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批历史建筑(西城21-25)
21、前门新华书店(前门大街55号)
新华书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隶属于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出版集团之下,是国家官方的书店,也是国家刊物宣传与发售处之一。新华书店为新中国的出版发行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国家出版发行事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22、甘井胡同15号四合院
关于这条胡同的得名说法不一。有的志书上说:“此胡同原有一口水井,水浅常干,故称干井儿胡同。”这种说法是否可靠,没有史料佐证。
清《京师坊巷志稿》记载这条胡同只写“甘井胡同”四字,并没有标记此胡同有井。因为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每写一条胡同,对胡同中的水井都有记载。有一口井就记“井一”,有两口井记“井二”,没井不记。
23、余三胜故居四合院(石头胡同61号)
余三胜是一个最初唱东腔戏的罗田艺人,走汉口,闯直隶,最后来到北京,并唱红京城。他拖着罗田上堡的乡音,唱着糅合了大别山畈腔、汉调皮簧和徽调皮簧的二黄反调,说着将汉调语音与京、徽语音结合的杂糅念白,开创了将南北戏曲结合的京剧。他不仅在戏院受到热捧,还时常进宫为皇家演出,嘉庆皇帝看了他的戏后龙颜大悦,封他为
“戏状元”。他与程长庚、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梨园三鼎甲”,是京剧艺术的祖师爷之一,在京剧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24、培英胡同12号四合院
清乾隆时,为区别于相邻的小马神庙胡同,而称此胡同为大马神庙胡同。
民国时期改称大马神庙。1965年全市整顿地名时,改今名。
25、培智胡同17号四合院
培智胡同,因其相邻的胡同称培英胡同,所以取名培智胡同。此胡同在清光绪年间刊印的《京师坊巷志稿》上记为“小马神庙,有六馆祠”。此六馆祠即马神庙,很小,只有一间房,所以称小马神庙。1965年全市整顿地名时,改今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