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2023-06-13 06:15:20)
标签: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北京展览馆

北京饭店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北京协和医学院及附属

北京入选第一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6-10)


6、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主要有三部分:宣统三年(1911)至1912年建造的清华学堂、同方部等;1919~1925年建造的大礼堂、科学馆、体育馆、图书馆(局部)等;1931~1933年建造的生物馆、化学馆、图书馆(扩建部分)、气象台、校门、机械馆、电机馆以及明、善、静、平、新“五斋”学生宿舍。
       这批早期建筑反映了西方近代学校建筑在中国的演变过程,建筑风格具有典型价值,艺术水平较高,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比较优秀的建筑作品,在建筑上具有重要地位。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国家级文保碑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北京市文保碑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校园平面图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早期建筑分布示意图
  
       清华学堂第一阶段的建筑沿用了清代的工字厅、怡春院和古月堂三组传统四合院建筑,另外修建了大门、清华学堂、同方部、二院、三院、校医院等。
       第二阶段的建筑从1914年开始,美国设计师墨菲参与了校园的设计,扩建了清华学堂,另外修建了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这四座建筑被称为“清华学校之四大建筑”。四大建筑均采用当时美国流行的大学建筑风格,科学馆为红色砖墙,屋顶铺设石板瓦,大礼堂也是红砖外墙,入口处有大理石柱廊,图书馆室内采用磨光花岗石装饰。

二校门
 
        校园内的二校门为清华大学最早的主校门,建成于1909年至1911年。二校门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这个门现在就处于学校中央略偏西的位置,一般称为二校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位于清华大学二校门北面的大草坪东边,是一座式样别致的二层楼房。此楼为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这就是清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清华建校初期兴建的第一批校舍中,清华学堂大楼被称为“一院”或“一院大楼”。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清华学堂大楼分西部、东部两期建成。其西部建于1909~1911年,学校同期兴建的还有二院(在清华学堂以北、电机馆的西边,现已拆除)、三院(在大礼堂以北,现已拆除,在其原址扩建新图书馆)、同方部等一批建筑。这批建筑基本竣工后,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华园开学,这就是清华历史的开端。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西南角楼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清末兼管学部和外务部的军机大臣那桐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为清华学堂题写了校名。清华学堂大楼门外,正额“清华学堂”四字即为那桐手书。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西立面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西北角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东南角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西南角内侧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东南角内侧
   

同方部

       同方部, 曾长期作为每年八月二十七日祭奠孔子的地方,其意为“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同方”二字源于《礼记》。 书中有“儒有合志同方”句。方,乃“道义”之意。 改办大学后,同方部即作为小礼堂使用,经常开展一些较小规模的讲演、聚会和社团活动。1936年10月鲁迅逝世时,校内师生曾在这里举行过追悼会,闻一多、朱自清出席并都发表了演说。现为清华大学老校友聚会的地方。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同方部建筑属古典折衷式平房,整个建筑灰砖墙身,红瓦坡顶,欧式风格。其西部为单层建筑,占地面积较大,有一个朝南的正面门廊;东部为二层建筑,独自另有一个朝南开的门。“同方部”的匾额没放在正门,而是悬挂在西部朝向大礼堂草坪的西边大门上方。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西北角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东北角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东南角
      

