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州历史四大名寺

(2019-06-23 17:10:13)
分类: 淮西风物
洪山寺    
       洪山禅寺分为上下两院,位于大洪山宝珠峰顶的是上院,始建于唐朝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唐文宗赐寺号为 “幽济禅院”、北宋元丰年(1078年)神宗皇帝赐名为“灵峰寺”、后晋天福年(939年)高祖皇帝赐寺号为“奇峰寺”、崇祯七年(1634年))恩宗皇帝赐寺号为“楚天望刹”等;位于山麓南面的下院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7年),史称“保寿禅院”、“万寿禅院”。‘洪山寺’是他们的俗名,也是后人对上下两院的统称。
     历史上大洪山是我国佛教的重点丛林,武汉小洪山及其寺庙都与大洪山寺相关洪山禅寺与武昌宝通禅寺有着千年的渊源关系。洪山禅寺也曾屡废屡建,瞩盛时庙宇上百间,僧众上千人。1997-2007年,洪山禅寺上下两院得以恢复。山禅寺是禅宗南宗慧能一系之曹洞宗发祥地之一。洪山禅寺著有《语录》三卷,集《曹洞宗派录》三卷,授《菩提心戒》仪文一卷并传于世,中国曹洞宗系自南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传于日本后,在日本建有永平寺(今日本福田县),后又建总持寺(在今日本横滨市)为日曹洞宗祖庭。洪山禅寺历代住持多为大德高僧,开山祖师慈忍乃禅宗祖师慧能的第三代弟子,其“慈忍大师”法号为唐文宗李昂所赐。下院始建者报恩禅师,系达摩祖师第十五代弟子,北宋哲宗赵熙诏命到大洪山任住持。继唐代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经后,我国又一位去西天取经者便是北宋洪山禅寺和尚善洪。
随州历史四大名寺

长庆寺
       据《随州志•寺观》(同治八年版本)记载:长庆寺在州西安居四十里清凉山下,宋僧长庆开山道场也。长庆于元祐(公元1086—1094)初来随,以山景幽异,故建刹其地;中有七井可供千僧汲。盖庆师道法广播,远近趋向;缁徒依座,迨及千人,移锡后法席犹盛。自宋历元、明为兵火所不到,人以长庆为福地,明末流寇日炽,土人环山为堡,争藏其中者二十年无人遇害,寺久渐废。  国朝顺治(公元1644—1661)初,一老僧苦身募化,阅二十年,功始克竣。其前为大雄,殿东向为大士殿,后为三佛殿,进为地藏殿,又进而西向为关殿,帝皆雄壮加于前,斋堂静室,香积僧寮无不备。七井湮塞过半,僧汲其一二,州人梁木记异不载此僧名,或云僧亦州人,初避难堡垒中者也。
       清代诗人梁木曾作诗云:‘’长祖今何在,清风满寺门。一帘禅壁冷,大界法乘尊。曹洞千僧集,涢阴七井存。钵莲开面面,横出一枝陈。‘’随州著名八景之一《长庆晨钟》也是指安居长庆寺,有七绝诗赞曰:“山寺宵寒梵呗清,又从隔岭度钟声。劳劳尘梦谁先觉,了彻天心在五更。”


智门寺
     随州智门寺位于随城城南随城山上,随城山古为龙居山,相传隋文帝杨坚在担任随州刺史期间,在随州住过两年,相传其故居就是位于随州城南三里的——智门寺。其遗址位于今白云湖南路以南约300米处一处堰塘以西一处残垣断壁之中。
    据《随州志》记载:“智门寺,在城南三里随城山,其始建无考。顺治十六年,知州陈秉化重建,有重建碑记,其文为前州判唐高赋所撰,称寺为光祚禅师飞升处,光祚不知何时人,又述其语录,有莲花、荷叶、兔子怀胎诸说,谓备载宗谱,今亦不传。又云寺历唐宋数百祀,顺治初,宗门慈航于山下掘得断碑,有智门遗迹字,乃告于知州程文光,为创建殿三楹。后知州陈秉化复大为募修,规模始具。寺有七层塔,明代建,今圯其半。” 这段文字的记载涉及了智门寺的始建历史、智门寺对佛教禅宗云门光祚禅师的重要性、云门光祚禅师的禅学思想以及明清时代智门寺的重修情况。随州智门寺是光祚悟道成佛之地。随州智门寺乃云门一宗的祖庭!

栲栳寺

栲栳寺位于随城西北吴山镇,“栲栳”释义为用柳条编成的容器,形状像斗。也叫笆斗。联绵式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栲栳寺所在地山形恰如一张藤椅,而栲栳寺就坐落在藤椅的右护手中央,栲栳寺之名可能由之而来。

栲栳寺始建于唐代保历年间,盛于明代,香火鼎盛时期僧人达400余众。明知州李充嗣“游栲栳寺”诗曰:“神斧劈山原何年,千寻落涧声潺潺。鸡犬不闻天地别,松阴十里无人烟。峨眉卷翠青如洗,香佛阑干曙光里。天风石上吹人衣,山僧云卧呼不起。月明鹤努唳松露凉,石窗袅袅腾炉香。携僧笑入云深处,云破鸟啼山苍苍。”当年栲栳寺的鼎盛和风景可见一斑,如今庙破僧去,圣迹尚存,千年古柏依然郁郁葱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随州民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