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一朵“正绽放的自己”
(2023-09-01 22:26:30)养一朵“正绽放的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孩子和家长,他们有着各自的性格、需求和问题。我常常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成长为有自信、有责任、有创造力的人。同时,我也想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和合作,让他们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而不是压力源和敌人。
在阅读了张阳的《成长型父母》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作者以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为理论基础,立足于“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养育概念,以探索生命意义的心智模型为整体框架,附以经典家庭教育领域案例,从“认知”“动机”“情感”三个维度,让读者开启一场从“我为什么要做父母”,到“我知道我要成为怎样的父母”的积极心智成长。
作者认为,很多时候,父母们需要面对的关键人物,恰恰不是孩子,而是内在的自己。升级自我心智,完成智慧觉醒,做成长型父母,才能真正陪孩子一起幸福长大。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养育信念、观念和方法,帮助读者重写自己的故事,赋予自己和孩子更多的信念、力量和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了现实中绝大部分父母的不足和盲点。比如,在认知维度上,他们有时候会忽略自己的内在需求和使命,只顾着满足外在的期待和评价;在动机维度上,他们有时候会陷入条件式的养育模式,用奖励和惩罚来操控孩子的行为;在情感维度上,他们有时候会缺乏即兴智慧和深度养育的能力,无法有效地处理亲子冲突和平衡关系。
作者提供了一些实践建议,父母们需要逐渐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策略。比如,在认知维度上,他们需要找到养育的信念、责任和系统;在动机维度上,他们需要开始尝试欣赏探询,遇见孩子可爱、野蛮和存在的一面;在情感维度上,他们需要开始尝试馈赠礼物,启动馈赠的使命。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做父母不是一种责任或者负担,而是一种选择和使命。我们要先关怀自己,找到自己的信念和优势,然后才能更好地关怀孩子,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我们要跳出重围,颠覆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用条件、完美、捆绑等方式来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而要用可爱、野蛮、存在等方式来欣赏孩子的独特性。我们要馈赠礼物,创造意义,不要只是给孩子提供物质和知识上的满足,而要给他们提供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目标。
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每一位父母和教师阅读的好书,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提高养育和教育的效果,也能帮助我们提升生命的品质和意义。我衷心地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关心孩子和自己成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