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

(2013-03-17 13:37:58)
标签:

健康

分类: 健康
在少年儿童时期,新生的骨组织远多于被破坏的骨组织,钙的净吸收量能达到60%,骨骼也因此不停地增长。到20岁左右,骨骼的增长停止了,骨吸收的钙量逐渐减少,不过仍多于丧失的钙,骨质因此变得越来越密,直到30岁左右,达到了最大值。

从30多岁开始,骨丧失钙的速度逐渐高于吸收钙的速度,从而导致骨质的减少。从40岁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逐渐丧失骨质。如果在30岁之前没有存储足够多的骨质,之后又没有补充足够的钙,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丧失越来越多,骨变得越来越疏松,最终无法支撑身体的重量,很容易发生骨折,就得了骨质疏松症。这是导致老年人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大约一半的老人面临这种危险。骨质疏松症的另一个后果是脊柱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导致驼背,压迫内脏。绝经妇女受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更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约80%为女性。

因此在人的一生各个时期,都需要保证能从膳食中吸收足够量的钙。根据美国医学科学院制定的标准,青少年时期(9岁~18岁)对钙的需求量最大,每天要摄入1300毫克。成年人(19~50岁)每天推荐量为1000毫克。由于对钙的吸收能力随着衰老而降低,所以51岁以上的成年人的每天推荐量又增长为1200毫克。孕妇对钙的需求量显然也要增加,但是由于孕妇从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也增强,所以每天推荐量没有增加,仍然是1000毫克。

鲜牛奶和酸奶是饮食中钙的重要来源,一杯(240毫升)鲜奶或酸奶的钙含量达300毫克。此外,豆腐、坚果和深绿色蔬菜(甘蓝、花椰菜等)也富含钙。但是大部分人并没能从日常饮食中吸收足够量的钙,女性尤为明显。因此,人们需要有意识地补钙,有计划地增加饮食中钙的含量,例如每天喝3杯牛奶。但是对许多人来说,是很难长期实施这样的饮食计划的,那么就可以考虑每天口服钙片。

目前市场上卖的钙片主要是两种形式:碳酸钙和柠檬酸钙。碳酸钙片比较便宜,含钙量高(含40%),但是要有足够的胃酸才能被吸收,最好在进食时或进食后不久胃酸分泌最高时服用。柠檬酸钙比较贵,含钙量低(含21%),不过不需要胃酸也能被吸收,比较适合胃酸分泌少的老年人。各个厂家生产钙片质量不一定一样,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办法测试它们是否能被身体吸收:用一小杯温水或醋溶解一片钙片,看看是否能在30分钟内几乎全部溶解。

人体一次最多只能吸收500毫克的钙,因此不要买每片含量高于500毫克的钙片,否则只是浪费。如果你需要一天补1000毫克的钙,应分两次各服500毫克的钙片,而不要一次服1000毫克。有的人在吃了钙片后会便秘,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以尝试改用一天多次服用小剂量的钙片。

婴儿需要补钙吗?

婴儿在第一年平均每天累积的钙量是大约100毫克。婴儿如果纯母乳喂养的话,每天平均要吃780毫升母乳,母乳中钙的含量很高,平均每升母乳含有259毫克钙。因此婴儿平均每天摄入的钙量是202毫克。母乳中的钙是最适合婴儿吸收的,吸收率能高达60%,那么每天吸收利用的钙量是120毫克,超过了钙的累积率。6个月后,婴儿要添加辅食,辅食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钙。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是不会缺钙的。

那么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呢?配方奶粉中的钙的吸收率比母乳中的钙差,平均只有大约40%,但是添加的钙的含量比母乳的高,是母乳的两倍。而且,配方奶粉也添加了维生素D。所以,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也是不需要再额外补充钙剂的。

成年人需要补钙吗?

2006年2月,美国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关于补充钙剂、维生素D和骨折风险的研究报告。他们对36282名50~79岁的绝经期健康妇女进行临床试验,将她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每天口服1000毫克钙(碳酸钙片)和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一组每天口服安慰剂,试验时间平均持续7年。结果表明,补钙对60岁以上的妇女的作用更显著,补钙组髋骨骨折发生率减少了21%。

补钙过量会中毒吗?

补钙并不是多多益善的。成人每天摄入的钙不宜高于2500毫克,否则有导致血钙过高、损害肾脏、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等危险。一般把0-6月婴儿钙的摄入上限定为每天1000毫克,6-12个月则是每天1500毫克。

喝骨头汤补钙可以吗?

骨头汤所含钙质多为不溶性的钙盐,人体吸收差。每百毫升骨头汤中只含2—5毫克钙,不到普通牛奶钙含量的1/20(每百毫升牛奶约含105毫克钙)。而且不管骨头的用量有多少,炖的时间有多长,都不能明显增加骨头汤的含钙量。如果炖汤时加醋,理论上可以增加骨头汤里的钙含量,但醋加多了汤就没法喝了,加少了作用又有限。

骨头汤的主要成分是水,其它还包括脂肪、蛋白质、胆固醇等。奶白色的汤其实代表脂肪含量很高、热量很高。汤里最多的是脂肪,长期服用容易导致高血脂、高尿酸、肥胖。消瘦虚弱的人喝了促进食欲,增加营养;泌乳的妇女喝了补充能量又促进乳汁分泌;而肥胖人群,尤其是对高血脂、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多喝有害无益。

维生素D对人体为何如此重要?

