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提前学习的思考

(2015-06-16 12:28:39)
标签:

学习

家庭教育

提前

育儿

杂谈

关于提前学习的思考
当学而立

  我受羽毛球的影响,强调在高点击球,强调孩子提前学习。那类“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自由成长(实质不管)”的话,我是不信的。我相信学习是正反馈的过程,初始的方向很重要,详见拙文《育儿漫谈:不稳平衡、正反馈、良性循环》。
  可惜的是,我家早年还是轻度受到这类反智主义的影响,加上后来的迁徙影响报班,最明显的后果有两点:一是耽误了英语学习,二是误了画画。在两年前,我买了很多书给当当,我妈妈很担心,说“这么小的孩子,看这么多书,会把脑子烧坏的。” 最近,我给当当报了英语班,我妈妈也心疼,怕当当太累。
  在当当入学之前,由于周边的孩子大多数提前学了拼音和写字,我也想教当当学一些,结果费时费力,收效甚低。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学习动机,提前学习的代价很大,收益率很低;浪费孩子与家长的时间和精力。这道理我是知道的,但当时有别的考虑,不得已而为之,我花了不少时间搜集拼音的相关资源,当当不累,我累。

  看到当当目前的学习状态,我闪过一丝后悔:“两年前我要这么紧张,费那么多时间在学前准备方面吗?”但我随后告诉自己,我没做错,这事我本来就没追求性价比,我是宁愿多耗自己的成本也要保证质量,大规模“生产”追求性价比,小作坊的“生产”追求质量
  最近博友“惯孩子大王”给二年级的孩子买了初中生物、物理课本,孩子看到不肯吃饭。也许有人不信,4年前,也许连我也不相信。现在,我觉得是很自然的事。
  当当在寒假时,拿表姐的生物书,看得很入迷;当当最近问了很多电流、电压、电容之类的。他看了很多科普,应该可以看课本了。我把人教版的初中物理、生物、地理、化学课本,共13册全买了,仅花了约130元。我不敢把书一下子全拿出来,拿出来的几本,当当都翻看了。
  有博友质疑,“现在让孩子读了,他上初中的时候还会有兴趣吗?”我很自信地回答:“也许孩子读初中时觉得这些太简单、太无趣了,就会对高中的感兴趣。”在科学方面知道的越多,就会越有兴趣,相当于更大的圆与外边有更多的接触。

http://s16/small/003ttdmcgy6T6uFOrhBef&690

(网络图片)

  提前学的最大问题不是怕孩子失去兴趣,而是怕因为简单重复而浪费时间
  小学的这点内容,为什么要学6年?这空出来的时间,如果不用来学点别的,多么可惜啊!于是可以提前了解一些初中的,反正初中是分片区的,不存在特牛的重点学校。到了初中怎么办?如果学有余力,可以提前学点高中的,会影响中考,但问题不大,可能会因此上不了重点班,但上重点学校还是很容易的。
  问题是在高中,敢提前看大学的内容吗?这对高考没好处。我想起“兄弟打雁”的寓言故事,在没打到雁之前,讨论水煮或红烧,会坐失良机。
 
  其实我想多了,当当不太可能系统地提前学,只是点状地随意翻翻。如果提前学了,以后会轻松很多,就有更多的时间看别的书、做别的事,保持开阔的视野。
  还有,要提前学的东西,不限于课本。例如看一些心理学、经济学的普通读物,学打字、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之类的软件,甚至编小程序来玩。

  如果让我用10个字来概括我家教孩子学习的风格,是:乐学、提前、步进、关联、暗示。这些都是很简单、很基本的招数,只不过我把它们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对于孩子的学习,我务虚多于务实,练“内功”多于练“外功”,在条件之内,我几乎做到了极致,也就是尽心尽力了。
  
近期,我常常安慰自己,要宽心。按普通的标准,当当目前最不需要我管的就是学习(狭义的学习),当当的学习潜力比同龄的我高得多,在中小学阶段,我实在看不到有什么能让他学习崩溃的大石头或陷阱,我对高考的游戏攻略也很清楚了,我要做的是给他提供资料和素材,多陪他。按照高标准,当当太淘气,我很难教他学习。
  在学习之外,我要做的还很多。

___________________

前面写的内容有点发散,我概括一下:

 1.提前学习,孩子要有足够的学习动机,否则孩子和家长都很累。

 2.提前学的风险:影响现阶段目标、在下一阶段可能因为简单重复而造成浪费。

  3.提前学的方式,要灵活多变,以规避以后的简单重复。

 4.提前学习,抢占制高点,能树立孩子的信心,为下一阶段的成长打基础。

 5.提前学的东西,不限于课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