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革命公墓是全国规格建制最高、声名最著、红色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园林式公墓,长眠着众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战功显赫的将军、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国际友人和仁人志士,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八宝山曾是明清两代太监养老送终的世外桃源,因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等八种矿产而得名。八宝山实际是京西郊鲁谷村的一片土丘。它的西部在很早以前就是坟场地葬人。在这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的地方,建有一座褒忠护国祠。它是明朝永乐初年皇帝专为保护司礼太监钢铁墓而赐建的。
1949年褒忠护国祠被腾退后,改造为北京市革命公墓。八宝山建筑格局由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徽因设计。一直用于安葬我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际友人、革命烈士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1970年,经周总理批准,北京市革命公墓改名为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7925200000018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华人民共和国八宝山街道

革命公墓大门

正对大门的甬道
公墓大致分为墓区与骨灰堂。墓地或骨灰安放,主要是按生前政治级别而定。位于一百五十亩地公墓北向顶端的一墓区,安葬中共国家领导人及副部级以上干部、民主党派领导人士,是公墓中政治规格最高的地方。
2019年新建成的烈士纪念园占地一万余平方米,是集中安放革命烈士的重要场所,分为烈士公祭广场、烈士墓地、景观区三个部分。
烈士骨灰包括为世界和平献身的维和英烈,为国家安全牺牲的革命军人,为社会治安捐躯的人民警察,为防控非典殉职的白衣天使等。

走进烈士纪念园,映入眼帘的是绩满丰碑景观区,沿中轴线拾级而上分别是星火相承、光辉永铸两大景观区。





北侧居中位置有一处小型广场,设计主题雕塑一组,用于安葬烈士时举办仪式和家属祭扫,广场中央矗立着红旗雕塑。



中央的红旗雕塑,红旗上的大型群体景观雕塑展现了革命烈士的光辉形象,象征过去到未来“保家卫国”的使命传承,寄托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美好愿望。
墓园设有两个分区,分别为东侧卧碑墓区和西侧枪碑墓区。

东侧卧碑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