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1-5)
(2017年12月2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池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于安徽省池州市发布。)
北京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
1、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故宫博物院宝蕴楼
3、全国农业展览馆
4、北平图书馆旧址
5、民族饭店
6、北京工人体育馆
7、石景山钢铁厂
8、北京国会旧址
9、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
10、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11、798近现代建筑群
12、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13、百万庄住宅区
14、宣武门天主堂
15、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群
16、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
1、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是1969年9月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后的名称。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收藏国家的重要历史文物,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同时进行有关中国历史文物的考古、研究,并利用文物开展社会教育工作。2003年2月28日,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改名中国国家博物馆。

曾用门票

合并历史博物馆后用门票

大厅
2、故宫博物院宝蕴楼
1911年清逊帝溥仪退位后居住于紫禁城内廷,外朝由北洋政府接管。1914年2月4日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所址设在紫禁城外朝部分。此前,当时的内务部与逊清皇室将盛京(沈阳)故宫、热河(承德)离宫两处所藏宝器20余万件运至紫禁城,然文物存放之地尚未解决。时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批准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出20余万元建文物库房,其基址选定在原咸安宫基础上。当年6月开工,历时一年,于1915年6月正式建成,交付使用,这是中国近代建成的第一座专门用于文物保藏的大型库房。
按照西洋建筑的式样设计建造的宝蕴楼,共有北、东、西三座砖木结构的单体楼房,采用封闭的周边式布局,围绕咸安宫旧址的北、东、西三面,与咸安门形成围合。北楼是主楼,不仅建筑面积大,而且外观也十分别致,左右对称的东西两楼是辅助设施,连接主楼与副楼之间的两层外廊以白色的栏杆和廊柱构成,使整组建筑显得清爽而明快。

库房所藏集历代古物之萃,青铜、书画、陶瓷、金玉,至珍且奇,故定名曰“宝蕴楼”。1947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宝蕴楼所藏文物遂逐步移出。
3、全国农业展览馆
全国农业展览馆位于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目前与中国农业博物馆两馆合一。作为建国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其地理位置、规模、布局和风格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1959年9月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中国农业博物馆是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基础上筹建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1986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2012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农展馆示意图
全馆占地52公顷,拥有10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展览馆,建筑总面积达25000平方米。同时,有广场3个,总面积为40000平方米。馆区树木成荫,繁花似锦,湖波荡漾,与回廊亭台、碧瓦黄檐古典建筑群交相辉映,环境十分优美,是北京唯一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式大型展览馆。

从西南方向看农业展览馆全貌

全国农业展览馆主体建筑坐东朝西
一号馆(主馆)

主馆为一号馆

主馆台阶处石雕


主馆前南侧雕塑
二号馆

二号馆位于主馆北侧

现为为中华农业文明陈列馆

三号馆位于主馆南侧
四号馆

二号馆和四号馆建筑内侧的草坪上立有多座反映农耕文化的铜雕塑
五号馆

五号馆北立面
七号馆

七号馆为青少年农业科普馆

青少年农业科普馆正面朝北

展览馆主建筑东南角的八、九、十号馆构成一组建筑
十号馆

十号馆为彩陶展
九号馆

九号馆为农具陈列馆
八号馆

八号馆为土壤标本陈列馆
后湖是主展馆东面的一片水塘:
4、北平图书馆旧址
北平图书馆旧址位于文津街7号,是北京近代第一座大型图书馆的建筑遗存。北平图书馆的前身为1909年清学部主持设立的京师图书馆。之后多次易名,多次易址。
国家级文保碑
北京市说明牌
1931年在文津街北平图书馆新馆落成(即今国家图书馆分馆),文津街新馆是当时远东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共耗费银元二百四十余万元,皆来自退还的庚子赔款,占地面积七十六亩,建筑外观是华丽的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内部设施则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较之美国国会图书馆决不逊色,有学人记载“单是它那中央大厅两侧下楼梯的卫生间,铺地六角小瓷砖,外面看不到里面里面能看到外面的窗玻璃,一色都是美国货,比北京饭店的还讲究”。

图书馆基座铭牌


北平图书馆继承了宋、元、明、清时代皇家部分藏书,以清内阁大库、翰林院和国子监藏书为基础,陆续收入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石室等珍贵刻本及一些著名私家藏书。1949年后以该图书馆为基础建立北京图书馆,是我国收藏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国家书库。




北平图书馆旧址以绿琉璃瓦红色墙身的宫殿围墙围绕。大门正立面面阔三间,下身汉白玉石雕须弥座,上身灰墙,顶为绿琉璃歇山顶,下施琉璃一斗三升斗拱。主楼前矗立的石碑、华表、石狮是初建时由圆明园安佑宫搬来。
主楼坐北朝南,平面呈“王”字形。建筑仿清官式大殿楼阁,砖混结。因仿故宫文渊阁,斗拱梁枋施青绿彩画,柱身也漆成绿色。建筑形式为功能需要,打破中国传统风格,将传统形式一层变为二层。下层明间为大门,两侧为大门造型的采光窗,廊间为传统影壁的中心花和岔角装饰。二层为周围廊,枋下带雀替,顶部为重檐庑殿造型,绿琉璃瓦,檐下施单昂翘五踩斗拱。基础为汉白玉须弥座和汉白玉栏杆。
主楼石阶及丹陛石为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的遗物
前“过街楼”连接前排楼与中排楼
中排楼
后“过街楼”连接中排楼与后排楼

后排楼(从东侧看)

后排楼(从西侧看)
文津楼东侧有圆明园遗物碑两块:

图为东侧的文源阁碑
西侧是原位于圆明园山高水长景区的教谕骑射碑

主楼前草坪上的昆仑石碑(来自圆明园福海西岸的望瀛洲)


5、民族饭店
民族饭店位于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北侧。1959年开业。经周恩来总理提议命名。与民族文化宫一起被评为建国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有各类客房473(间)套。设有中餐厅、潮州餐厅、海鲜火锅餐厅、咖啡厅、西餐厅和土耳其烧烤餐厅。先后接待过来自美国、日本、法国等近40个国家的高级访华团。
北京民族饭店于2005年换上了豪华的新装,外观雄伟高大,华贵典雅,集典雅的东方韵味与经典的欧洲风范于一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