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2022-12-27 15:36:10)
标签:

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演

《向导》周报办公地旧

李大钊被捕地遗址

北京李大钊故居

京报馆旧址(邵飄萍故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北京市推出了北大红楼等31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展示。将旧址保护传承利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主要包括1915年至1923年6月期间,北京地区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活动有关的重要会议场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党史人物故居以及重要纪念设施。这些旧址数量众多、布局分散、隶属各异。北京根据31处旧址实际情况,分成三类分别进行打造提升:一是重点保护提升,二是一般保护,三是维持原貌、立牌存念。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一览

1、北大红楼
2、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
3、《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
4、中法大学旧址
5、中山公园来今雨轩
6、亢慕义斋旧址
7、北大一院操场旧址
8、杨昌济故居
9、毛泽东第一次来京居住地旧址
10、赵家楼遗址
11、李大钊被捕地遗址
12、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演讲地遗址
13、《向导》周报办公地旧址
14、北京李大钊故居
15、京报馆旧址(邵飄萍故居)
16、陶然亭慈悲庵
17、高君宇烈士墓
18、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
19、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20、毛泽东第二次来京居住地旧址(平民通讯社旧址)
21、李大钊牺牲地旧址(京师看守所旧址)
22、马骏烈士墓
23、李大钊烈士陵园
24、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25、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
26、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址
27、二七惨案长辛店旧址(警察局駐地舊址)
28、长辛店工人夜班通俗学校旧址
29、二七机车厂近代建筑遗存
30、長辛店二七烈士墓
31、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旧址



11、李大钊被捕地遗址

       李大钊被捕地遗址位于东交民巷29、31 号,北洋时期,此处原为俄国兵营,后苏联大使馆将此处改为民房出租,该院占地面积近 三千平米,房屋 200 余间,原建筑已拆除。 1926 年三一八惨案后,李大钊率中共北方区委机关、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暂避此处。1927 年 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命令军警在北京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及其他革命者。4 月 6日,李大钊在此处不幸被捕,4 月 28 日,李大钊英勇就义。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2、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演讲地遗址

       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演讲地遗址位于东便门内、护城河南河沿,原为蟠桃宫,正名护国太平蟠桃宫,始建于明代,是北京著名道观之一。 
       1919 年 月 23 日,北大学生邓中夏、黄日葵、许德珩等人发起创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并在蟠桃宫设固定讲演点,通过现场讲演启发民智,宣传民主科学和教育救国理念。1987 年因修筑东便门立交桥,蟠桃宫被拆除。原蟠桃宫王母殿前的护国太平宫碑被作为文物移至立交桥南侧绿地中建亭保护。该旧址位于街边公园亭子内。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演讲地旧址位于街边公园亭子内。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原蟠桃宫王母殿前的护国太平宫碑被作为文物移至立交桥南侧绿地中建亭保护。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3、《向导》周报办公地旧址

       《向导》周报办公地旧址位于中老胡同。1922 年 月 13 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该报主要发表时事政治评论文章,以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群众斗争为主要任务。1922 年 10 月,该报随中共中央进京迁至此地办公,1923 年 月上旬迁离北京。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4、北京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位于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1922年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出席国民党一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于北京。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从1916年夏至1927年春,李大钊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年,先后居住过八个地方。1920年春至1924年1 月,李大钊一家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院居住将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1979年8月21 日,李大钊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国家级文保碑

       李大钊故居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在后宅胡同居住的时期,是李大钊人生事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他异常忙碌的时期。他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领导北方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名重当世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学者和思想家。在此期间,李大钊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包括共产党三大、国民党一大等,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不算讲课),到广州、上海、武汉、洛阳、天津等地从事教学和革命活动。当年,许多青年都曾在李大钊家借住,感受过李大钊师长般的关爱和教诲。中共北方党组织的一些重要会议曾在李大钊的书房内召开。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北京市文保牌

       党史专家一致认为,北京李大钊故居是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北京市说明牌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故居大门坐南朝北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进门处安放李大钊塑像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故居为一小三合院,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其中北房东屋为李大钊夫妇的卧室,东耳房为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的卧室,东厢房北间为李大钊长子李葆华的卧室,东厢房南间为李炳华的卧室。西厢房为李大钊的书房。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小院正房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正房与东房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正房西耳房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小院南排房屋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小院南排房屋北向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故居展室内塑像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居住房屋内原始布局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革命领导人为李大钊题词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5、京报馆旧址(邵飄萍故居)

