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5-8)
缨珞岩
璎珞岩,位于静翠湖西南面。始建于明代,是一处人工叠成的石山,有泉水流下,俗称"小瀑布",淙淙水声,悦耳动听,叠石下有潭,叠石上边建有小亭,匾书"清音",再后为敞厅,内有匾书康熙题名"绿筠深处",厅周围遍植绿竹。此处为听泉、观泉、赏景的好地方。
今石刻‘璎珞岩’三字为书法名人王文良所书。
清音亭,1984年复建。
清音亭匾“清音”二字为书法名人王文良所书
池塘上方为三间敞厅“绿筠深处”
原绿筠深处匾额为清代康熙御题,1860年湮没。现“绿筠深处”四字由今人所书。向东悬于内檐。
青未了
青未了位于香山静翠湖东,山脊之上。此建筑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为五间四面环廊的歇山式殿阁,殿外檐悬有乾隆御书“青未了”匾额。在此极目,群峰苍翠,岱色无垠,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乾隆皇帝取杜甫《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为此景命名。1
8 6 O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基址保存完好,2015年修复。
修复后的敞厅殿阁精美绝伦,内外梁柁檩枋等处均绘有花鸟鱼虫和人物故事的彩画,此处罕有人至,为一清幽之所,厅中远眺,可遥望香炉峰,对面为香山寺,俯视下方,可见绿色欲滴的静翠湖。东望,可见玉泉山、万寿山等。
驯鹿坡
驯鹿坡位于青未了西南山坡,原为放养入贡鹿群之山地,山坡处建有奔鹿园。乾隆皇帝在建静宜园时充分感受到香山翠壑流清、瑞林繁茂的山林环境,同时也更希望营造出鸳飞鱼跃、鹿鹤相伴的人间仙境。
据说,乾隆皇帝十分热衷于养鹿与驯鹿,当年东三省常以驯鹿作为贡品供奉给乾隆皇帝,这些驯鹿就被圈养在香山和承德避暑山庄两处地方。静宜园青未了西南方向的山坡,就是放养驯鹿的场所,乾隆将其命名为驯鹿坡,定为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香山也便成为了一处皇家鹿苑。

驯鹿坡位于青未了西南山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