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考《美学》笔记 第四章 审美范畴论

(2013-03-26 16:19:21)
标签:

美学

杂谈

  1.范畴——在哲学上指各门科学知识的共同使用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概念。
 
  2.审美范畴——人们在长期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种类概念。
 
  西方美学史上五个最重要的审美范畴: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和丑。
 
  第一节 崇高
 
  崇高——
 
  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一、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论述评
 
  1)西方最早讨论到崇高的是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从音乐家气质的角度,把音乐分为两类:
 
  一种是男子气的,尚武的,粗犷而又激动人心的;
 
  另一种则是甜蜜蜜的、软绵绵的。
 
  2)罗马时期的西塞罗把美分成“秀美”和“威严”两种。
 
  3)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并加以较为系统的探讨的是罗马时代的朗吉诺斯的《论崇高》。
 
  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是贯串《论崇高》始终的一根红线。
 
  4)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它与优美并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还是博克。
 
  5)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用康德的话来说,所谓崇高是观念层次上审美价值的体现
 
  6)黑格尔:理念压倒形式,理念是崇高的本质。
 
  二、崇高的本质及特征:
 
  1.崇高的本质: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
 
  2.崇高的特征:
 
  1在外形上,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如巍巍泰山、滔滔长江等。
 
  2在威力上,往往具有强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压倒一切的雄伟气势。如火山、雷电等。
 
  3在心理反映上,往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
 
  4在精神效应上,总是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力量,引人赞叹,催人奋进。
 
  崇高和优美是美的基本形态。两者的关系是并列的,而不是对立的
 
  三、崇高范畴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不会考)
 
  能结合当前的现实或艺术作品的实际理解提倡崇高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会考)
 
  第二节 优美圣才汉语考试
 
  优美,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狭义美,是与崇高相对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
 
  一、优美的本质。
 
  优美——
 
  1优美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优美就是纯粹的美。
 
  2
 
  优美是人类活动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先发现,最常见到的客观世界的一种审美属性。
 
  3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是人对这种和谐状态的情感肯定。
 
  清代姚鼐将文章风格概括为阳刚与阴柔两类,被认为是中国美学史上对优美特征的典型描述。
 
  二、优美的特征
 
  优美的基本特征:和谐。
 
  首先,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中。
 
  其次,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
 
  再次,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柔和、精致、轻盈、绚美、柔媚、安静、秀雅、圆润、舒缓、清新、渐次等品格。
 
  三、优美的表现
 
  1能结合自然和艺术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优美的表现及其特征:
 
  在自然界,自然境界中的优美:表现为自然景物以光、色、形、音等合规律的组合所呈现出的明暗、浓淡、大小、高低、刚柔在矛盾中的统一,以天然的完美和谐作用于主题的感官,使主体获得安静恬美的心理感受。
 
  2在社会生活,主要表现在人际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相互友好、相互谦让的一种和谐关系。社会的稳定、平安
 
  3)在艺术领域,通过优美的形式,把自然和人生境界中的优美对象表现出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这就是优美的艺术作品。
 
  第三节 悲剧性
 
  悲剧——
 
  1)悲剧作为一种戏剧形式,它主要就是要表现人生的悲哀和痛苦。
 
  2)因此,悲,或者悲剧性,成了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
 
  一、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
 
  1.西方悲剧形态及其观念的历史变迁:
 
  1)(古希腊时期)命运的悲剧: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所支配的,因而是一种无可逃避的命运。
 
  2)(文艺复兴时期)性格的悲剧:贪婪、嫉妒、轻信、暴躁、哈姆雷特的多疑和寡断等。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是由性格的缺点所造成的。
 
  3)(启蒙运动时期)社会的悲剧: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4)(叔本华)人生就是悲剧:把悲剧从重大的社会矛盾推向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托尔斯泰)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床第间的悲剧:就是叔本华所说的普通人家庭日常生活悲剧。
 
  5西方现代悲剧。
 
  2.西方现代悲剧特点:
 
  首先,现代的工业提供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却使人的心灵和感情变得十分枯燥。
 
  其次,现代人居住在高度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大都市里,但却彼此隔绝,各人在自己内心的“城堡”
 
  中过着极其孤单和无聊的生活。
 
  再次,感情的失落,或者灵魂的失落。现代西方人追求刺激、怪诞和荒谬,变成了卡夫卡暧昧和荒谬的悲剧。
 
  二、悲剧性的本质
 
  1.悲剧概念的
 
  1悲剧的概念,源于戏剧的一种类型。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是从作为戏剧类型的悲剧开始的。
 
  黑格尔著名的悲剧冲突理论,所谓的“永恒公理说”是从古希腊悲剧《安涅戈尼》出发并结合自己的思想体系概括而来的。 (黑是永恒的公理)
 
  2)审美意义上的悲剧范畴,则不在于艺术作品是不是有特定的戏剧形式,而在于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实质的内容,是不是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突。
 
  3)现实生活中同样地存在着具有审美价值的悲剧,只要对象在精神上具有不朽的意义,能充分体现悲壮激越的情调,便同样可以进入审美领域。
 
  2悲剧性的本质:
 
  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而矛盾的结果是精神取得了胜利。主体在面临灾难时,能颖悟人生与世情,体验到自身的生存价值,从而迅速提升自我,进入到一个伟大的境界之中。
 
  综上所述,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二种说法,一个意思。)
 
  三、悲剧性的效果
 
  1.结合具体的悲剧性作品或现象,说明悲剧性的效果:
 
  悲剧性效果主要是从审美角度去看的。悲剧要使人由悲剧本身所引起的悲悯与畏惧心情进而产生快感。因此,要把悲剧的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的大背景上去理解,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看待净化心灵、提升观赏者的作用。这样,有限的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便同无限的人生追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悲剧突出地是在说明有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无限的意义。它强调的是人生的价值,强调的是个人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让人颖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壮之中对人生大彻大悟,最终起净化作用。
 
