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师傅(第377篇20240228)

标签:
历史情感 |
师傅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尊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一个人走上工作,要有人真心指点,很重要。30年前,社会形势不一样。那个时候社会新事不断涌现,必须要有师傅指点,才能圆满完成各项新鲜事物。以下三个故事,呈现要师傅的重要性。
1929年,溪口武岭中学开学,负责自来水抽水的是溪口蒋富全(蒋小品的大儿子)与一位徒弟。学校总务看到蒋富全每天很少见人,工资介高,就对他说,工资能否减三分之一。蒋富全说,工资不能改,他可以不来班。第二天,换上新来一位师傅,但抽不上水,问徒弟,他说不知道。这样,学校每天顧6个农民到剡江挑水,同时,学校总务先后在各处请来七、八个师傅,就是抽不上水,遭到学校
到1969年,东岙公社14个大队全部使用机器制茶叶。茶叶机器是嵊县三界茶厂制造。茶叶发动机除蛤蟒坑大队一台新买外,其它全部是利用各种渠道,买来各地换下的旧机器。这些机器分立式与卧式,8—12匹马力。因是旧机器,加上管理人员识机水平底,这些柴油发动机在制茶时,三天二头出毛病。当时我们釆购商店有一位叫樊家林的职工,他对机器究研性很强,什么机器,经他一修,都完好如初。对他来说,没有一台是坏机器。因此,他去有茶叶机器大队,都对他象上客一样。有次中午,东姜大队一台卧式12马力柴油机突然停机,大队干部发现情况,立即去公社打电话到溪口釆购商店找樊家林,知道樊家林在里村,于是,派人到里村去找。茶机停了,也停了下午采茶叶。但上午釆下的几千斤滩在地上茶叶,急得干部团团转,如机器不转,茶叶要烂掉。他们叫来了本大队成份有?的人,请来了公社农机厂的李师傅,机器就是不走。过了近3个钟头,去里村的社员,翻山越岭终于找来了樊师傅,他看了前两位拆开的机头,说火化刹放倒了。不到10分钟,机器又转动了,机器又可做茶叶了,妇女也可到山上釆茶叶了。在场的四、五十位男女社员一起说:修理发动机,就是“要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