大礼堂
  
       大礼堂位于清华大学中部大草坪正北端,与二校门隔大草坪相望。大礼堂仿自美国佛吉尼亚的图书馆,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的混合古典柱廊式建筑。
       早期的清华大礼堂里高悬着两块匾额:一块“寿与国同”,一块“人文日新”。“寿与国同”是指清华成立的1911年刚刚建立的民国,然而民国命运多舛,在1949年后,大礼堂的“寿与国同”因时过境迁拆下另存了。“人文日新”的匾额悬挂至今,每次礼堂整修时都会重新油漆这个匾额,常被人用以称颂清华初创时期对人文的重视高于技术的那个年代,并用以鼓励全校学生提高人文社科修养。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根据规划,中心校区组成由大礼堂为核心的“马蹄形”,大礼堂正对白色构筑物——二校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大礼堂平面呈正十字形,南端为门厅,北端为舞台。礼堂采用古城堡风格的大圆顶,属古罗马的拜占庭风格,四周各堆砌了一块巨大的三角顶楣,十字形的坡顶与最高处的铜面穹顶相辉映。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大礼堂门前的四根汉白玉爱奥尼柱。石柱约两丈多高,约两人合抱,柱上纵向凹槽若干条,各凹槽的交接棱角上设计了一部分圆面,涡券式柱头形似羊角,整体柱型设计规范而细腻,充满生气,属古希腊的爱奥尼风格。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大礼堂有三个圆拱形刻有富丽精致浮雕的大铜门嵌在汉白玉的门套之中,白色的门廊和红色的砖墙形成鲜明的对比,每个正门上方有一个大型窗户。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门上部的圆拱中有粗细相间的十几根钢条拼接出的图案,在礼堂整个朴素端庄之中又添了一分生动活泼。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1919年3月图书室独立馆舍(现老馆东部)落成,改名清华学校图书馆。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后,图书经费骤增,馆藏逐年大量增加,馆舍不敷使用,乃于1930年3月开工扩建馆舍(即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于1931年11月竣工,馆舍面积增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
  1935年10月至1936年9月,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教授任图书馆委员会主席兼代图书馆主任。至抗战前夕,馆藏书刊已极为丰富,计36万余册。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清华大学图书馆由连成一体的西面新馆和东面老馆两部分组成。整个图书馆的建成共分三期工程进行,时间跨度长达75年。1991年9月,清华大学图书馆被以盖楼为毕生爱好的邵逸夫先生看上,所以新馆得名“逸夫馆”。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一期工程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泰来洋行承办,1916年4月始建,1919年3月完工,建成的老馆东部是建校初期"四大建筑"中最先动工和建成者,当时的馆舍面积仅有2114平方米。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正门额“图书馆”三字最初由于右任题写,1954年改为由郭沫若题写。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图书馆新馆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图书馆新馆庭园中央有一池碧水,池内树立着一座样式古朴的铜质喷水塔。水塔基托下面雕刻有“Class1922”字样,这是1922(壬戌)级校友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纪念物。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铜质喷水塔原建于图书馆老馆东门前,后来曾一度移到别处。1986年修缮校园时被搬回到图书馆老馆西门前,为配合新馆的环境又移置于新馆大门前的水池中,与图书馆楼群交相辉映。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科学馆
     
        科学馆位于大礼堂西南,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之一。科学馆始建于1917年4月,落成于1919年9月。由公顺记(Kung Sung Kee)承建,美国建筑师墨菲(H. K. Murphy)设计。
 建馆之初,这里是学校理科教学和实验的场所,馆内开辟有设备齐全的大小教室、声光热力电全套的物理实验设备,以及测量、生物、化学实验设备。楼下设有巨型风机,可使全楼空气流畅。
       科学馆主体为三层建筑,总面积约355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先进,材料质地坚固。立面分为三段,并点缀石柱,暗红砖墙,灰色坡屋顶,黄铜大门,青瓦钢窗。端庄古朴,精雕的梁柱、恢宏的穹拱等欧式古典建筑的元素尽含其中。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现在的科学馆入口大门左右两则分别挂着“高等研究院”和“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两块牌子,是作为杨振宁和林家翘两位教授回国工作后创建的两个科研办公基地。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门额上镌有铁铸的汉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 BVILDING"(英文古体拼写)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体育馆

       体育馆位于校园西北部。前馆建于1916-1919年,由墨菲设计,泰来洋行施工,外表采用西方古典形式,馆前有陶立克式花岗岩柱廊;后馆建于1931-1932年,建筑设施与前馆巧妙相接,建筑风格浑然一体。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也与西区体育馆紧密相连。为纪念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清华建校功绩,体育馆被称为“罗斯福纪念馆”,并嵌有罗斯福头像,50年代拆除。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体育馆馆外廊额上可依稀看出被铲掉的“Roosevelt  Memorial  Gymnasium”(罗斯福纪念馆)字样。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体育馆后身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机械工程馆
   
