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
2023-12-23 19:16:06
一代译界巨匠傅雷和傅聪之间的通信《傅雷家书》被誉为教育经典,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
一般人都以为,傅聪的故事是这样的:著名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傅雷先生,发现了傅聪的音乐天赋,然后举全家之财力物力培养傅聪,在傅雷朋友们的支持下,傅聪勤学苦练,最终一举成名。在波兰获得了大奖后留学,后又到英国发展,成为大师。
实际上,傅聪的成长充满坎坷,一度偏离了傅雷的人生设计轨道,成为问题儿童。真实情况是,傅聪在家里受教育,练琴到十一岁时候,被狼爸傅雷的教育方法逼得逆反,成为问题儿童,且不愿意弹琴了。于是停止学琴,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到了十七岁,上大学时候,傅聪自己突然开窍,又开始继续练,中断期间,几乎没有练习。如果不是傅聪自己突然决定要学钢琴,这个天才就被毁掉了。也许就走上完全不同的路,跟音乐大师再也无缘。
问题少年是如何养成的呢?原来傅雷在家里教傅聪,望子成龙心切,打骂不少,他是希望通过打骂告诉傅聪要学的东西,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还是在演奏姿态方面。不只是要傅聪把琴弹好,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经常打骂,让傅聪形成了叛逆性格。到了12岁,关在家里练了3年琴的傅聪进入了叛逆期,经常对父亲的教育方式反抗,家里闹得不可开交。
当时,钱钟书遇到傅雷直劝:“不能总把傅聪圈在家里,孩子需要跟外界接触。”于是傅雷不再坚持,把傅聪送到学校上学,改受正规教育。《傅雷家书》中显示后来的傅雷对其教育方式非常悔恨。在《傅雷家书》第一封信里面说:“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傅聪后来出国深造,父子俩更多地靠书信交流。傅雷封建家长式的暴风骤雨不见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亲切交流。傅聪也体谅父亲的良苦用心,他说,父亲是他最好的老师。傅聪把生命中曾经一度的黑暗悲切转化为凤凰涅磐后的明亮、谐和,痛苦难忍也转化为对祖国甜蜜的情意。肖邦的严谨、细致、考究和井然有序,傅聪认为这有点像他的父亲。这一切都为他弹出肖邦韵味的铺陈。他成为肖邦作品最好的演绎者。
傅聪的成长路,让我们反思,再出色的天赋,再好的教育理念,再优秀的教育资源,如果不是顺应了孩子的兴趣,都不会有效果。教育必须是以孩子为中心,让他自我成长,外力和外部资源都只能是辅助作用。如果执意按照自己严格的残酷教育方式,可能会毁掉孩子。
最好的教育
一代译界巨匠傅雷和傅聪之间的通信《傅雷家书》被誉为教育经典,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
一般人都以为,傅聪的故事是这样的:著名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傅雷先生,发现了傅聪的音乐天赋,然后举全家之财力物力培养傅聪,在傅雷朋友们的支持下,傅聪勤学苦练,最终一举成名。在波兰获得了大奖后留学,后又到英国发展,成为大师。
实际上,傅聪的成长充满坎坷,一度偏离了傅雷的人生设计轨道,成为问题儿童。真实情况是,傅聪在家里受教育,练琴到十一岁时候,被狼爸傅雷的教育方法逼得逆反,成为问题儿童,且不愿意弹琴了。于是停止学琴,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到了十七岁,上大学时候,傅聪自己突然开窍,又开始继续练,中断期间,几乎没有练习。如果不是傅聪自己突然决定要学钢琴,这个天才就被毁掉了。也许就走上完全不同的路,跟音乐大师再也无缘。
问题少年是如何养成的呢?原来傅雷在家里教傅聪,望子成龙心切,打骂不少,他是希望通过打骂告诉傅聪要学的东西,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还是在演奏姿态方面。不只是要傅聪把琴弹好,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经常打骂,让傅聪形成了叛逆性格。到了12岁,关在家里练了3年琴的傅聪进入了叛逆期,经常对父亲的教育方式反抗,家里闹得不可开交。
当时,钱钟书遇到傅雷直劝:“不能总把傅聪圈在家里,孩子需要跟外界接触。”于是傅雷不再坚持,把傅聪送到学校上学,改受正规教育。《傅雷家书》中显示后来的傅雷对其教育方式非常悔恨。在《傅雷家书》第一封信里面说:“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傅聪后来出国深造,父子俩更多地靠书信交流。傅雷封建家长式的暴风骤雨不见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亲切交流。傅聪也体谅父亲的良苦用心,他说,父亲是他最好的老师。傅聪把生命中曾经一度的黑暗悲切转化为凤凰涅磐后的明亮、谐和,痛苦难忍也转化为对祖国甜蜜的情意。肖邦的严谨、细致、考究和井然有序,傅聪认为这有点像他的父亲。这一切都为他弹出肖邦韵味的铺陈。他成为肖邦作品最好的演绎者。
傅聪的成长路,让我们反思,再出色的天赋,再好的教育理念,再优秀的教育资源,如果不是顺应了孩子的兴趣,都不会有效果。教育必须是以孩子为中心,让他自我成长,外力和外部资源都只能是辅助作用。如果执意按照自己严格的残酷教育方式,可能会毁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