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乐书》校读记
(2022-05-13 11:58:33)分类: 万叶书话 |
P1398 :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而况怀五常,含好恶,自然之势也?
按:问号应为句号。”自然之势也“为肯定句非疑问句。
P1399: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亦和一世之化,度时之乐,何必华山之騄耳而后行远乎?
按:”上自“二字为凌稚隆所加,他本均无二字。加之不妥。此句似应读作“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亦和一世之化,度时之乐,何必华山之騄耳而后行远乎?”此句言乐的功用,朝廷奏乐以感动人民,如后文《正义》所言”君唱之,天地和之,民应之“。无”上自“二字句意自通。”非此“意为没有乐,”后应断开为好。
P1399:《正义》说音悦。解音蟹。言非此乐和适,亦悦乐之不通,散恩泽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
校勘记P1468页注为:殿本”亦悦乐“作”怿悦“,”不通“作”事不通解“。按:张文虎札记卷三:此注有脱误,各本皆同。
按:中华本校勘记有误,殿本此段文字作:”说音悦。解音蟹。言非此,和适怿悦之事不通,解散恩泽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殿本与金陵本相比少一”乐“字,中华本校勘记并没有指出,校勘记言”不通“作”事不通解“,”解“字属后面”解散“一词,校勘记应作”散“殿本为”解散“,而不应把”解“字归于上一句。殿本意义甚明,不知张文虎为何不据此更正,反而留下一句错讹不通的句子。
P1409:礼,人主诚设之道不极滋味,故尚明水而腥鱼。
按:”道“后应以逗号断开。
P1412: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按:”天子如此,则礼行矣“。”天子“二字因上文”天子不怒“而衍。上有”如此则乐达矣“,后有”如此则礼达矣“,为同一句式。此为李慈铭观点,泷川资言亦表示赞同。中华本应采纳,即便不采纳,也应出一个校记。
P1420:正义:结礼之别也。
按:”结“应为”解“。后文多有此误。唯P1434页”《正义》:解所有四事之由也。“为正。应统一作“解”
P1439: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废礼不接於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於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按:”聪明“前应补“於”,”不留於聪明“与后”不接於心术“,”不设於身体“句式一致。
P1441:《集解》:著犹诚也。
按:”诚“应作”成“
按:”術“应作”述“,与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