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机智》有感

2023-01-31 19:11:19

这个寒假,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教学机智》一书。作为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课程论专家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专家,范梅南教授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并担任世界第一本目前也是惟一的一本《现象学教育学》杂志的主编。读了这本书,我感触良多。

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第一个点是,这本书也是为那些对教育感兴趣的父母所写:父母是孩子们最早的教育家。我特别认同这个观点。我们通常说到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三岁看老”都是这个意思。

当然,既然是教学机智,对于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也是特别合适的。詹姆斯曾经说过,一个富有机智的教师可能会使他们从收集书籍,从保持一份整洁而有条理的笔,当足够成熟时,从保存他们自己做的每一张图表等当中得到快乐。詹姆斯的例子说明教师应该对孩子的天性冲动十分敏感并将这些与学校的课程连接起来,让所学的东西与学生联系起来。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点是比起专业性较强的备课等技能,教学机智更关键在于打动他人。有的时候,简单的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文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从外观上并不为她的同学所注意的孩子,甚至学校的老师也不大注意。孩子们一般都避开她。不论怎样,有个男孩用尺子打了她的手臂。她没有抱怨,也没有回击,只是站在那儿!她蜷缩着身子,低着头,轻轻地哭泣着。教师展幵手臂抱着她,并轻轻地擦揉她的手臂。让人惊讶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拥抱,让这个腼腆的女孩主动向老师释放善意,甚至递出想要给老师帮忙的纸条。从这里可以看出机智有时候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姿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可以用沉默来感动人。机智的行动就是智慧的化身。当然,机智不应该指一个人对别人的感情过分地敏感,我们有时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来理解机智的。一个人可能对另外一个人会太“温柔了”,而这时恰恰需要的是果断和直截了当。教育机制确实可以意味着坚强果敢。虽然温柔是主基调,但是有些原则性的底线应该非常明确的,这个时候就无须温柔了,而要认真严肃,对方才能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教学机智不是生硬的教条,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慢慢累积。而这些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浓缩提炼出的精华,能够让彼此成长。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