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2023-04-20 16:21:44)
标签:

首钢工业遗存

丰沙线烈士碑

十三陵水库

王亢纪念碑

康庄车站建筑群(康庄

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6-30)

 
       2022年12月28日北京市有关部门公布了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录。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涵盖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包括3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535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
        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涵盖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和新时代时的重要文物。如将反映新中国交通、国防、工业发展成就的北京站车站大楼、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炼焦化学厂等建筑遗存。充分体现了红色文化融入北京城市基因、构成北京城市精神的鲜明底色。
       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主线。颐和园-景福阁、益寿堂等蕴含着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进京赶考”建立新中国的初心和使命;社稷坛-中山堂、碧云寺(孙中山先生纪念堂)等革命旧址承载着反帝反封建的光辉历史;首钢工业遗存、798厂见证着新中国首都建设的辉煌成就。


                              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1 、社稷坛-中山堂
2 、北京站车站大楼
3 、三一八烈士纪念碑(为国死义唐谢二君纪念之碑)
4 、朝阳门南小街439号建筑
5 、杨昌济旧居
6、中国国家博物馆
7、首都剧场
8、昭显庙(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
9、绍兴会馆(鲁迅先生《狂人日记》等作品创作地)
10 、高君宇烈士墓
11 、陈垣故居
12、同古堂旧址
13、鲁迅先生旧居(八道湾胡同)
14、798厂
15、北京炼焦化学厂
16、碧云寺(孙中山先生纪念堂)
17 、颐和园-景福阁、益寿堂
18 、钓鱼台与养源斋
19、中央党校南院近代建筑群
20、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1、北京大学抗日战争联络点     
22、北京大学三一八烈士纪念碑 
23 、北京电影制片厂近现代建筑群
24 、南苑兵营司令部旧址
25 、岱王庙
26、首钢工业遗存
27、丰沙线烈士碑
28、十三陵水库
29、王亢纪念碑
30、康庄车站建筑群(康庄铁路党支部诞生地)



26、首钢工业遗存

       石景山钢铁厂(又名首钢)不仅荣登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在2017年12月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等评定的“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100个项目中,首钢老厂区也名列其中。首钢以其特有的工业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民族钢铁工业在近代艰难起步,以及在新中国飞速发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百年的缩影,令世人瞩目。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首钢1919年建厂,经历了解放前30年,解放后30年,改革开放40年,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之路,为中国工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走过了近百年风雨岁月的首钢老厂区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不仅拥有大量工业遗存,还拥有石景山、陶楼、月季园、群明湖以及“元君庙” 、“古井”、“雍正御碑”等大批人文景观和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
   
首钢厂东门

       原首钢厂东门坐落于长安街西沿线的最西边,它曾是进出首钢的主要通道,成为首钢特有的符号和地标。从1919年建厂到首钢实现华丽“转身”、转型发展,厂东门见证着首钢实业救国、强企报国的每一步足迹。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原首钢厂东门坐落于长安街西沿线的最西边
 
       2015年5月,为实施长安街西延工程,首钢厂东门启动保护性拆除工程,并在原址向西500米处异地迁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首钢厂东门对社会开放,说明了首钢展示中国钢铁业发展和建设绿水青山的决心。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同样是朱红外墙、绿琉璃瓦,同样是12.85米高、56.28米长,新的厂东门坐北朝南,完全是按照1比1的比例进行复建。

红楼迎宾馆

       红楼迎宾馆位于石景山东南坡,迎宾馆由白楼和红楼两部分组成。白楼始建于1940年初,是日本人为侵华日军建造的“女子寮”。1945年~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改为“高级职工俱乐部”。1949年解放后,曾作为首钢招待所使用。红楼于1955年建成,因用红砖砌筑而成,人们习惯称之为“红楼”,解放初期成为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设地点。
       如今白楼与红楼连为一体,环山而居,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坐西朝东,三层,砖混结构,水泥地面,玻璃窗。楼内有台阶式楼梯,南北甬道,每层14间。里面结构复杂,楼层参差相对。在建筑特色上,它抛弃了古代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房顶起脊的模式,采取了西洋近代建筑的盒子楼样式,既高大又平正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 彭真、万里等都曾下榻于此。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红楼迎宾馆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迎宾馆南立面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迎宾馆东立面
 
