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讲稿|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018-11-13 21:03:46)
标签:
教育 |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与态度: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0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了让我们的教室更加温馨,老师决定用花朵来装饰一下它。
昨天下午老师老师就在花瓶里插了几瓶花,请看大屏幕。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请你说:有四个花瓶,每个花瓶插了三枝花。真善于观察。根据获得的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男孩,请你来:每个花瓶插三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这是个好问题。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快速列式计算。
二.新授
1.乘法的意义
大家都很有信心,女孩请你来说说:哦,你是用加法计算的, 3+3+3+3=12。回答的真流利。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请你说:你是用乘法算的:3×4=12。你能说说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吗?说的真好,因为加数都一样,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这两个算式,哪个算式简便?看来大家都认为是乘法。为什么呢?对了,原来要一直写相同的加数相加,现在只用简单的乘法表示就行了,看来大家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都很好。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吗?请你说:加数是一样的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你说出了乘法的本质。请你说:乘法就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运算。说的越来越准确了。在数学上,我们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
2.乘法各部分名称
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知道在3乘4这个算式中,我们把3和4叫做什么啊?对,乘数。其实他们还可以叫做因数。跟老师一起来说一遍:因数。真好,乘得的数12叫做什么啊,没错积。
3.理解除法的意义
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太强了,我们继续往下研究。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请你说:有12支花,每三支插一瓶,可以插几瓶?你还有补充:有12支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支?大家提问题的水平很高啊。 下面拿出草稿纸解决这两个问题吧。第一个问题,谁来汇报你的结果:请你来:12÷3=4(瓶)。这个问题,你来试试看:12÷4=3(支)。大家同意吗?现在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与第一题相比,第二题和第三题有什么特点啊?知道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4.同桌交流,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完成了吗?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你们小组讨论的最热烈,请你们派个代表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二题和第一题相比,数字都是一样的,不过反了一下。原来不知道的现在变成知道了的,原来知道的变成要求的。你真会发现,其实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你说的意思和这一样(板书)。你们小组想说:请你们说说看:第二题、第三题和第一题相比知道了一共有多少枝花,每个花瓶插几枝,插几个花瓶都是一样的。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第二题中的被除数12是第一题中的,对了,积。3和4是第一题中的?因数。那我们就可以说: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12在除法中叫:被除数,3叫做除数,求出的结果叫做:商。
5.小组合作总结,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啊,我们知道了乘除法的意义是什么。那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因数?怎样求被除数和除数?你们会用等式表示出来吗?四人小组一起写写看,看哪一小组写的最完整。写完了吗?谁来说说看:请你说;积=因数×因数
可能有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这里的除法算式没有包含余数,那么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说一说。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啊,老师也为大家总结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请大家把他写在课本上。
三、巩固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请看第一关:我是填空小能手。积÷另一个因数=?
恭喜同学们通过第一关,请看第二关,根据乘法算式,直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的结果。同学们的反应真快。
最后一关
四、小结
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请你说:你知道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请你说:你知道了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还想说: 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啊。
五、课后练习
课后请大家独立完成习题册上的练习,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相信很多同学对试讲稿怎么写有很多的疑问,我每天在公众号:小木说考编,分享小学数学原创试讲稿,相信一定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