        京报馆位于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30号。
       这里也是邵飘萍1916年后在北京的住所。魏染胡同和棉花头条很近,这里有着辛亥革命后北京两份有名报纸的所在地:魏染胡同的《京报》馆和创办人邵飘萍,棉花头条的《社会日报》老板林白水的住处。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北京市文保牌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北京市说明牌

       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辞去《申报》的职务,独立创办了《京报》,自任社长,他提笔写了“铁肩辣手”四个大字,悬挂于编辑室内,以此自勉。当时北京的报纸多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它们随政局沉浮,并无一贯的政见和主张,无“报格”是当时许多报纸的共相。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实现他新闻救国的梦想,邵飘萍在《京报》的发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中称报纸是“供改良我国新闻事业之试验,为社会发表意见之机关”,公开声明“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即为本报所为作也”。这一年,他倡议建立了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被北京大学聘为导师,开创了我国的新闻教育。他主张新闻记者是“布衣之宰相,无冕之王”,是“社会之公人,是居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者”,报纸除监督政府,还应该教育民众、唤醒民众。在五四运动中,邵飘萍在《京报》发表《勖我学生》、《外交失败第一幕》、《速释学生》等多篇时评,揭露北洋政府的卖国罪行,报纸因而被封,他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920年,邵飘萍回到北京,9月17日,报馆由珠巢街迁至魏染胡同新址,《京报》复刊。“二·七”惨案后,《京报》大量刊登支持工人、声援罢工斗争的文章,“五卅”惨案发生后,邵飘萍下令《京报》停止刊登日、英广告,同时免费刊登爱国广告。《京报》以真实的报道和犀利的言论,揭露政治的黑暗,为民众呐喊请命。他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命运;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屡次发表揭露政府腐败的文章,最终《京报》惹怒了当权军阀。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926年奉系军阀控制北京后,被列入黑名单的邵飘萍不得不避入六国饭店,当年的4月24日下午6时许,邵飘萍在返回京报馆处理完事务后,准备乘车回六国饭店,当行至魏染胡同南口时,被军阀政府抓捕,京报旋即被查封。尽管社会各界积极营救,但军阀政府必欲置先生于死地,26日凌晨,直奉联军总执法处对邵飘萍草草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审讯后即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判他死刑。当日5时许,邵飘萍在天桥刑场遇害,他践行了新闻救国的理想,不惜以身相殉。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京报馆是一栋坐东朝西的灰色两层西洋式小楼,在鳞次栉比的平房群落中格外显眼。京报馆旧址是由这栋小楼和一组坐北朝南的四合院组成。楼房面阔七间,临街的正立面采用西洋古典式砖壁柱装饰。二层有一圈女儿墙,楼顶还曾竖着一根旗杆。大门西向,开于一层的正中,采用塔司干柱式门廊装饰。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报馆运行时期,一层是传达室和负责报纸销售及刊登广告的经营所,二层是编辑部和经理室,报纸编好后,报样就被送到报馆对面的平房里印刷,出报后,报差将报纸送到北柳巷的报房里,再从报房发给卖报的小贩们。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楼门的上方是镌刻着三个已显斑驳的行楷大字“京报馆”的门额,落款是“振青题”,这是京报的创始人邵飘萍的手笔。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楼的一侧墙壁上原有横书的“京报馆”凸字,现仅存一“京”字。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穿过大门可直接来到楼后的四合院中,正房、两厢房和倒坐房均为三间五檩,原是京报编辑部的一部分。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楼后四合院有正房及东西厢房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正房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西厢房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东厢房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正房东侧小门通往东院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东院又分为南北两个小院,这是北院。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正房及东厢房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正房及西厢房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东院南小院有正房及东西厢房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院中立有邵飘萍塑像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小院西厢房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院落各屋作为展陈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从南小院出来经一个通道向西出院落门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院落门紧挨报馆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2021年修复前旧照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1023、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1-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