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2019-06-22 15:16:01)
标签:

圣莲山

胜泉寺

圣米洞

千佛殿

玄女洞

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从圣莲宝塔回到迎客亭,右行去胜泉寺、圣米石塘、杏林塔苑等景观。
 
胜泉寺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胜泉寺,也称南庙,系佛教寺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末衰败,嘉庆时期高永达道长住入胜泉寺,重修胜泉寺改称道观,宗教建筑中极为罕见的佛道合一建筑,院内有两棵古松,树龄约600年,院内有一圣水洞,水深2米,不溢不渗,自然形成。后修复过四次,2001年又改称“胜泉寺”。观内有三进殿:一进殿为山门,两侧有钟鼓楼;二进殿为大雄宝殿;三进殿名“万仙洞”,建于崖壁内,为3间二层楼式建筑。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导游图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圣泉寺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狭窄的山门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坐落在胜泉寺院中的卧松,已有千年树龄,是胜泉寺的独特标志。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天王殿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天王殿背面挂韦驮殿牌匾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鼓楼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钟楼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一进院落全景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二进殿大雄宝殿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东侧药师殿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西侧三圣殿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大雄宝殿摆放《万古流芳》碑,碑身首题“重修圣米石塘碑碣”,大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立。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大雄宝殿前放置的“圣米”。相传为摩诃老祖修行出家时把石头做成米饭而挨过饥饿。从地质学说,“圣米”是流水长时间搬运,对所携带的砾石进行磨圆、分选的结果。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三进殿建于崖壁内,为三间二层楼式建筑。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下层门额刻“万仙洞”三字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山门殿西侧还建有一个小院

圣水洞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胜泉寺后方崖壁下有一天然溶洞,长约10米,宽约8米,高约3米,额刻“圣水洞”,洞口悬钟乳石,传说乾隆帝曾派人至此取水养生。洞外崖壁凿一横沟槽,可将雨水引入洞池内贮存。作用类似于北庙的水帘洞。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洞外壁右侧有“嘉庆十四年石匠吴永迬开沟”摩崖石刻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出圣泉寺前往杏林塔院,在下山路上回望圣泉寺又是不一样的景色。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杏林塔院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杏林塔院为圣泉寺几百年来修行之人的长眠之所,塔院占地约40平方米,原有墓塔40佘座,由于屡遭盗毁,墓地中白骨成堆荒坑满地。2002年修复墓塔,将骸骨收集,象征性的修建16座墓塔。因附近广植杏树形成了一片杏林,因此叫杏林塔院。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塔院院门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修复后的墓塔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沿途可去石碾房一看
 
       前往圣米洞的路上有一向右上方岔路,沿上山台阶可至莲子峰顶。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峰顶有一处墓穴,据说此人曾找蔡义先治病,后留在山中。

    

       原路下山后继续前行。


圣米洞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主峰莲子峰下圣米石塘是天然大溶洞,早在唐、宋时期,云游僧侣常居此洞修行,洞深15米,洞内有许多光润的白石粒,人称“圣米”,其主要成分是石英石。相传为摩诃老祖修行出家得道成仙的地方,相传当年他把石头做成香喷喷的米饭而挨过饥饿。从地质学说,“圣米”是流水长时间搬运,对所携带的砾石进行磨圆、分选的结果。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圣米石塘远景,图中左上角为先前去莲子峰顶的架空步道。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圣米洞前新建了一个高台,高台上有一殿宇。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殿宇后面石壁刻:圣米石塘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唐末有僧人在此坐禅修道,以洞代寺,是胜泉寺的鼻祖。这“圣米石塘”亦演绎出摩诃老祖在这里食圣米、饮圣水而得道成仙的传说,佛教在此逐渐兴旺;随之道教在胜泉寺后山北侧建蟠桃宫,又有圣水洞之水调理百病,延年益寿之功效,名声大作,渐成圣莲山南佛北道的格局。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出圣米石塘后下行,所走原始步道也称逍遥谷。途中有千佛殿、罗汉坡等景点。

  

千佛殿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千佛殿也称释迦牟尼佛阁,始建于唐代。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现在是在原基础上营造的仿石窟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约四百多平方米,高约12米。殿中正中台座供奉着释迦牟尼像,像高6米,跏坐在三层莲花座上。大殿内前后左右供奉小佛像足千尊,普渡众生。
    
罗汉坡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山坡上坐落十八位罗汉塑像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走出逍遥谷大门意味结束了下山旅程。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沿路前行可见山谷右侧玄女洞。
     
玄女洞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此洞是具有明显引张特征的岩石破裂形成,张裂面比较粗糙,一般延伸不长。沿着裂隙顶部发育许多的“壁流石” 景观。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玄女洞下方有“源”的说明,上刻:“‘生命之源’(雌雄男女谓之阴阳)。阴阳交合孕育生命。人们形容女性玉洁冰清,而‘玄女洞’正迎合了这一学说。它孕育生机,造化万物。细观玄女洞门恰似女性特征,生命之门”。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前行进入白龙湖景区参观孔子像、真武庙等,图中上方为悬空步道。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孔子像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圣莲山老子像2008年落成,以泉州宋代老子造像为基础,经过再创作,用现代工艺塑造而成。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老子像分为基座与人像两部分,整体高为57米,象征道德经5700字,基座刻道德经,高18米,为重九之和,八十一之逆数,老子像高39米,象征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教九流。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老子塑像造型生动,神态浩然,和蔼可亲,左手拈须,右手慿幾持简,双腿一屈一跌坐于山中,观世间沧桑,垂耳飘髯,目光深遂,似在思索着宇宙间的至理。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老子像基座刻有整部道德经,共有五千七百字。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沿孔子像旁台阶前往山坡上的真武庙。

   

真武庙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真武庙于2004年重建,是圣莲山规模最大,最宏伟的一组道教宫观,真武庙的中轴线建筑为三殿二进院。前殿为真武庙的山门,中殿为五祖殿,正殿为真武殿,真武殿是真武庙最具代表性的一组宫殿。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道教崇尚仙人,因仙人好楼居,所以袭用我国古代高层建筑“观”的名称,作为建筑之名。后来封建帝王把道观封为“宫”,与帝王宫殿,相提并论。所以道教建筑特色之一是道观大殿与帝王宫殿一样雄伟壮观。原真武庙估计为明朝永乐年间建。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山门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钟楼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鼓楼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山门内哼哈二将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五祖殿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真武殿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真武庙前用三块石头堆出这么个造型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石造型旁有“根”的说明,上刻:一阴一阳谓之“道”,玄女洞的“源”为阴,此根为阳,或为生命之根,阳化气,阴成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上三宝日、月、星,地上三宝水、火、风,人本三宝精、气、神。细观此根,正如阳物壮盛,道教主张:性、命双修,更主张先修性,后修命。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醒目的男性生殖器图腾与女性生殖器相似的山洞在巨大的老子雕像右侧遥遥相望,代表着对老子文化的传承。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沿真武庙前悬空索道去对面的祭拜台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祭拜台上硕大的八卦字符
  
       从祭拜台沿台阶下山,路左侧有一条上山沥青路通往原址修复的玉皇庙。
   
玉皇庙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玉皇庙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山门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哼哈二将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下层为龙王殿,上层为玉皇殿。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从玉皇殿下望

457、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2)

       圣莲山旅游风景区是一处集绿色生态、奇山异峰、宗教文化、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素有“京西小五岳”之称,值得到此一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