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2023-04-10 15:36:41)
标签:

北京大学抗日战争联络

北京大学三一八烈士纪

北京电影制片厂近现代

南苑兵营司令部旧址

岱王庙

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1-25)

       2022年12月28日北京市有关部门公布了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涵盖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包括3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535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
       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涵盖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和新时代时期的重要文物。如将反映新中国交通、国防、工业发展成就的北京站车站大楼、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炼焦化学厂等建筑遗存。充分体现了红色文化融入北京城市基因、构成北京城市精神的鲜明底色。
       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主线。颐和园-景福阁、益寿堂等蕴含着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进京赶考”建立新中国的初心和使命;社稷坛-中山堂、碧云寺(孙中山先生纪念堂)等革命旧址承载着反帝反封建的光辉历史;首钢工业遗存、798厂见证着新中国首都建设的辉煌成就。


                              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1 、社稷坛-中山堂
2 、北京站车站大楼
3 、三一八烈士纪念碑(为国死义唐谢二君纪念之碑)
4 、朝阳门南小街439号建筑
5 、杨昌济旧居
6、中国国家博物馆
7、首都剧场
8、昭显庙(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
9、绍兴会馆(鲁迅先生《狂人日记》等作品创作地)
10 、高君宇烈士墓
11 、陈垣故居
12、同古堂旧址
13、鲁迅先生旧居(八道湾胡同)
14、798厂
15、北京炼焦化学厂
16、碧云寺(孙中山先生纪念堂)
17 、颐和园-景福阁、益寿堂
18 、钓鱼台与养源斋
19、中央党校南院近代建筑群
20、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1、北京大学抗日战争联络点     
22、北京大学三一八烈士纪念碑 
23 、北京电影制片厂近现代建筑群
24 、南苑兵营司令部旧址
25 、岱王庙
26、首钢工业遗存
27、丰沙线烈士碑
28、十三陵水库
29、王亢纪念碑
30、康庄车站建筑群(康庄铁路党支部诞生地)



21、北京大学抗日战争联络点     

       北京大学抗日战争联络点在未名湖西南方向的林荫小道道口不远处。当时北京大学(原燕京大学)由于外交上享有的一定特权,形成了大背景下的相对安全处所。为了更好的为抗日战争服务,当时地下党员、燕京大学的工人技师肖田,经党组织同意,选择了未名湖附近的一号自动化水井作为联络地点,向抗日根据地传送情报、运送物资等。
       从1938年秋到1941年底,肖田同志通过此联络点向抗日根据地运送了包括五部发报机、三箱大型空气电池、一大批药品等物资。并向根据地传送了大量有利情报。然而,由于叛徒的出卖,1941年12月,肖田同志被日本兵逮捕。面对严刑拷打,他临危不惧,没有透露半分有损于党的信息。最终肖田同志被营救出来,并送往了根据地。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22、北京大学三一八烈士纪念碑 

       北京大学三一八烈士纪念碑位于北京大学校史展览馆后身。 1926年3月18日,北大、清华、燕大和北京总工会二百多个社团五千多人举行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国家的强盗行径,会后到执政府门前示威请愿,遭到镇压。在这一惨案中受伤200多人,牺牲47人,其中有北京大学学生张仲超、李家珍、黄克仁,燕京大学学生魏士毅,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张仲超、李家珍、黄克仁三烈士碑于1929年5月立于北大三院(沙滩),1982年迁此;魏士毅烈士碑1927年3月立于此。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左侧为张仲超、李家珍、黄克仁三烈士碑,右侧围魏士毅烈士碑。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碑座高三尺,腰高一尺、身高八尺,系取纪念"三一八"之意。碑身三面分别刻有烈士的名子,相应的碑座上刻着烈士的略历。碑身的另一面篆书刻着:中华民国十有八年五月三十日立石。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下面的碑座刻有铭文:死者烈士之身,不死者烈士之神。愤八国通牒兮,竟杀身以成仁。唯烈士之碧血兮,共北大而长新。踏着三一八血迹兮,雪国耻以敌强邻。繄后死之责任兮,誓尝胆而卧薪。北大教授黄右昌撰。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魏士毅烈士墓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碑座四周雕以精美图案,并刻有碑铭。铭文中介绍了烈士生平略历。




23 、北京电影制片厂近现代建筑群

       此段文字发送时,总是提示文中有敏感词,长时间找不到,索性不发文字了!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949-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共拍摄故事片180部、舞台艺术片58部、新闻纪录片17部,共计255部。此外,还译制了外国影片10部,协助各兄弟电影制片厂拍摄、加工影片多部。这些影片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影响,受到观众的喜爱。80年代以来,还与国际制片厂、商合作,拍摄了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立体故事片《侠女十三妹》,并协助拍摄了《马可·波罗》、《末代皇帝》。北京电影制片厂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技术专家,具有年产30部故事片、200余集电视剧的能力。建厂至今,有百余部影片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奖。有将中国文学名著搬上银幕的优势和传统;并有与国际合作拍片的雄厚力量和经验,其合作拍摄的影片中有50余部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大门后花坛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主楼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主楼西立面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主楼后身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五号楼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二号楼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二号楼后身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北楼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摄影棚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24 、南苑兵营司令部旧址

