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的古代建筑(一)
魏太和造像
魏太和造像原位于聂各庄乡车耳营村北的石佛寺内,石佛寺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后殿建在高台之上,中殿供石佛一尊,故又称石佛殿。民国十五年(1926年),石佛殿漏雨欲榻,为保护石佛,国民党文人李石曾、留法勤工俭学回国的段其光,仿西欧建筑,请工匠建造一个石亭,将石佛保护起来,1928年春建造完成。1998年3月石佛被盗。盗窃过程中,造像被摔成5块,部分边角缺损。同年9月30日,将魏太和造像移回北京,修复后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后藏首都博物馆。
魏太和造像是北京仅存的最完整、最古老的一尊石佛。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雕刻。佛像为释迦牟尼,赤脚立姿,由一块椭圆形云岗石镌刻而成,全高2.2米、宽1.16米。
佛像身高1.65米,立在1米余高的须弥莲花座上。佛像面部端庄、丰满,头部为螺形发髻,两耳垂肩,斜披袈裟,长袖拂地,袒胸赤足。左手合拢并臂微弯下垂做“与愿印”,右手曲肱胸前做“施无畏印”。上身内穿僧祗支,下穿菊花图案丝裤,衣褶流畅,凹凸分明。佛前身两旁及头部光环中雕有击鼓吹箫的伎乐天人31尊。石佛后为高2.2米的背光,背光后又有自上而下横排的小佛像12排,每排数量不等,大小各异,共有124尊。小佛一般高0.12米,最小的一个高0.04米。身边有浮雕像2尊,应为释迦的弟子阿难和迦叶。佛像涂以丹青。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924110000206
魏太和造像南北朝苏家坨镇

北京市文保碑




魏太和造像原位于此石亭,石亭全部用本地白虎涧产的花岗岩条石叠砌而成,方形四门金刚宝塔的形式。殿基平面正方形,四壁开拱门,叠涩檐。檐上四角各一三棱体,中间是八棱攒尖体,用十三层条石砌成,象征佛塔相轮十三天,顶盖宝珠。

檐上部分是佛教金刚宝座塔形式

殿基平面四方形,四壁开拱门,叠涩檐。

后殿也为仿西欧建筑,为民国十五年与石佛殿一同所修。


藏于首都博物馆的真品




身边有浮雕像2尊,应为释迦的弟子阿难和迦叶。佛像涂以丹青。

雕塑后身刻字

石佛后为高2.2米的背光,背光后又有自上而下横排的小佛像12排,每排数量不等,大小各异,共有124尊。小佛一般高0.12米,最小的一个高0.04米。


藏于石刻艺术馆的复制品


佛像身边有浮雕像2尊,应为释迦的弟子阿难和迦叶。
309医院天主堂(上义师范学校黑山扈校区旧址)
309医院天主堂位于地处百望山的解放军309医院内,是一座依山而立的青灰色楼。这座楼做过教堂(圣若瑟楼),后来成为教会学校“北平特别市私立上义师范学校”在黑山扈的校址(上义师范学校)。整楼建于1927年,如今被彻底废弃,门窗皆无,一、二层门窗多被木板封闭。
此处曾有一户满族人的房产和家族墓地。辛亥革命后的1917年,因家道败落,经这位满人的邻居、栅栏修道院(即原马尾沟教堂)的一位施主从中周旋,教会以500元总价购得。随后又买下荒芜裸露的山顶,山上山下连贯总面积达60公顷。
到1920年,天主教圣母会最先完成的是山顶建筑并逐渐扩建,作为神父和退休教士的住所,教会内称为圣母疗养院和圣母修道院。 1907年天主教圣母会在马尾沟建立教区学校“中法上义学校”,1918年改制为师范学校。1919年获得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的校名是“北平特别市私立上义师范学校”。成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所私立教会学校。 大楼外墙正中的一块石匾,可模糊地看出字迹“上义师范学校”。 1927年圣母会在京西黑山扈建造了一座新楼,命名为圣若瑟楼。见习班和师范后五年的课程都搬到新楼去上课。新建的圣若瑟楼是扩大后学校的一部分,据说部分墙砖取自焚毁后的圆明园。
上义师范学校黑山扈校区是法国天主教圣母会创办的教会学校,现存校区主楼“圣若瑟楼”建成于1926年,是体量较大的砖混结构近代建筑。上义师范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经政府正式批准的私立教会学校,是研究中国早期近代教育、天主教会在华传教、办学活动等方面的重要实物依据。1937年9月8日,赵侗领导的黑山扈战斗在圣若瑟楼附近打响,这是全民抗战爆发后国民抗日军第一次与日军正面交锋,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北平人民抵御外侮的斗争信心。
温泉镇温泉井
温泉镇温泉井位于温泉村海淀寄读学校内,不可进入。温泉镇因镇内温泉而得名。镇域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大部分为褐色土壤。镇内西山北麓曾被描述为“灵渊神瀵(地下喷出的水),随在涌现,不可枚举也”(《日下旧闻考》)。温泉村堂子山(又名显龙山)北的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36度左右,明代以前就开始用于沐浴。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803210000115 温泉镇温泉井待定温泉镇
香山八旗印房
香山八旗印房大院位于海淀区北正黄旗21号。清代《日下旧闻考》:“静宜园南楼外有八旗印房……四隅皆有碉楼一座,乾隆十四年建。”《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健锐营的最高长官多由王爷担任,称为“掌印总统大臣”。八旗印房大院四角原有的4座碉楼,如今仅存两座。
八旗印房是八旗都统衙门内部机构之一,掌管都统印信,办理章奏文移,协办各项事务,并兼管恩赏银库事宜。雍正中设置,乾隆时职制始备。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943180000137
香山八旗印房清香山街道

海淀区文保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