       机械工程馆位于清华路北,二校门东侧。建于1934年,属美国近代折衷式校园建筑风格。框架结构,利用清水砖墙面砌出线角。该馆附属建筑有发电厂、锅炉房、旧航空馆、飞机实验室和机械实习工厂等。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门额“机械工程馆”由国民党元老、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篆书名家吴敬恒篆题。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奠基石由梅贻琦立。梅贻琦1931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6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到1962年去世。梅贻琦因为一手奠定了台湾清华的基础,被称之为“两岸清华校长”。
   
  
土木工程馆

       土木工程馆,初名“工艺馆”。建成于1922年,是为留美预备学校学生进行工艺实习的场所。1926年清华大学正式成立工程系,1932年在原“工艺馆”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增盖了两翼部分。扩建后的土木工程馆属美国近代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西立面
 
旧水利馆(水利实验馆)
 
       旧水利馆(水利实验馆)位于土木工程馆东北侧。水利实验室由著名水利水电教育家施嘉炀设计并主持修建,于1933年建成。旧水利馆灰墙、大坡顶的设计跟周边的罗马式建筑搭配并不突兀。 1947年,由梁思成主导的建筑系就在二楼办公。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电机工程馆
   
       电机工程馆(现名宏盟楼)位于同方部东侧,建于1934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前总理朱镕基曾在此学习。1990年2月23日,本楼被北京市政府列为清华大学早期建筑文物之一,现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馆。2006年宏盟集团捐资用于大楼的改造与维护,大楼遂改名为宏盟楼。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西北角
   
气象台
  
       气象台位于体育馆西面的小山坡,其前身是建成于1931年夏的国立清华大学气象台。气象台八角形塔式建筑。有铁转梯,设测气压、风、温湿度、降水量等仪器和口径120厘米、放大275倍的赤道望远镜。最初曾在此设气象园以供实测,后为安置测风仪器和观察气象修建了气象台。当时在华北地区,清华大学气象系的资料是最完整、最准确、最全面、最可靠的。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的营造建设单位常到清华气象系收集资料。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952年,随着清华的院系调整,气象系被并入北京大学。由于长时间的无人照看维修,气象台越来越破旧。直到1997年,清华大学才改变了这种状况,随着天体物理学科的逐步建成,气象台也更名为天文台。新天文台的外观设计是在天文圆顶下面、原气象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化学馆
  
       化学馆位于气象台北侧,兴建于1931年7月,1933年夏竣工,由天津华信工程公司沈理源设计。馆内除教室外,还设有十余间实验室。化学馆曾是当时国内重要的化学中心,也是全国公认的三个化学中心之一,是1949年以前清华大学校园内除气象台以外的最高层建筑之一。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新化学馆名为“何添楼”,与老化学馆在西面相连。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老化学馆东端通过连廊连接新化学馆

生物学馆

       生物学馆位于气象台南面。生物学馆建于1929年,由中国建筑师杨廷宝设计,复新公司施工,初建时期曾接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生物学馆外形采用西洋古典建筑风格,馆内设有普通生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形体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等实验室。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生物学馆东北角处的铭牌:“中华民国一八年元月念三日  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立”。“中华民国”四字被铲掉。罗家伦于1928年8月,任清华大学校长,使清华大学由教会学校转为国立大学。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南立面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生物学馆南门广场处建有1933级校友于1983年4月捐赠的喷水池。喷水池南面是近春园荷塘。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第二教学楼
 
       第二教学楼位于科学馆南侧,与清华学堂隔日晷草坪相对。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第二教学楼(左)与科学馆(右)并排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东南角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东北角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校园内至善路北侧三十年代建起明斋作为学生宿舍,明斋建成后,学校又参考《大学》目录先后建成了新、善、静、平各斋,作为学生宿舍。
    
明斋
  
      明斋建于1930年,平面呈U字形,共三层,正立面面阔11间,侧立面面阔4间,其他装饰同正立面。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北立面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东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中间楼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西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善斋

