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入选第一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28-30)
28、北京儿童医院
29、首都体育馆
首都体育馆修建于1968年,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属于综合性、多功能的体育馆,是北京重要的体育文化活动场所之一。在建成后的38年时间里,承担了众多的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训练,以及大型文艺演出任务。为满足2008年奥运会排球比赛和训练的需要,首都体育馆进行大规模改建工程。
首都体育馆场馆改造完成后建筑面积增至约5.46万平方米,满足国际奥委会及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功能需求。
30、清华大学1-4号宿舍楼
建国初期,为了探索能够代表新中国形象的建筑语言,在借鉴来自苏联的西方古典建筑手法的同时,对于中国的建筑传统也进行了挖掘,形成了 “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建筑风格。清华大学1-4号宿舍楼是建国后清华大学建设的第一批校园建筑,也是新中国第一批校园建筑中的代表作品,在其建筑设计中完整地体现了这种新的建筑思想。
一号宿舍楼:
清华大学1-4号宿舍楼整体规划上采取了轴线对称的传统布局,宿舍楼建筑间有围合而成的庭院。屋顶的做法上体现了中国建筑传统:中间轴线上高起的五层部分采取了中国古典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庑殿顶,而两端稍矮的四层部分则为歇山屋顶。一方面体现中国传统建筑主从有序的等级秩序,另一方面,将中国古代只准应用于宫廷建筑、官式建筑的屋顶应用于学校的宿舍,体现了新中国的民主精神。
二号宿舍楼:
建筑立面的处理手法借鉴了来自苏联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传统,在垂直方向上,采取了上中下三段式的设计,而在檐口、基座的设计中采用了传统中式建筑的手法;在水平方向上,立面设计的重点是位于轴线中心上的入口部分,中轴线上的入口、阳台、屋顶等部位的着重设计再次突出了整组建筑严谨的格局和丰富的手法。此外,建筑师对于建筑细部的设计也是非常细致认真的。例如:屋脊上的兽吻借鉴了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兽吻的轮廓,但是其具体的造型则是来自于和平鸽,再次反映了“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创作理念。
三号宿舍楼:

三号宿舍楼紧邻至善路
建筑建造于1954年,建筑面积约26500平方米,包括房间约950间,可容纳学生约2000人,除过盥洗室、厕所、电话间、储藏室之外,尚布置有休息室及阅览室等。附属设备有浴室、开水房及锅炉房。除一小部分为五层外,大部分为四层,采用砖墙复合结构,冬季有暖气供暖。
四号宿舍楼:

四号宿舍楼位于三号宿舍楼东侧,造型与三号宿舍楼对称。

东南角

北侧楼门

西侧楼门

建筑细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