  (举例:莎士比亚的悲剧。)
 
  2.西方悲剧学说:
 
  1)净化说: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悲剧是模仿,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情感,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和净化。       记:多德才能净化
 
  2)性恶说:法国的法格——悲剧满足了人性中的恶。(如:幸灾乐祸)(记:法西斯)
 
  3)退让说:叔本华——人生就是悲剧。(消极的人生悲剧)当自己死不了时,可以退一步,看别人死。                记:属于笨的
 
  4)音乐精神:尼采积极的人生悲剧(一滴水看不见了,但并不消失,而是归入大海了)                  记:尼采有精神病
 
  5)永恒公理说:  黑格尔著名的悲剧冲突理论,——真正的悲剧,无所谓谁对谁错。(忠孝不能两全、大义灭亲等)。“永恒公理说”是从古希腊悲剧《安涅戈尼》出发并结合自己的思想体系概括而来的。     记:黑暗是永恒的
 
  6)恩格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这种要求实际上不可能满足之间的矛盾。
 
  第四节 喜剧性圣才汉语考试
 
  一、喜剧性的本质。
 
  在西方学术史上,最早谈到喜剧问题的是苏格拉底。
 
  喜剧性的本质:
 
  喜剧性所引起的效果是(笑),但不是生活中所有的可笑的现象都具有喜剧性。喜剧性的笑不但是生理性的反映,并且更是一种心理反映,从中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喜剧性从本质上说,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不协调的形式,从中肯定生活中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乃至社会历史事件。
 
  二、喜剧性产生的原因
 
  霍布斯、康德、斯宾塞、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人对喜剧产生原因的看法。
 
  1突然荣耀说”或“鄙夷说”——霍布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的学生)
 
  2)“乖讹说”——康德、斯宾塞
 
  斯宾塞在此基础上,将乖讹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讹”。
 
  3)“预期失望说”——康德
 
  4)“生命的机械化”— 柏格森
 
  5)“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弗洛伊德
 
  三、喜剧性的效果——笑的特征
 
  举例说明喜剧性的效果——笑的特征。
 
  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具有社会性内容的心理现象。
 
  举例,鲁迅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是说喜剧性的笑是一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否定。
 
  2)笑的感情必须与理智作出的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例如,看到一个人摔跤,会觉得好笑。但是,一旦发觉那人摔断腿了,就不会觉得好笑了。
 
  3)笑要有共鸣。
 
  例如,一群人围在一起讲话、说笑,周围人并不觉得好笑。
 
  第五节 丑
 
  丑——   (丑的定义2001年考过)
 
  1)美向着低处走,愈走愈低微卑贱,以至人的本质力量受到窒息和排斥,而非人的本质力量却以堂皇的外观闯进了我们的审美领域,这是,它在对象中显现出来的就不是美,而是丑。
 
  2美是一种肯定性的价值,它使人振奋、愉悦、欢快;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它使人厌恶、鄙弃、反感。
 
  3一般来说,丑的事物。往往是违背自身发展规律的,有碍人生的。其外在的组合形式往往是凌乱的,不能怡人的。
 
  这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丑的基本要素。
 
  一、丑的美学意义
 
  首先,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以丑衬美,属于映衬中的反衬。)
 
  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
 
  恩格斯名言: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恩格斯的这段话,
 
  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说明了“恶的必需”,说明了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历来的文学艺术家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
 
  最后,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灵心点化,转化成为艺术中的美,即“化丑为美”。
 
  二、丑的历史发展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原始时代;2)古典时代;3)西方现代主义时代。
 
  有人把古典时代的美学称为“美学”,而把西方现代主义时代的美学称为“丑学”。
 
  三、丑是近代精神的产物
 
  1近代自然科学发达,一方面打破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另方面也打破了理性万能的看法。
 
  2)现当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圣人不死,大难不止”。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人们不能不感到幻灭。于是,人类的价值观念。不能不受到怀疑与诘难。人们内心传统的美的殿堂遭到摧毁,而把丑当作新的桅杆树立起来。这种对于丑的崇拜,是“英雄”业绩的幻灭所产生的一种后遗症。
 
  320世纪后,工业化的西方社会,出现了种种畸形和矛盾:一方面,生产高度丰富化、社会化;另一方面,生活却高度个人化、孤独化,人与人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丑成了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
 
  四、生活丑和艺术美
 
  生活丑和艺术美的关系,说的是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的表现,转化成美。生活丑是从现实的角度说的,艺术美是从形象的角度说的。生活丑可以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是艺术创作的特性决定的。
 
  1首先,艺术的美不美,不在于生活是丑或美。生活的美可以成为艺术的美,生活的丑也可以成为艺术的美。
 
  2其次,生活中的丑可以成为艺术中的美,不是丑变成了美,而是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的表现,变的更典型了。变美的不是丑本身,而是艺术。
 
  3再次,生活中的丑不仅常常不以丑的面目出现,而且作乖弄丑,把自己打扮的似乎很美。不知真情的人,常常为丑所惑。可是艺术却把生活如实地写出来,使当事人变成旁观者,旁观者清,自然比较能够辨别美丑了。艺术有强大的教育作用。亚里士多德说过:艺术能够通过烛照美丑来明辨是非,把生活中被颠倒了的美丑重新颠倒过来。
 
  五、艺术丑
 
  1.艺术丑——艺术美的对应面。
 
  2.艺术丑的二个含义:
 
  1)艺术丑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伪劣。
 
  2)另外,艺术丑还指一种特殊形式的美。这里的“丑“,实际上指一种不规则的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