       南苑兵营司令部旧址址位于丰台区南苑机场内,旧址原为清末神机营驻兵七营房旧址,也称七营房。1913年,北洋政府在七营房设航空署,并在此创建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1923年改为北京南苑航空学校。1922年10月,冯玉祥任陆军检阅史,驻军南苑,其官署即设于现存旧址,故又称“陆军检阅史署”。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直系政府,驱逐溥仪出宫时,将师部设于此址。1937年七七事变时,中国陆军第29军也曾将军部设在这里。司令部建筑为中西结合的哥特式建筑,包括影壁(近年复建)、大门、卫兵室、“师司令部”及四排居住、办公用房。

       该处现存建筑面积3912平方米。南向,门两侧各一座门卫用房。迎门第一排营房724平方米,为中西结合仿哥特式建筑。第二、三、四、五排营房修复为清代园林式建筑,苏式彩画,现为办公使用。这组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近代史中也有重要的纪念价值。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北京市文保碑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北京市说明牌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大门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兵营司令部前影壁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原司令部后的营房由南向北组成四个小院:

 

紫藤院: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玉兰院: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月季院: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三友院: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25 、岱王庙

       岱王庙位于卢沟桥西侧的桥西街5号,坐北面南。远远望去,岱王庙建造的十分精巧,醒目。当地百姓俗称它为大王庙或大庙。岱王庙的山门和戏楼,衔接紧密,融为一体,平面呈T字形布局,是一座上下二层硬脊歇山顶砖木结构的建筑。历经沧桑岁月,房脊两头的吻兽早已踪迹皆无,只有东西山墙顶部的铃铛排山,保留的还算完整。整座建筑用青砖砌成,磨砖对缝,对仗工整,呈现了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卢沟桥事变期间,岱王庙系第29军37师219团3营营部驻地,也是永定河河务局所在地,在此曾发生激烈的战斗。岱王庙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沟桥的保护范围内。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丰台区文保牌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早年岱王庙山门门楣之上悬挂有一块汉白玉石刻的“岱王庙”匾额,庙内正殿供奉着佛像,庙内清幽肃穆,香火缭绕,梆槌声声。庙前山门左右两旁各有一棵巨大的槐树(今存一棵),一条东西大道在门前经过。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山门的一层中央是石制拱形券门,券门两旁是各一长方形竖窗。山门二层的中央是一长方形竖窗,两边各是一六角形弦窗。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石制拱形券门刻有石雕,整个券门上的石雕布局严谨,古朴典雅,雕工洒脱,庄重中不失谐趣,显示出那个时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门首弧顶上方雕刻着探首的夔龙,在片片的祥云中翻转腾挪,吞云吐雾。夔龙两侧各刻有两条玩耍的蟠龙,像众星捧月一样游弋在探首的夔龙身边。石制拱形券门两侧下部的石雕上,各刻有一只在水中山石间吐水的小兽,造型奇特,形态逼真。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整个院落占地约五亩,院内两座大殿还在,只是两座大殿的房顶屡经改建,已无原有的形式。第一座大殿开间三楹,两边各有一棵两人方可怀抱的壮硕槐树。第二座大殿亦是三开间,是岱王庙的正殿,房基明显高于前面的一殿。正殿的东西两边各有两间后接出的耳房,不同的是西侧两间耳房中的一间是过道,通向正殿后边的小院。东西配殿各有九间,上面残留着昔日的彩绘和突出的驳插着樑柁的漂亮榫头,隐现着曾经有过的辉煌。整座院落保存基本完好,由于居民在院内见缝插针的搭建了许多小房,显得拥挤不堪,只能想象它当年的富丽景象。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进入穿堂门的石拱券门,回首望去,山门殿背后的歇山抱厦戏楼赫然在目。戏楼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虽经历时代的雨雪风霜,但上边的彩画还隐约可见,尖尖的房角指向空中。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戏楼与山门有机的联接成为一个整体,这在我国众多的庙宇建筑中十分罕见。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戏楼下雕刻精美的五福捧寿的房檐板,上面的图案竟然完好如初。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在院内一位住户的煤棚里,存有一块倚墙侧立高大厚重的石碑。碑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所立,碑身已残。从碑身尚存黑黝黝断续的文字中依稀可辨“以卢沟桥上众水会合欲杀其势宜分其流惟建减水石坝一道于此”、“斯为釜底抽薪之计并请发帑金三十万”等古老的繁体字迹。
  
1053、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1-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