维生素D在人体内一方面促进肠道从饮食中吸收钙和磷,另一方面促使钙、磷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促进骨组织的成熟。

对于婴幼儿而言,摄取足够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主要为了有效预防佝偻病;
对于成年人而言,摄取足够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主要为了有效防止骨质疏松,预防骨折。

维生素D除了对骨骼的益处外,一些正在进行的研究还表明它可以改善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例如,最近美国睡眠医学会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白天易犯困之间存在重要关联,尽管目前还不能断言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提示了或许维生素D可以替代咖啡来提神醒脑。国内方面的文献如2011年李敏等发表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 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提示或许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D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是什么?

人体维生素D有两个天然来源:
1、人体自身合成。人的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后可以自己合成维生素D。
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量取决于年龄、皮肤颜色、暴露时间、季节等。一般而言,随年龄增长合成量降低,白皮肤比黑皮肤合成得更多,暴露时间越长合成得越多,夏季比冬季合成得多。
有研究表明,骄阳似火的七月,健康年轻白人着泳衣户外暴晒15分钟左右,约可产生10000单位的维生素D。
但通常不建议在阳光下暴晒来获取维生素D,因为有导致皮肤癌的风险,而涂防晒霜就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
2、饮食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类,鸡蛋黄,添加维生素D的牛奶,添加维生素D的面包以及其他添加维生素D的食物。
3、通过母乳摄入。但母乳中含维生素D很少,大约每升母乳中平均含有维生素D只有26国际单位。

由此可见,造成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主要也是这两个方面:
1、缺少阳光直接照射。阳光中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室外活动少的人,维生素D生成不足;高层建筑物阻挡阳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吸收了部分紫外线;冬季阳光照射减少,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另外涂抹防晒霜和衣服遮挡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
2、饮食摄入不足。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如乳类(包括人奶及牛、羊奶等)、肉类等含量较少,谷物类、蔬菜、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D 。

维生素D在人体内先由肝脏的酶催化生成25羟维生素D(25-OH-D),再由肾脏的酶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 D)。通常,临床检测人体是否存在佝偻病的风险,参考的既不是微量元素的值,也不是骨密度的值,而是血清中25羟维生素D的值,数值小于20ng/ml(50nmol/L)认为是维生素D缺乏。美国有研究发现,在波士顿地区(北纬42°)的冬天,18~29岁的健康人血清中25羟维生素D值小于20ng/ml者达到了32%,维生素D缺乏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应该更高。

每天该补充多少维生素D?

一、美国医学研究所

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IOM)2010年公布的数据,不同年龄人群每日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的量分别是:
1岁前的婴幼儿需要400 IU;
1岁至70岁的人需要600 IU;
70岁以上的老人需要800 IU。

每日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量是指食物摄取、阳光照射、维生素D强化食品中的维生素D含量的总和。不足的部分需要维生素D补充剂加以补充。

出生2周后的婴儿就可以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补足不够的维生素D的量,他们不推荐婴儿晒太阳获取维生素D,因日晒有导致婴儿患皮肤癌的风险。

二、美国儿科学会

美国儿科学会《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防治指南》2008年版建议,所有的婴幼儿(不论是否母乳喂养)自出生后数日起每日至少补充 400 IU 维生素D。(2003年版本主张给喂奶粉的婴儿补充维生素D时把奶粉中已经添加的维生素D扣除,但2008年版不再区别对待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婴儿。)
指南还推荐:
1、维生素D的补充要一直持续到儿童和青少年阶段。
2、妊娠后期和母乳期妇女无论任何季节都要补充维生素D不少于400 IU/天。
推荐的理由:
1、维生素D缺乏症状可以在婴儿早期出现,尤其是在母亲缺乏维生素D时;
2、未补充维生素D的纯母乳喂养婴儿血清25-(OH)D3水平普遍低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小于20ng/ml(50nmol/L)则认为是维生素D缺乏),尤其是母亲缺乏维生素D和婴儿在冬季出生时;
3、目前还不能精确测定使婴儿到达足够血清25-(OH)D3水平的日光照射量;
4、补充维生素D400 IU/d可以使纯母乳喂养婴儿的血清25-(OH)D3水平>50nmol/L;
5、婴儿必须每天摄入约1000ml的配方奶粉才能摄入维生素D400 IU,但摄入如此大量的配方奶粉几乎不现实。

三、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则建议,母乳喂养婴儿自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800IU(北方)或400~600IU(南方)。(这里没提及奶粉喂养的婴儿。但按照配方奶粉国家标准GB 10765-2010,配方奶粉中VD含量为(每100千卡)42~100IU,大致相当于每100ml含25~60IU(不同品牌产品含量不同)。要实现400IU,大概需要667~1600ml配方奶。显然,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不可能通过配方奶粉满足全部维生素D需要。所以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也需要补充维生素D。

