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王阳明》读后感

2023-08-31 18:47:04

最近,读了郦波教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深受感触。第一次接触王阳明,还是在历史书上,但是知之甚少,这次读完,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是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从当代视角解读王阳明的一部人物传记作品。在该书中,郦波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在讲述王阳明人生传奇经历的同时将其心学思想在相关故事中生动地呈现出来,实现了让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走进大众视野的目的。同时,该书将历史事实、传奇故事和学说思想融为一体,既生动地描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人生传奇,又细致地展现了他在“百死千难”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心路历程,对今天的人们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有重要的启发。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少见的全能大儒。其一生讲学、 剿匪、 平叛、 治理地方的仕宦经历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王阳明的成圣成贤之路,固然有多种因素影响,但与其自少年时代就形成的 成圣是人生第一等事” 的读书立志观,青年时养成的苦读、泛览、思辨、实践、质疑的读书习惯密不可分。

王阳明的心学是其在常人难以想象的“百死千难”中获取的人生经验和思想智慧,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有所裨益的启发。阳明心学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了强大的内心就能战胜一切困苦艰难,创造人生的奇迹。在《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中,用讲故事的方式形象地展现了王阳明三次证道来实现自我超越和思想发展。第一次是龙场悟道,王阳明悟得“心即理,心外无物”;第二次是宁王之乱与忠泰之难后,王阳明悟出“致良知”之教;第三次是天泉证道,王阳明得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小说中的王阳明曾在多地讲学,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心学思想。年轻时,王阳明在山阴阳明洞天收徒讲学。后遭迫害之后,被贬龙场做驿丞,他给当地的孩子们讲学,吸引了不少学子慕名前来。在他的学说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后,又被派去贵阳文明书院讲学,他的讲学开创了新方式,也使学生开启了新思维。他并不像传统的讲学先生那样一味地讲授古板的学问,而是鼓励学生一起思考与讨论,对于质疑的声音他往往感到欣喜,喜好这种思想的碰撞,他的学生们也继承并传扬了他的学说,在他离开龙场后,就由他的弟子给龙场的孩子们讲学。他的心学思想也一直延续着,影响了后世千千万万的儒家学子。

我想,正是一次次的思想碰撞,才让阳明心学一步步完善,反观我们教师,不管教龄多少,也应该有一颗对知识赤忱的心,和同学们进行一次次思想的碰撞,才能让知识更富有生命力,让知识更能运用于我们当下的生活。也相信,有生命力的教育才能引领一群积极向上,坚韧奋斗的新一代。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拍球这件小事 后一篇:最好的教育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