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2019-06-21 09:06:13)
标签:

圣莲山

圣米石塘

圣母宫

蟠桃宫遗址

斗母宫

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圣莲山海拔1030米,以太行山为脉络,古称太山,因整个山体酷似莲花状,故曰"圣莲山"。又因圣米石塘而得名,遂后改名为圣莲山。位于房山区史家营乡柳林水村。山势陡峭,巍峨俊秀,山下幽谷深邃,溪流潺潺;山涧峰高崖陡,绝壁森森;山上流云雾海,变化无穷;丛林茂盛,古树参天,庙观亭阁掩映于浓荫之间,而且还集中展示了雄、险、奥、绝、秀的特点,素有京西小五岳之美誉。加之具有神秘色彩的圣水和圣米,优异的植被,奥妙的地质奇观被称为“京都第一奇山”。南天门一峰分两院,佛门、道家两重天。“道家风骨佛光照,奇峰峻石圣水灵”,这是圣莲山的真实写照。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圣莲山景区第一道大门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范曾题字“北京圣莲山风景度假区”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圣莲山为国家4A级景区,市级地质公园。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门票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景区广场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景区第二道大门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早期焦若愚题字“圣米石塘”,圣莲山原名圣米石塘。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导游图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从景区门口乘摆渡车到缆车上车站(此举可免去3.5公里的上坡路,省时省力,又可实现从北坡上山南坡下山的目的,南坡较陡峭),然后步行一小段路至登山台阶即二十八盘的起点。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二十八盘全长1050米,山路曲折,绕圣莲山拐了28个弯。对应道教中的28星宿,因此取名二十八盘。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二十八星宿君,是将汉光武帝刘秀麾下的二十八位有功将领与神话传说的天庭二十八星宿相对应所塑的像。山道上每处拐弯设一座星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途中可见左侧山壁上“莲花山”刻字

       在十八盘左侧有一向下走的台阶通往长春洞。
   
长春洞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长春洞是天然溶洞,内有天然神像一尊。元末,回教祖师马和住此修行,并将莲花山禁为回山。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从长春洞返回盘山路继续向上,在二十三盘处左边又岔出一条路,沿此路前行不远有一分出两条小路的岔口,右侧的一条通往崖壁上的西山圣母造像。
 
圣母造像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圣母雕像建于1924年,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文物古迹。造像4米多高,脚踩莲花,手持净瓶,面相庄严慈祥,身处祥云之上。整个塑像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西山圣母是圣莲山的保护神,每年四月十八和五月十三,附近村民都要到这里祈祷求雨。
 
       返至小岔口沿另一条小路向左下方走,通向关帝庙、药王殿和蔡义先墓。
 
关帝庙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关帝庙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庙前两棵松柏挺拔向上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从关帝庙北行是药王殿
 
药王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庙门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正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右配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左配殿
 
      从药王殿的西侧有路可到蔡义先墓。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蔡义先道人是永定河东岸大兴县庞各庄人,年轻时学过医术,后参加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蔡义先在外边闯荡了几年。他医术高明,一度被誉为“西山活佛”。在1920年前后,他来到莲花山。先后建起了蟠桃宫、斗姆宫、娘娘殿、药王殿、关帝祠等颇具规模的庙宇。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蔡义先1936年羽化,享年81岁,丧礼隆重,军阀吴佩孚、曹锟等人都派人前来吊唁。
 
       从蔡义先墓回到二十八盘主道行进,过了缆车站沿风威路行进到北庙。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高围挡墙下为风威路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北庙)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北庙落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主要由三宫、三院、三洞等组成。三宫:蟠桃宫、九莲圣母、斗母宫;三院:吴佩浮别墅、曹锟别墅、杨小楼别墅;三洞:九莲洞、三台洞、水帘洞。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导游图

 

圣母宫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建于1921年,2000年修复。道教宫观,供奉九莲圣母,民间称泰山奶奶,能保生益算、消灾化难,还能赐予美满姻缘、赐儿赐女,手中鲜花称“福”,带花回家即带“福”回家。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远望圣母宫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从此门进入圣母宫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圣母宫及北侧的戏台,戏台前有一棵粗大的古松。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圣母宫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圣母宫东侧殿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圣母宫西侧戏台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现戏台上安放了许多戏剧人物塑像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戏台后身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蟠桃宫遗址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蟠桃宫是圣莲山风景度假区标志性建筑群,此宫俗称北观。位于圣莲山山峰正面的山坳处,由道观、别墅、天然山洞组成。始建于1924年,由蔡义先道人监修。蟠桃宫西侧直立崖壁,象是一座山峰被巨斧劈去一半,加上两边对称的四座小一些的山峰,形态酷似莲花宝座。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房山区文保牌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蟠桃宫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左侧阶下碑,碑身首题“创建莲花山蟠桃宫碑记”。落款“中华民国十三年岁次甲子桂月上瀚”。碑文由当时的民国参谋总长张怀芝亲笔撰写。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右侧阶下碑,碑身首题“西莲花山蟠桃宫落成碑记”,落款“中华民国十有三年岁次甲子季春之日”。
 