龙烟别墅

       龙烟别墅位于石景山东侧山腰,是两排砖石结构的灰色坡顶平房。这片建筑最早建于1919年。“一战”期间,北洋政府的幕僚们集资,成立了“官督商办龙烟铁矿有限公司——石景山炼厂”,即今日首钢炼铁厂的前身。当时,石景山炼厂建厂事宜由美国贝林马肖公司筹办,聘请了美国工程师格林。炼厂高炉地址选在了石景山东麓,用于建设高炉基座的山石“废物利用”,为格林专门建设了龙烟别墅。时过境迁,如今这座别墅已是当年龙烟铁矿留下的唯一痕迹。一九九九年,辟为首钢厂史展览馆。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一九九九年辟为首钢厂史展览馆碑记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龙烟别墅是利用开山所得的石料建造,最初这座西式建筑被涂为黄色,日久天长渐渐地褪为白色,首钢人叫它“白屋”。2007年底,白屋被列为首批《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西侧一排平房东立面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东侧一排平房西立面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东侧一排平房东立面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朱德雕塑景观群

       朱德雕塑景观群位于石景山东侧山腰的龙烟别墅(现龙烟专家楼)内。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繁忙,但他们都十分关注、关心首钢的生产建设。朱德副主席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深知钢铁工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曾先后23次到石钢视察,这是首钢独有的光荣。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碉堡

       石景山碉堡位于首钢石景山厂区,碉堡是1940年前后建,现存三座。一座在石景山北坡半山腰(距龙烟专家楼西50米路旁)。另一座位于功碑阁东侧50处的山坡上一座在石景山西南坡。第三座位于金阁寺山门西南30米左右的小坡上,碉堡圆柱体,灰白色,钢筋水泥结构,外高1.5米,顶部平,直径4.2米,壁厚0.3—0.5米,上有通风孔,下有射界宽阔的枪眼。
       这些碉堡在军事上,可控制石景山北部和西南部。它隐蔽,山下难以望见;它坚固,即使被发现,一般炮火也打不到,不易被摧毁;它与山上星罗棋布的明碉暗堡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对日伪政权在石景山的盘踞统治,起到过军事支撑作用。1948年12月,解放石景山战斗中,驻守的国民党军队曾凭借该碉堡抵抗解放军的进攻。
  
       碉堡一:位于从石景山东侧去功碑阁路口上行50米左右的路北侧。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碉堡二:位于功碑阁东侧50处的山坡上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碉堡三:位于金阁寺山门西南30米左右的小坡上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功碑阁

       功碑阁是首钢公司1991年在石景山原金阁寺塔故址所建。功碑阁外形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塔高四层。宝塔是石景山标志性建筑。建塔目的是想将那些为首钢做过杰出贡献的人名和事迹刻在石碑上,供人们纪念学习,“功碑”之名就来源于此。建成之后却没有投入使用而一直闲置。登阁瞭望,首钢遗址一览无余。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为了还北京洁净的天空,为了北京百姓的健康福祉,首钢在老厂停产后,逐步建立起来的首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这片钢铁的丛林里有耸立的高炉、转炉、冷却塔、烟囱;有贯穿首钢厂区东西、南北的管道、钢架。
 
秀池

       秀池原名秀湖,始建于1940年,当时用于存放炼铁循环用水,是首钢最早的大型水面景观。秀池改造后,上部为秀池水池,下部为地下车库。为了更好地传承首钢记忆,改造中充分挖掘首钢园区工业遗存,以“历史不可复制、文化需要复兴”的理念将“九龙头”修缮一新,使之重现龙头吐水风采。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从秀湖西望石景山上的功碑阁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从秀湖东望三号高炉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秀湖西岸的九龙头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从秀湖北望石景山电厂

