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2023-02-21 09:38:47)
标签:

杂谈

北京入选中国传统村落(1.9)岔道村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为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于2012年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确定了第一批共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于2012年12月20日公布,北京市有9个村落入选:

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 
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 
门头沟区龙泉镇三家店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黄岭西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 
门头沟区雁翅镇苇子水村 
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 
延庆县八达岭镇岔道村


岔道村

       岔道村为三部分:东关、岔道古城、西关。村落呈长方形,沿沟谷东西延伸。岔道古城尚保存完好。整个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中间略鼓,两端略缩,依山势而建,北部城墙建在半山腰上。整个城东西510米、南北宽185米,为船形。
       全城总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城墙高8.5米,由石条城砖、石灰、泥土筑成。南城墙有烽火台两座。城墙的建造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是内夯土,外用石块加白灰砌筑,晚期又在原城墙外用条石和砖砌筑。城墙的南段、东西段较为完整,北城墙塌处较多。其四角现保留有夯实的城台,南墙中还有两处马面。城上设有马道,外侧宇墙设垛口、望孔、射口。
       城中原建有关帝庙、城隍庙等庙宇,还有衙署、公馆、戏楼等。西城门外有练兵的校场。还有粮秣、武器弹药仓库。城的东北两侧山顶各筑一座堡垒。周围山峰筑有望敌情的烽火台。为加强防御,在西关外还建有土边城垣。
       清代以后,岔道城不再驻军设防。明清两代都曾把岔道作为重要城堡加以整修、加固。城内铺面连片,商贾云集,客栈多家,行人众多,岔道城一片繁华兴隆景象。城内有官井和3棵古槐,据说岔道建城时就有古槐,已有500 年历史,至今古槐依然繁茂。“岔道秋风”曾是延庆八景之一。1985年,岔道城被确定为延庆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岔道城

   岔道古城在八达岭外。据《延庆州志》记载:“岔道有二路,一至怀来卫,榆林、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今宣化)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治为北路。”故得名“岔道”。根据考古报告,公元1551年(明嘉靖三十年)岔道城开始修筑,历经三十余年终于建成,整个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中间略鼓,两端略缩依山势而建,北部城建在半山之上。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国家级文保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北京市文保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远望岔道古城东门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东门匾额“岔东雄关”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从东门城楼俯视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岔道城西门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西门匾额“岔西雄关”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城门石铺通道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城隍庙

       岔道城隍庙位于岔道城西城门内20米处,城隍庙为清式建筑风格,庙门正南为东西向穿城主路,东侧为岔道关帝庙及戏楼。现存正殿及山门。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俯瞰城隍庙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山门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五檀,通面阔9.0米,通进深5.6米,建筑高3.0米,建筑面积51平方米。筒板布瓦,歇山顶,起正脊,旋子彩画,地面方砖糙墁,陡板石台明,垂带踏跺八级。门为石券门,内置木板门两扇,次间圜门窗。后檐明间正搭正交方眼五抹隔扇四扇,垂带踏跺四级,次间正搭正交方眼槛窗三扇。山门外檐挂有一蓝底金字卧匾,上书“城隍庙”三字,山门内东西两侧各分立神像一尊。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寺庙后身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山门与正殿间由围墙围成一小院,围墙的随墙门通往关帝庙。
  
       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七檀,前出廊,通面阔10.9米,通进深7.4米,建筑高3.3米,建筑面积81平方米。筒板布瓦,硬山顶,起正脊,旋子彩画,地面方砖糙墁,陡板石台明,垂带踏跺四级。金柱安装修,明间正搭正交方眼五抹隔扇四扇,次间槛窗四扇。后檐明间正搭正交方眼五抹隔扇四扇,次间整砖上身,下碱淌白砌筑。明间外檐挂有一蓝底金字卧匾,上书“城隍庙”三字,殿内神台上供奉神像三尊,神台左右两侧分立神像共六尊。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正殿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关帝庙

       关帝庙为清式建筑风格,距岔道古城西城门25米,与戏楼处于同一院内,庙院西侧为岔道城隍庙。现存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檀,前出廊,通面阔11.4米,通进深7.6米,建筑高3.3米,建筑面积87平方米。筒板布瓦,硬山顶,起正脊,旋子彩画,地面方砖糙墁,陡板石台明,垂带踏跺四级。金柱安装修,明间双交四碗五抹隔扇四扇,次间槛窗四扇。封后檐,冰盘檐后檐墙。明间外檐悬挂一蓝底金字卧匾,上书“关帝庙”三字。东次间外檐悬挂一黑底金字卧匾,上书“忠义参天”四字,西次间外檐悬挂蓝底金字卧匾一块,上书“忠義任勇”四字。庙内共供奉神像三尊。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围墙将城隍庙与关帝庙隔开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关帝庙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殿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关帝庙对面为戏楼。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戏楼为清式建筑风格,距岔道古城西城门25米,与关帝庙处于同一院内,庙院西侧为岔道城隍庙。戏楼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五檀,通面阔8.0米,通进深5.5米,建筑高2.9米,建筑面积44平方米。筒板布瓦,卷棚顶,旋子彩画,地面方砖糙墁,陡板石台明,戏台左右两侧建有踏跺台阶五级。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戏楼后身面对街道
   
       岔道清真寺位于八达岭镇北岔道古城内,是延庆县唯一的清真寺。原建于清道光年间,毁于文革。经当地穆斯林群众申请修复,政府投资于原址修复。寺内有礼拜殿三间,进深两间,硬山筒瓦勾联搭式建筑。北房五间是阿訇屋,男、女水房子,东边简易房是厨房,没有南配房和窑殿、望月楼等建筑,2013年正式进入宗教活动,成为北京第73家清真寺。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延庆县文保牌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礼拜殿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宣讲台
 
1035、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9)岔道村
北房五间是阿訇屋,男、女水房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