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迹北京:地安门与地坛的古韵今风

(2025-07-31 10:13:02)
标签:

旅游

历史

文化

口口在北京这座古老而活力四射的城市里,历史遗迹就像了了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本世纪开始,因儿子在北京中科院工作,我和老伴隔三岔五就往北京跑,儿子贴心地给我买了本《北京旅游》。我照着书里的介绍,像个好奇的探险家一样,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到处穿梭,北京以及周边的主要景点几乎都被我踏遍了。北京好多景点都是对称分布的,像天安门和地安门、天坛和地坛、日坛和月坛,还有钟楼和鼓楼等等。有一天,我忽然想去看看地安门和地坛一探究竟之意。

口口2003223日,我按照地图的指示,来到了北京中轴线的皇城北门。哇,这里满满的老街味道,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生意红火得很,到处热热闹闹的。可是,我找来找去都没看到地安门。我去问路人,有的人往东指,有的人往西指,还有的人直接说不知道,把我弄得晕头转向的,好不容易碰到一位知道情况的人,他告诉我,地安门从前叫北安门,那可是帝皇出行的重要通道呢。皇帝北上出征巡视,或者去地坛祭祀各路神仙的时候,大多从这里经过,可威风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1954年底,为了让城市交通更顺畅,地安门被拆掉了,从此就再也看不到它了,只能从老照片和文字记录里想象它以前的样子。我只找到一座火德真君庙,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地安门曾经的辉煌。

口口从地安门出来,吃完午饭,我就去了地坛。地坛在北京市区北边的安定门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大地之神祗的地方。一走进地坛,首先看到的就是古朴的方泽坛。它是正方形的,上层有1.28米高,边长20.5米,下层1.25米高,边长35米。台面的石块数量都是偶数,处处都体现着“天圆地方”“天阳地阴”这些古老的说法。围绕着方泽坛、皇祗室、斋宫、神库这些建筑排列得整整齐齐,一起构成了这个庄重肃穆的祭祀场所。从公元1531年至1911年,明清两代一共有15位皇帝在这里连续举行祭地仪式,长达381年呢。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棵草,每一株树,好像都在跟我们讲述以前皇帝在这里举行盛祭地大典礼的场景。

口口逛完这两个地方,到儿子家的时候都晚上8点多了。地安门曾是皇城大门,见证了皇帝出行和历史的风风雨雨;地坛是皇家祭祀的神圣地方,承载着古人对大地的敬畏和美好愿望。它们就像两把钥匙,打开了历史的大门,让人们在热闹的现代城市里,也能找到一份安静与的深沉。


          寻迹北京:地安门与地坛的古韵今风
                                        地安门(1919年)


寻迹北京:地安门与地坛的古韵今风
                                                    地坛(2003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