群明湖

       群明湖位于首钢北京园区北区,始建于1943年3月,是首钢高炉工业循环水池。目前这里成为了一处水质清澈的人工湖,更是一处优美景观。群明湖景区由牌楼、甬道、长廊、观景楼、石拱桥等景点、建筑构成,总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20万平方米,陆地面积3万平方米。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群明生辉牌楼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高台滑雪赛道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远眺高台滑雪赛道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拱形桥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长廊端口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八角亭

首钢二高炉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首钢三高炉

        首钢北京园区有着大量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的工业遗存,三高炉是其中之一。 三号高炉的改造保留了高炉主体、热风炉、重力除尘器和干法除尘器等核心工业构筑物,最大限度保留了高炉原有结构和外部风貌。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首钢四高炉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西十筒仓
 
       西十筒仓紧邻阜石路,总建筑规模约10万平米。西十筒仓所在区域原为西十料场,是民国时期龙烟铁矿公司从龙关和烟囱山运输铁矿石的卸料场,该段铁路在当时火车运输系统中编组为西十线,西十筒仓因此得名,沿用至今。
       西十筒仓建筑改造设计中采用“织补”“链接”“缝合”的手法,重新以人作为本体梳理了建构筑物的空间尺度关系。留住区域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该处现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厂区遗存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陶楼
 
       陶楼位于首钢月季园东侧。建于1988年,陶楼是专门接待外宾的迎宾楼,用“陶楼”命名迎宾馆,是为了纪念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的陶朱公范蠡。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所以用陶朱公的简称“陶”为迎宾馆命名。
       陶楼也作为首钢集团举办展览、召开会议的重要场所。陶楼为三层仿古建筑,面积约5100多平方米,一层有南北两个展厅,展示了首钢1919年建厂以来的光辉历程。二层、三层设有7个会议室。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月季园

       月季园于1981年建成,占地 7万平方米,是北京最大的月季花园。园内种植有300多个品种、10余万株月季。每年5至11月间,花开连绵,游人接踵。月季园已成为名扬京城园林景观。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2022年首钢承办了部分冬奥会比赛项目,现有两部电梯直达40米和70米平台,在40米罩棚平台,可清晰看到西十冬奥广场、秀池、群明湖等景观。70米平台建有观光玻璃景观平台,向远处眺望,可见周围山峦起伏、群峰叠翠的自然风光。环顾四周,有着“燕都第一仙山”美称的石景山,首钢滑雪大跳台项目建设、冬奥训练场馆的“四块冰”和错落有致的工业遗存等都可尽收眼底。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冬奥会标志建筑:大跳台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冬奥会的标志:冬奥之环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古建群
 
       古建群主要位于厂区石景山上。石景山又名石经山,海拔高度183米,有燕都“第一仙山”的美誉。山上遍布古迹,最著名的要属明正德年间(1506—1521)所建的碧霞元君庙了,包含了碧霞元君祠、元君殿、古井等景观,历史悠久,保存完整,景观壮丽。石景山山顶为唐代金阁寺原址,其有上千年历史,有北京地区最早的藏经洞,有北京地区独有的“石室瘗窟”遗存,有保存重大历史信息的摩崖石刻,是古代名人游览的胜地。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首钢工业文化体验园”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区占地面积达8.63平方公里,园内资源丰富,景色优美,来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能收获特别的体验。



