城三家寨、洛阳围山寨、广水"北三寨"等随州知名古寨已成为人们登山祈福的好去处。古山寨作用有三:一是官方屯兵防守所用。如随县唐镇邱家寨,可屯兵200人以上。二是民间避乱躲匪之用。这类古寨占到整个古寨数量的八成以上。三是少量边境地区山寨,为土匪占为老穴.
随州古寨修建于什么时候呢?从历史资料看,最早当在周朝时期。现存大部分古山寨修建的时间在清朝咸丰年间至民国时期。这段时间,国家内乱外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山寨防卫需求强烈。而在社会稳定时期,山寨往往用来作为寺庙,因而形成随州历史上的寨庙合一现象。如洛阳围山寨上,现存一块立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古碑,就记载了围山寨当时作为寺庙的四界范围等内容。
田王寨(桐柏山)
田王寨又名“安和寨”,位于鄂豫两省交界的随北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以东固城山,最高峰险岫峰海拔1080多米,是桐柏山脉的第二高峰。山峰险峻、奇峰横出,气势磅礴,巍峨壮观,实乃鄂豫天然屏障。古寨墙依山顺势全部用石块垒砌而成,整个城墙围有九个山头,绵延起伏长达2000余米,宛如长城,墙高一丈有余,宽可供马驰骋,山寨面积大约5平方公里。
田王寨有一个流传古老的传说,在元朝末年,桐柏一田姓农民为聚众反元抗蒙而修建,被誉为“华中第一寨”。寨内原建有“银銮殿”(现在遗址可见),有泉水池名曰:“饮马池”;东边有东旭峰、莲花峰、西霞峰、飞云峰等诸峰,峰连峰、峰携峰恰似众峰捧月,每座山峰都有她美丽的传说。东南边悬崖千仞、险象环生,最出名的还要数那月儿崖;东北边有擂鼓台;西边有鹰子嘴,形如大鹰凌空展翅。南门设有烽火台、翁城、放马场、跑马道等古迹,还设立了五营四哨等兵用设施。寨内建有碾、磨加工作坊,设有豆腐店、集市、客栈等店铺方便寨内集结人员日常生活。
青龙寨(大洪山)
青龙寨又叫绿林寨、腰盘寨,位于随南大洪山青龙峰上。为西汉末年绿林军起义遗留的古山寨。长800米,宽300米,呈巨大的椭圆形盘旋山顶,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城墙高3-5米,厚1-2米,全部用石头垒砌而成。青龙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设计精妙,工艺精湛,是古山寨的代表作,是古代大洪山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青龙寨是大洪山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山寨,是绿林军起义的历史见证。
青龙寨孤峰一座,四周徒峭。石头寨墙的残垓将往日的建筑勾画得一清二楚寨门、瓮城、碉楼、哨所、通道、战壕、营房、聚义厅……等等,青龙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屯兵城堡。石头建筑以山脊上坐北面南的数排房屋为中心,其它建筑或大或小,一律因地制宜、随山就势而建,几百间石头房屋绕山顶4圈。如此大规模的山顶石垒建筑,乃楚天一绝。就其工程量而言,青龙寨拿到当今来说也算巨大工程。
青林,白林寨
青林寨海拔570米,其为大洪山脉南段北部诸峰之一,山上松树成林,为柳林镇所辖。该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50米。现存房屋遗址有主体建筑4处5栋,皆以地势情况而为东南门向;墙壁残存高度最高处约5米;寨墙为石块垒砌,高4米,厚1-2米;东、南、北各开一宽2米、高35米的寨门。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山林远望,蔚然而青,名青林山”又载:“元顺帝至正十一年,汝颖兵起,随人结屯于此,推明玉珍为屯长”。 据《随州志》载:“山木苍翠,故名,顶石垣。元末兵乱,平林明玉珍率乡人结屯相保于此,当即其遗寨也”清同治年间续建,重修碑入寨墙内。山下原建有青陵寺,有房屋30余间,解放后被毁。据以上文献考证,该寨元代已存,清代重修,现存较好。另据传说,东汉末年。南漳人司马徽(号水镜先生)曾在秦林斋隐居,最后得道成仙。乡人建庙于此立水镜影象。四时享察。民国初庙废,仅存水镜塑像。
青林寨和白林寨相距仅有500米,两座山峰只有一道宽不足五米的山梁相通,有的地方甚至不足两米,而且基本是龟背形的,这条山梁的两侧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 白林寨位于青林赛东约1公里的同一条山脊之上,海拔574.5米,有房屋遗址3栋,由于山顶面积窄小,不足10平方米,故山房屋修筑的离主峰约200米处较宽的山脊上,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8.6米x12米。正殿北侧墙中嵌“水远千秋”“功德无量”石碑各一块,体积为50厘米x15厘米x100厘米,记叙了房屋及寨墙的修缮历史、原因、经过、经费来源等情况,为清同治二年(1863年)立。寨房墙中的“水远千秋”碑文记载:“叙山何以清陵名?因清陵名也。清陵之陵一白陵之陵,二取清白之义”据白林寨残存的碑文记载:“自汉姚期兵电于此山,嗣是代代居人,倚为保障。宋元以来,皆为修理,盖山高而险,避乱者视为安乐之窝,良有以也”可知始建于后汉“至明末流寇日起,乡贤周宗成于青林山结义练乡兵合郡赖以求避者甚众”。证实白林寨最早为东汉大将军、安成侯姚期的屯兵之寨。
将军寨
将军寨位于广水武胜关镇孝子店街北两公里。据说此寨初建于南北朝时期,因为距离天下名关之一的武胜关只有三四公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成为过去历朝历代的军事屯兵的要地。又因北宋名将狄青曾在此屯兵,而取名为将军寨。当年杨文广奉命镇守三关,就是以此寨为中心。据说岳飞帐下的大将牛皋也曾驻守过此寨。
整个将军寨呈燕窝状,又像一个大筲箕,寨里面积约有二十多亩。水泥路首先通到寨的南门,门侧立有政府标注的文物保护处的碑。寨门两边都是片石垒砌而成,修筑的坚固整齐,保存的相对完好。整条寨墙有一千多米,围成一圈,虽然已经多处坍塌,还是能感受到它的古朴与厚重。东寨门的门拱还比较完整,站在那里最能体会到它昔日的风采。寨里还有几处古代屯兵的房屋遗址,规模宏大。寨里核心位置修建有一座将军庙,大小有十几间房屋,里面供奉有狄青将军塑像。庙前还有一口亩把面积的池塘,塘水清澈甘甜。塘边竹林、果树环列,风景优美。站在寨顶环顾四周,阡陌纵横,房屋井然,国道上往来车辆川流不息,京广铁路上还时不时有火车奔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