吴佩孚宅院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从蟠桃宫对面的小门进入吴佩孚宅院,宅院有东西两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吴宅东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吴宅西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院内树下有一组雕塑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雕塑为吴佩孚与蔡义先道长下棋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小院有旁门可出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古真堂”小巷通往斗母宫、杨家院、三清殿、曹宅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巷门正面题:古真堂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巷门背面题:洞府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古真堂”巷内东侧小院为斗母宫,西侧小院为杨家院。

 

斗母宫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建于1921年,2001年修复。道教宫观,供奉斗母元君,亦称中天梵气斗母元君,为诸星神最受崇拜者,北斗七星之母,亦可指示方向。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斗母宫院门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斗母宫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斗母宫北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斗母宫南房

     

       斗母宫后有三台洞、水帘洞。

 

三台洞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天然溶洞三台洞为道士打坐敬神之处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水帘洞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沿山壁开凿一条小渠,汇集流下的雨水到此。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杨家院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杨家院门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杨家院北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杨家院南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古真堂小巷南端小门通往三清殿和曹宅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三清殿和曹宅院落共用一个入口,沿台阶向上进入高台上的院落。

 

 三清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建于1924年,2001年修复。道教宫观,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全程三清,乃道教至尊之神。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小院分两进,一进为曹宅,二进在高处为三清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三清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三清殿和北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三清殿南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三清殿北房
   
曹宅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三清殿前院即是曹宅,图中可见院落通往底层的台阶通道。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曹宅北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曹宅南房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从曹宅出来回望,图中下方的小门即为最初进入北庙时的小门。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离开北庙沿路前行到八仙洞前照壁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八仙洞是北庙通往南庙的捷径,长135米。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隧道中间有一个岔口,据说在隧道挖至此处,方向往右偏了,恰好此偏洞口多出一小平台,于是借机修筑了一个西向的观景台,有三个窗口,可以在此远眺峰景。台上还有福、禄、寿三位尊神可以烧香跪拜。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从窗口可见前方与洞出口连接的天街,天桥旁是迎客亭。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天街是八仙洞的出口,走出天街后回望可见左侧八仙洞观景台的三个窗户。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从天街来到平台的迎客亭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回望北庙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回望圣母宫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回望斗母宫,右上角灰色小房为三台洞。
   
       迎客亭处有个岔口,左行通向南天门和圣莲宝塔。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前往圣莲宝塔的路右侧有一幅王树常的题字 。王树常(1885-1960年),辽宁辽中人。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水电部参事等职。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右侧方框中文字:“余民国甲戌仲夏  偕辽阳高云崑沈阳  韩麟生高尚志北平  赵文奎海城陈兴亚  陈刘月真同游于此  辽中王树常题”左侧方框文字:“石匠任明  张国起”
 
       继续前行的途中有一条陡峭的带护栏登山台阶通往山顶南天门。
       南天门是景区的最高点,海拔约987米,这里地势雄奇险要,三面悬崖陡峭,是开发前南庙与北庙的唯一通道,旧时有藤蔓铁索攀附而过。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沿登山台阶攀登可见路旁陈兴亚题字。陈兴亚(1882-1959),辽宁海城人,曾任京师宪兵司令,亲自指挥逮捕李大钊,致其被害。"九·一八"事变后在北京闲居,周游各地景点,到处刻字留名。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南天门”三字右侧为“民国甲戌仲夏海城陈兴亚题”。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攀上南天门顶后下望,可见对面的莲子峰及山腰处的石碾房、左侧的圣泉寺和右侧的迎客亭。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莲子峰是4.5亿年前海洋沉积形成的奥陶纪石灰岩,在人类出现前的新近纪,气候温热,石灰岩被溶蚀,形成了“莲子峰”岩溶孤峰。“莲子峰”海拔930米,被誉为“京都第一奇山”。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之后前往圣米石塘的路上可见王树常题“莲子峰”(民国甲戌仲夏)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莲子峰山腰处的石碾房站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眺望迎客亭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沿登山台阶原路下山,继续向圣莲宝塔旁的观景平台行进。
 
圣莲宝塔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观景平台右侧是圣莲宝塔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圣莲宝塔碑记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圣莲宝塔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位于普惠山东侧,南于崖口左壁之上。塔坐南朝北,高26米,塔身为砖混结构。六角五级密檐,檐下斗拱,檐角悬铃,鎏金宝顶,塔内设地宫、顶阁,拾级盘旋而上直至塔顶。塔内一层为大悲咒经文,二层至五层,为古壁画,反映了佛祖从出生到成佛的辛路历程故事。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圣莲宝塔北侧的菩萨刻像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石刻像右上方是陈兴亚题字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从右至左为“民国甲戌仲夏”、“重峦叠翠”、“海城陈兴亚题”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在前往圣莲宝塔途中可下望圣泉寺
 
456、房山区的寺庙(圣莲山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