27、丰沙线烈士碑

       丰沙线烈士碑位于门头沟区琉璃渠村,用于纪念1950年代在丰沙铁路建设中遇难的108名英烈。这条106公里长的铁路,是由成千上万的铁道兵和工人农民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战而完成的。在这个工程建设中,平均每千米就会有一名士兵阵亡。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丰沙铁路是中国铁路历史上的一条重要铁路,它是晋煤炭运输的主干线。
新中国建立后,丰沙铁路于1952年十月开工,于一九五五年七月正式通车。四万人参加,一百零八名英烈殉国。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碑身为汉白玉,顶部呈锥形,正面是一条铁路路标,碑身写着“修建丰沙线烈士永垂不朽”11个大字,底座上写着“1952—1955”。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碑阴上记载了丰沙线建设过程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为了纪念先烈们,2022年在斜河涧铁路广场南侧山坡上修建了一座碑亭,复建了一块“丰沙线烈士碑”。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从碑亭处下望就是由木栈道链接的入党誓词宣誓台,左前方就是丰沙铁路的首座隧道入口。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我们为今天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而感到骄傲,更不会忘记,今天的辉煌是一代代铁路人用自己的生命和牺牲换来的。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这108名烈士不仅是丰沙铁路的一部分,更是无数为中国铁路服务的英雄。他们的功绩是值得纪念的,他们的丰功伟绩也是值得后世永远守护的。
       



28、十三陵水库
 
       十三陵水库是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于1958年号召修建的,当年胜利建成。水库面积是颐和园里的昆明湖的20倍,总蓄水量为6000多万立方米。水库大坝建在蟒山和汉包山之间,为斜墙式,大坝外坡上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用汉白玉石块镶砌于紫色的安山岩护坡上,十分壮观。大坝顶端修筑了美丽而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游廊,廊中设有工艺品商品及冷饮店、小吃部等。大坝两头有游船码头,为游客乘船提供方便。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毛泽东题词:十三陵水库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俯瞰水库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水库大坝雕刻毛泽东题词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昌平区文保碑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十三陵水库纪念碑位于十三陵水库旁的十三陵水库公园。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毛泽东题词:十三陵水库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朱德题词:移山造海   众志成城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刘少奇题词:劳动万岁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周恩来题词: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郭沫若题词:颂十三陵水库



29、王亢纪念碑

       王亢纪念碑位于密云区。王亢(1911—1992)辽宁营口人。1937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日先锋总队中队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10团团长、冀热辽军区司令部副 参谋长、12纵队副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老十团一营营长,白乙化牺牲后担任团长,长期战斗在密云。
       1949年后王亢历任51军参谋长、中央军委作战部军务局副局长,西藏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铁道兵顾问等职。1960年被授予少 将军衔。1992年逝世后安葬在白乙化身边,来缅怀和悼念老团长。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王亢同志之墓纪念碑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940年12月15日,王亢率八路军十团一营,在冯家峪南湾子伏击战中,歼灭日军哲田中队90余人。打下了八路军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大胜仗。这个遗址如今已成为京城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我河山”的纪念碑耸立于此。
     




30、康庄车站建筑群(康庄铁路党支部诞生地)

       康庄火车站是京包铁路沿线的三等站,位于延庆区康庄镇南,始建于1905年,距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康庄火车站不但是珍贵的近现代文化遗产,还是延庆红色火种最早播撒的地方,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何孟雄就曾到康庄火车站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何孟雄原名定礼,湖南酃县人,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北方工人运动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何孟雄是全国最早的53名党员之一。中国共产党“一大”以后,北京党员发展到二十多人,1921年底正式成立了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何孟雄当选为首届北京地委书记。何孟雄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人运动方面,开展活动的重点地方就是京绥铁路。其后又到张家口、南口、康庄一带铁路工人中进行调查走访,开展工作。
       康庄站的党组织不但向南支持长辛店铁路职工的革命活动,还向张家口地区传播革命思想,成为京绥铁路(京张铁路)红色火种传播的节点。1935年秋,北平市委又派张文海、董崑一、周致远等五名共产党员到康庄火车站扶轮学校当教员,重建了党的秘密支部,由张文海任支部书记。党组织建立后,在工人和学生中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公开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领导学生和教职工闹学潮。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老站房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老机车库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为蒸汽机车加水的老水塔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1054、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26-30)
站台内的碉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