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批历史建筑(西城26-30)
26、达智桥8号四合院
清朝以前达智桥胡同所在地本不是胡同,仅是一条河沟。这条河沟由西向东流淌,与从宣武门向南流的河沟汇合在一起,在两沟汇合处建有一座小桥。清初时这里曾经驻扎着满蒙的旗兵,因当时的汉人将蒙古人称为“鞑子”,附近居民就将此桥称为“鞑子桥”。这一地区也就叫了鞑子桥。后来河沟被填平形成了胡同,胡同也因桥得名为“鞑子桥胡同”。1912年后胡同名雅化为“达智桥”。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时,正式定称为达智桥胡同。
27、言慧珠故居四合院(校场二条5号)
言慧珠故居故居大门是“广亮大门”,显示主人的身份不一般,门内现在是大杂院,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格局了,主体建筑是一栋五开间的二层楼房,楼房是平顶的,应该是后期改造而成。
言慧珠(1919-1966),原名义来,学名仲明,蒙族旗人,祖籍北京,著名京剧、昆曲旦角女演员。其父是民初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言慧珠12岁从姜顺仙、程玉菁等学艺。1935年登台初演《扈家庄》,后相继在上海、天津演出。1943年在上海拜梅兰芳为师——能得梅兰芳实授真传者,只有李世芳与她二人。建国后备受排挤,1957年在上海戏曲学校执教,1960年同俞振飞再婚。1966年“革命”爆发后受到批斗,9月11日凌晨在卫生间悬梁自尽。代表作品有《西施》、《太真外传》、《生死恨》、《春香传》、《霸王别姬》、《凤还巢》和《墙头马上》等剧。

残留的地板砖
28、校场三条41号四合院
校场三条这一带的胡同,东西走向的都热闹至极,比如达智桥、比如校场口,店铺商家遍地。校场头、二、三、四条均是首尾与达智桥和校场口胡同相连,却仿佛另一片天地,没有店铺,全是居民。
29、温家街1号四合院
温家街东西走向,东起佟麟阁路,西至东智义胡同。因有温姓大户人家所居,此处清称温家街,65年承恩胡同部分并入,沿用此名
30、园宏胡同1号四合院
园宏胡同东西走向,东起天仙胡同,西至闹市口南街。因有古刹圆洪寺,清代称圆宏寺,今5号院为清代重建圆宏寺旧址,65年将猪尾胡同部分并入,定名园宏胡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