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应该怎么读?为何其读法有争议?

标签:
当代作家贾平凹凹字读音普通话恪守规范 |
分类: 语文知识 |
贾平凹应该怎么读?为何其读法有争议?
我国当代作家贾平凹,2008年凭《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因《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贾平凹的“凹”应该怎么读?应读为jiǎ píng
wā,这缘自贾平凹“自传”:贾平凹,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生于1952年2月21日。孕胎期娘并未梦星月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从不讲什么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原籍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洼;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先读书,后务农;又读书,再弄文学;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辞,难会经济;捉笔涂墨,纯属滥竽充数。若问出版的那几本小书,皆是迷朽玩意儿,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如此而已。
http://s1/mw690/003u8Gx6ty6ZVV6KRnW30&690
但是,为何“贾平凹”的读法总有争议呢?
日前,口齿清晰的女播音员在电视上念到贾平凹(jiǎ ping
wā)时,我的同事提出了异议:“应该读贾平凹(āo),怎么是贾平凹(wā)呢?”
我作为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对贾平凹的读法和争议有所耳闻,于是我对同事说,播音员读法并没有错。谁料同事不听我解释,找来《新华字典》翻到页面后放到我眼前:“你仔细看看,只有āo的读法,哪有wā的注解啊!”我对同事说:“虽然《新华字典》上确实没有,但读贾平凹(wā)是事出有因的,即使如今你在电脑上敲打‘贾平凹(āo),‘凹’(wā)的注音就在旁边直接显示出来了。”于是,我拉着同事来到电脑前给他演绎了一番,但他还是不信。看到同事“较真”得如此可爱,我实在感到很好笑,决定暂时放一放,不想与他再争论下去。
今天晚饭后,我再次打开电脑,百度了贾平凹“凹”(wā)字读法事出有因的文章,诚恳地叫来同事一读。谁知同事看后直言贾平凹(āo)不地道:“他本人这样读的依据是他的小名儿叫‘平娃’,贾平凹这个大名也是根据小名取的,他们陕西的方言把凹读成wā,但咱们现在是说普通话啊,字典上写的什么就该念什么,再说了,‘娃’字按照《新华字典》的注音应该是第三声,难道贾平凹(āo)是名人了就可以自说自话创造字音了?并逼着别人也跟着他这样叫,没道理嘛!”我一时,被同事呛得哑口无言。
“你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真是太精辟了。”同事打开了陕西省丹凤师范学校刘从军的文章叫我看:
“既然有了规范,就得按规范办。‘凹’字还是应该统读为āo,不管贾老师是否同意,不管核桃wā里的人们有无意见。事实上,许多权威的字典辞书也都只有āo一个音,不光《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字典》《中华字典》是这样,就是《古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等这些以查阅古汉语字词为主的大型工具书,也都只保留了āo一个音。”
“我们说,语言的社会属性乃是语言的本质属性。用什么样的字形来反映什么样的读音,用什么样的语音来表示什么样的意义,不是由个人说了算,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当然社会也有大社会与小社会之分,有官方与民间之别。但说到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如,你要写成‘贾平凹’,读出来就应该是jiǎ
ping āo。你要说成是jiǎ ping
wā,那写出来就应该是‘贾平挖’、‘贾平哇’、‘贾平洼’、‘贾平蛙’、‘贾平娲’等。”
读毕,我沉思了许久……心中不无感叹:中国的汉字独一无二,各地的方言五花八门,普通话的读音要求严格,如何正确运用,还是恪守规范为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