四、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达成共识:鉴于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孕期开始,以1岁以内婴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3岁。他们提出的建议如下:
1、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妇女宜每日适当补充维生素D 400-1000 IU。
使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合剂时,应避免维生素A中毒,维生素A每日摄入量应小于1万单位。
2、婴幼儿应该尽早户外活动,逐渐达到每天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尽量暴露婴儿身体部位如头面部、手足等。
3、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出生后2周每日摄人维生素D 400 IU至2岁。
4、高危人群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就应该每日补充 800-1000I U维生素D,3个月后改为每日400IU。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医学专业委员会给出的每日摄取维生素D的推荐量都是食物摄取、阳光照射、维生素D补充剂、维生素D强化食品中的维生素D含量的总和,因此对于饮食习惯和户外活动不同的个体而言,维生素D补充剂使用的量是因人而异的。鉴于今年开始中国的食品规范标签标识,大家在吃东西的时候可以根据标识计算一下维生素D的量,由此估计需要额外补充的量。

喝配方奶粉的婴儿要不要补充维生素D?

按照配方奶粉国家标准GB 10765-2010,配方奶粉中维生素D含量为(每100千卡)42-100 IU,大致相当于每100ml含25-60 IU(不同品牌产品含量不同)。要实现400 IU,大概需要667-1600ml配方奶。显然,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不可能通过配方奶粉满足全部维生素D需要。所以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也需要补充维生素D。但可以根据奶粉的维生素含量适当减少补充量,如婴儿每日摄人500ml添加了维生素D的配方奶,可摄取维生素D约200 IU(5μg),则每两天补充400 IU即可。

补充过量维生素D会中毒吗?

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2010年的数据,人体每日能耐受的维生素D的最大量也因年龄而不同:
0-6月婴儿每日能耐受的最大量是1000 IU;
6-12月婴儿每日能耐受的最大量是1500 IU;
1-3岁儿童每日能耐受的最大量是2500 IU;
4-8岁儿童每日能耐受的最大量是3000 IU;
9岁以后的儿童和成人每日能耐受的最大量是4000 IU。

有记载成人维生素D中毒的量是每日服用60000 IU。
由此可见,维生素D是相对安全的营养补充剂,不太容易过量中毒。

婴儿需要补充维生素A吗?

欧美儿科医生推荐婴儿常规补充的是维生素D,不推荐补充维生素A,因为维生素A摄入过多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以及肝损伤的风险。维生素A每日摄入量应小于1万单位。另外,也不推荐给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和钙的复合制剂,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体内钙过量而维生素D依然不足。

怎样买纯粹的维生素D?

有些药店也有纯粹的维生素D滴剂卖的,找不到可以多跑几个药店问问;或者到食药监总局官网上列出的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网上药店买(www.sda.gov.cn——数据查询——专业查询——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找服务范围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的网站,图示:http://weibo.com/3190081570/zxJz8tDJT )

应该怎样给婴儿服用维生素D?

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建议随餐服用,食物中的油脂能促进维生素D吸收。如果是软胶囊包装的维生素D滴剂,建议剪开后挤到小勺里再喂给婴儿吃,如果直接挤到婴儿的嘴里,则要避免因没拿稳而把胶囊壳掉到孩子嘴里,堵在气道会引起窒息。也不建议把维生素D挤到奶瓶和配方奶一起喂,因为维生素D容易粘在奶瓶壁上,孩子吃不到完全剂量的维生素D。

枕秃不见得就是佝偻病

婴儿处于生理性脱发期,新陈代谢旺盛出汗较多,长时间躺着,经常摩擦处就会出现枕秃。多汗、易激惹、夜惊、出牙迟、枕秃等症状并不是佝偻病的特异性症状。临床诊断佝偻病要根据临床表现+血液生化+骨X片。

骨密度和微量元素检查

因为“骨密度低”而补钙没必要,因为现在还没有标准的儿童骨密度检查方法。剪头发查微量元素也是不靠谱,因为靠查头发是不可能准确测定微量元素的。没有症状的话也没有必要抽血查微量元素。

“鱼肝油”和“鱼油”

“鱼油”是指DHA之类的补充剂,不做为常规的补充剂来推荐。“鱼肝油”是指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合剂(如伊可新等)。

参考文献:
(1)方舟子 《我们需要补钙吗?》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963
(2)方舟子 《婴儿需要补钙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dz5w.html
(3)王兴国 《婴儿补钙的核心观点》 http://wangxingguo1969.blog.sohu.com/204963533.html
(4)虾米妈咪 《鱼肝油(维生素D)和“补钙”那点事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c6fced01012ytt.html
(5)王有佳 贺林平 《骨头汤,既不补钙也无害》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2-09/14/nw.D110000renmrb_20120914_5-04.htm?div=-1
(6)和睦家药师冀连梅 《维生素D应该怎么补?》 http://weibo.com/1893826915/zdkceD7hT
(7)和睦家药师冀连梅 《为什么要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336c84f01016w5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