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2023-03-03 18:29:01)
标签:

碣石村

杂谈

北京入选中国传统村落(3.1)碣石村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为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2014年11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公示了第三批994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北京市有3个村落入选:

门头沟区雁翅镇碣石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城村
密云县古北口镇古北口村


碣石村

       碣石村原名”三岔村“。不知从哪朝代起,这里发生了历史变动。三岔村消失了,后来人们根据村周边的无数巨石,以”立石为碑,卧石为碣“ 之说,重新定名为碣石村。 
       碣石村还是个有红色历史的村庄。在抗日战争时期,碣石村是一个抗日模范村,晋热察挺进军十团团 长白乙化带领队伍来到平西就到了碣石村,后来这里就成了挺进军十团的长期居住地。
  村落历史悠久,村的东、西、南、北分别有母子山、屏照山、姐妹山和玉石山相连。东西走向的中街长200米,六条南北走向的胡同与主街次第交错,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院落错落分布其中,院中各种陈设雕饰都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朴风格  ,全村有59个院落,其中四合院18个,三合院27个,二合院14个,这些民居建筑大多为硬山屋顶,有着高高翘起的蝎子尾,玲珑剔透的平草砖,线脚流畅的盘子以及多层瓦条等构件。精美的砖雕、木雕、彩绘装饰和墨书题记在这里也是随处可见,散发出古朴深厚的文化气韵。 还有重修圣泉寺碑一座、龙王庙一座。   
       除人文资源外,碣石村还有众多自然风光。由于碣石村四面群山环抱,承燕山之余脉,气势壮观,气韵流畅,历来就有“九龙口”之说。村外溪流自西向东穿村而过,形成山环水抱的格局。“碣石八景”中“水湖深潭”的壮丽景观也由此形成。碣石村村内还有3株树龄逾千年的古槐,属于北京市挂牌编号的一级和二级古树。村民将其奉为神树,还流传不少与古槐相关的神奇传说。 本文部分照片摘自网络,对作者表示感谢。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门头沟区文保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碣石八景:小船激浪、古井风韵、水湖深潭、飞来巨石、观音洞天、窟窿穿山、古槐烟树、观龟取玉。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河道里散落的石块,历经风雨洗礼,河水冲刷,如今变得圆润而温和。有感于碣石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艺术家尝试以绘画的形式,用简洁抽象的线条,诠释碣石之美,礼赞碣石之韵,赋予平凡的石头色彩与生命,同时为古老的村庄增添新的创意和活力。最有名的碣石六仙境,更是将碣石村“仙隐与市”和“人杰地灵”的个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一处院落门口牌子上写着:萧克指挥部。萧克将军作为挺进军司令员曾经在这个院子里住过,说明碣石村是抗战时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也是很重要的红色历史纪念地。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碣石乡政府旧址:存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管辖着现在的珠窝、黄土贵、杨树地、避静寺、塔上、书字岭(后四个原在碣石村西北部,均已搬迁)等七个自然村。“碣石乡”出现在“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之后,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加上当时政策变化较快,后被“人民公社”所取代,“碣石乡”的存在前后不足十年。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碣石村内有两棵参天古树——“定村槐”和“二号槐”,树龄皆逾千年。古槐树是国家“一级古木”,已有上千年历史,蔚然深秀,遮天蔽日,有“此二槐树,千年也,乃村中之风水”的说法,是古村的珍宝。此树名为“定村槐”,相传明末崇祯年间,天下大乱,又适逢大旱,古槐显灵,化身为仙姑下凡扮成村妇赈济灾民,为拯救更多生灵,她把自己的树叶变成粮食,村民们深感其恩,故以此槐作为“定村槐”。因此村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禁止折两棵古槐的树枝,不准孩子们上树掏鸟,不能惊动了仙家,否则要遭灭顶之灾。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定村槐

       作为“京西井养第一村”,碣石村原有72眼水井,现只剩56眼,大多水深三米左右。在明代时,碣石村就已有水井几十眼,许多水井还保存完好,并被村民使用着。水井按用途可分为三类:生活、农业生产和庙宇用水。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韩家井为村落最具代表性的古井之一,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井水清澈甘醇,哺育着一代代淳朴善良的碣石人。润泽万物的传承,“涧花入井水味香”的意境,韩家井的后人们,都在用心领悟着周易经卦背后的“大道至简”,卦象也被雕刻在韩家井旁,那句“蓬勃生长之象”既是在言“水”,也是在喻“人”。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韩家井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龙王井位于龙王庙前,与韩家井并称“龙王双井”,该井水位比井旁水沟的沟底高,无论打多少井水,水位都不见下降,是村民的生命之源。相传修完龙王庙后,有一白须老翁给村民托梦求水,并且指明庙前就有水源。次日,村民一挖,果然不到二尺深就见水了,这便是的龙王井。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龙王井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王家井原为王家自家用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一直被村民沿用。三伏夏天井水清凉可口,数九寒冬井口热气飘渺,实为上等优质水源,被村民作为公用井再继续使用。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王家井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官井,上世纪五十年代,本村遭遇旱情,家里没井的几户村民到其他村民家打水不方便,便自发集资挖的公共用井,故此得名。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子母井:大玉沟里大水井,原来是一口小井,建于明代以前。据说,他与村里的两棵千年古槐树岁数相当。这口井由何家所建,建在了去寺院的路上。因去寺院的香客太多,井水供不应求。于是,经何家族人合议后,决定改建这口井,在井周围扩建,保留小井,成为能够为如今的井中之井,香客们起名为“子母井”,何家也备受人们尊重了。“母子井”的直径有4米左右,小井在水下面几米深处,水多时看不到的。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灯场堰井: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碣石村民在此走灯会,邻村的村民都会到此观赏,并饮用此井的水。还有两眼井,据此50多米。 



关帝庙
     
       关帝庙俗称“老爷庙”,坐落于村东小独山旁,南临山,西为民房。庙坐北朝南,规模较小,仅有山门和正殿,没有配殿。正殿小式青山清水脊,筒瓦顶,室内6檩,彻上明造,带前檐,面阔三间7.5米,进深一间4.8米。龛台上供奉关公坐像,两侧分塑关平捧印、周仓持门像。
       在小独山和老爷庙坡上,两山之间,有一个山峡,在峡中间建有一座长5米、宽4米的“过山楼”。过山楼有一拱形门洞,原来是进村的通道,后来为了安全,此洞用用石头垒死了,禁止行人、牲畜通过。人们沿独山根古道进村,此建筑被誉为“镇村楼”。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关帝庙旧照  

   

龙王庙

       《门头沟文物志》:“竭石村龙王庙位于村东,坐东朝西三合院,有东房三间、南北房各三间,正殿内供龙王及雷公、雨师、风婆、电母等神像。1934年村中兴办教育,将神像移到北房内,东房、南房用作教育。”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门头沟区文保牌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1040、北京入选传统村落(3.1)碣石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