        善斋,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建于1931~1935年,当时为学生宿舍。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北立面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楼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平斋

       平斋,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建于1931~1935年,当时为学生宿舍。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楼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新斋
  
       新斋,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建于1931~1935年,当时为学生宿舍。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楼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7、北京展览馆

       北京展览馆建立于1954年,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1953年,根据当时北京市拟将西郊一带建成文化、科技、游览区的城市建设规划,经中苏双方一致同意,并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馆址确定在西郊西直门外。
       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展览馆于1954年9月竣工。当时,整个展览馆占地面积约13.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积8.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主体建以中央大厅为中心,并附设影剧场、餐厅、电影馆等。
       根据中苏两国的协议,当时展览馆取名为“苏联展览馆”,在中央大厅正面大门上部镶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苏联展览馆”五个镏金大字。1958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苏联展览馆”更名为“北京展览馆”。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苏联展览馆”五个镏金大字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展览馆前有一个巨大的喷水池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展览馆的尖顶上的鎏金五角星高87米,重达12吨、俨然成为北京新地标。看到这个当时北京最高的建筑物,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不无悲哀地描述:“这个赤裸裸的印在天际的轮廓线却已完全告诉我们,它是以俄罗斯建筑的民族传统建造起来的苏维埃时代的建筑物。”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正厅前的四位人物雕塑之一科学家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正厅前的四位人物雕塑之二工人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正厅前的四位人物雕塑之三农民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正厅前的四位人物雕塑之四教师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环绕主楼的立面装饰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象征中苏友谊的雕花大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镰刀与锤子被麦穗围绕的图案是最为经典的苏式装饰设计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北京展览馆内还有剧院、餐厅等附属建筑。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由展馆东西两侧的通道可去往莫斯科餐厅和北展剧场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路旁建有俄式喷泉草坪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喷泉对面是莫斯科餐厅和小莫餐厅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莫斯科餐厅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莫斯科餐厅对面是小莫餐厅。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小莫餐厅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餐厅外饰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继续前行到北展剧场。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站在剧场二层平台北望南长河的后湖码头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修建展览馆时还铺设了专用铁路支线,这是当年在这条专线上行驶的列车。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8、北京饭店

       北京饭店初期建筑为民国时期北京城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一座大型旅馆。其前身是光绪二十六年由两个法国人开的小酒馆。光绪二十九年饭店迁至东长安街。孙中山、冯玉祥、宋庆龄、张学良、蒙哥马利等中外军政要人,均曾在此楼下榻。1949年在此接待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宴会。建国以后,该建筑进行了重新装修,但正立面除大门改为拱券门外,整体效果仍为原貌。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北京市说明牌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北京饭店初期建筑全景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北京饭店初期建筑(黄色)与后建的饭店西楼(粉红色)全景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建筑细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饭店内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9、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是1969年9月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后的名称。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收藏国家的重要历史文物,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同时进行有关中国历史文物的考古、研究,并利用文物开展社会教育工作。2003年2月28日,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改名中国国家博物馆。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曾用门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合并历史博物馆后用门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大厅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北京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

       协和医学院旧址位于东单三条9号,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其校园建筑,经历了协和医学堂(1904~1914)和北京协和医学院(1915~1928)两个时期的演进。1915年正月,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中华医学基金会” 经考察,欲在北京建一所高水平的医学院。经与英国伦敦会等协商,以20万美元购得协和医学堂全部房地产,又以12.5万元购得东单三条胡同原豫王府的全部房地产,最终建成北京协和医学校。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国家级2006年文保碑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北京市说明牌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协和医学院旧址示意图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协和医院大门远景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校门近景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进门看到主楼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主楼两侧有东西配楼,这是东楼。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协和医学院对面南侧的礼堂。

       协和医学院旧址西门是“原协和医院”大门,两处是一个整体建筑群。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北京市1984年文保牌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协和医学院西门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协和医学院西门主楼前的地面铺砖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位于原协和医院主楼北侧的图书馆旧址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这座“天桥”将协和医学院南部教学区与北部医院相连接。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1090、北京第一批20世纪建筑(6-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