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入选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8-10)
8、北京市第二十五中教学楼(原育英中学和贝满女中旧址)
9、北京中法大学本部旧址
原中法大学位于东黄城根北街甲20号。
中法大学成立于1920年,它是在民国初年蔡元培发起组织的留法俭学会与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最初设在西山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是该大学创建之始。1924年孔德学校在阜成门外成立。1925年将文科移至东黄城根北街,改称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理科改称居礼学院,生物研究所改称陆莫克学院。1929年成立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1931年,成立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同年把服尔德学院改称中法大学文学院,居礼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理学院,陆莫克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社会科学院。1934年,阜成门外的社会科学院合并入东黄城根北街的文学院。东黄城根北街同时也是中法大学校部所在地。
该校院落及主要建筑为坐东朝西格局,由北部校部及南部教学主楼两部分组成。
北京市说明牌
北面的校部是清末理藩部旧址。理藩部的前身是理藩院,原在皇城外东南角,
1903年后旧址为北京饭店占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官制,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在此地建造了新衙门,民国后撤销。

改作大学后,大门、配殿、主殿及个别附属平房仍保存原状。大门为带八字墙的单层中式建筑,面阔三间,大式硬山筒瓦顶,调大脊,安吻兽,当心间为大门,两次间前檐封墙,上饰八角窗。

大门后身

大门及礼堂间院落

正对大门的礼堂(图书馆)为二层南北向楼房,清水砖墙,硬山屋顶。西山墙为主入口,前接面阔十一间连房,正中三间加抱厦。此座建筑是在原衙门大堂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

礼堂前接面阔十一间连房

礼堂西北角纪念碑石

中华民国二十年七月一日立

中法大学文理哲三院一九三一年毕业纪念

礼堂南立面

前院北部
新建楼房沿街布置,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南北总长为78.48米,东西总宽为21.54米,建筑面积5414平方米。地上三层布置相同,地下室在西半部。屋顶为上人平顶屋面。平面呈对称布局,沿街有单独大门出入。
主要大门位于西立面中央,进入大门厅后有平行双分式楼梯,在中间走廊的两侧布置教学和办公用房。走廊南北尽端有次要出入口可通往院内,南北入口东侧为次要楼梯间。
由于紧邻大街,入口大门同两侧凸出体之间,接以围墙,在楼前形成两侧约4米宽的地下室屋面。
南、北两侧门处,做成中式卷棚抱厦式。形成以西式体量与中式细部相结合的近代折衷式。该楼的立面造型是西方古典主义之后流行的公共建筑处理手法,即立面横向展开,纵向分为五段,而上下则为三段式。
门头与两端顶部都采用中式影壁墙的形式。中央凸出部分最高处为19.43米,垂直划分为三部分,两侧塔形上部冠以盝顶式小披檐,增强了该建筑的整体性与中式风貌。
中法大学校部的改建和新建教学主楼的时间约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其主要设计人为时任法文系主任的汪申伯。汪氏留学法国,同时还任北平市工务局长。现为单位使用。
10、建国饭店
建国饭店位于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5号。这是中国第一家合资酒店,于1982年开业,具有京城独有的园林式风格,
楼高9层。建国饭店共有客房450间套,标间面积33平方米。 建国饭店位于东长安街,距北京火车站5分钟车程,距首都机场25分钟车程。
建国饭店紧邻贵友商场、秀水街、赛特购物中心,中国大饭店,
国贸饭店,华彬国际大厦,外贸大楼,美国大使馆,摩托罗拉大厦等。酒店拥有全国闻名的著名的建国西餐厅、健身房、游泳池,可容纳100多人的会议厅等设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