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落下帷幕。这次高考的变化引人深思。首先江苏由自主命题首次变为考全国卷。网上也引起了一阵热烈的舆论。
我看到了一则很有意思的调侃:本以为江苏终于要考全国卷了,哪知道是全国跟着考江苏卷。虽然是一句调侃,也能看出大家对高考新卷难度的慨叹。就拿语文来说吧,以前,只要高考一结束,总有一些人吹嘘自己押中了作文题,可是今年,这种声音很小,终于清净了一把。说明这次高考的命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同时,作文题中“本手”“妙手”“俗手”三词虽然引用了围棋术语,但是很好地表明了教育以及今后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向,那就是学以致用,灵活创新。
下午的数学试卷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虽然考生纷纷表示难出了天际,但如果仔细分析看来,也没有那么夸张,关键需要沉得住气,将题目转化成数学语言,读懂题目的含义再解答。不然,学了三年的“本手”,会发现没有一处让自己施展“妙手”,最后只能落于“俗手”。
那么这次高考对于低幼龄的孩子父母以及教育者的友情提示是什么呢?所有的知识是融会贯通的,要让孩子广泛涉猎知识的海洋,并且学会思考,辩证地去思考和学习。可以说,目前以及今后学习的趋势是跨学科学习,或者是多学科的融合学习,告别填鸭式记忆式学习,向思辨式学习道路迈进。
我们再来看看新课标的修订,改变也是不止一丝半点。尤其是语文,字词等基础知识的考察逐渐减少,课内阅读也大幅度缩减,更多地考察对文章的理解。还有对古典文学以及古诗文的鉴赏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再说说数学,新课标的修订也体现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导向,尤其是更关注低年级学生对数与量的理解。只有在数学启蒙的时候,重视数与量的理解,才能发展数学理性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
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各学科的融合教育,一起探索,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