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3183407310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658、密云县的寺庙:(白龙潭)
(2020-07-25 06:49:05)
标签:
白龙潭
龙泉寺
五龙祠
普荫殿
下寺
密云县的寺庙:(白龙潭景区)
白龙潭风景区,地处太师屯镇龙潭山中。
白龙潭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风景区,宋、元、明、清各代帝王将相、社会名流在这里留下了不少遗迹。“白龙昼饮潭,修尾挂石壁”是宋朝著名诗人苏辙的吟诵;“同游不少攀鳞志,独有波臣愧此身”是明朝戚继光的诗句,现碑碣尚存。历代皇帝都把这里视为灵境,建有龙泉寺、菩萨殿,到了明、清两朝又重建了“五龙祠”、石牌坊及乾隆的避暑行宫。石坊两侧竖有乾垄嘉庆的御牌,牌坊中央的匾额上有“石林水府”四个大字。石坊下方便是形似巨盆般的石潭,瀑布飞星溅玉,激雪荡雾,洋洋洒洒汇作了一潭,流出一条河,为白龙潭风景更添了神韵与野趣。
北京市文保碑:白龙潭龙泉寺
白龙潭自汉室以“应龙能致云雨”之说,就被崇拜和建设,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经过从元代至明清几百年间的建设,白龙潭古建林立,香火旺盛,以龙泉寺和五龙祠为中心,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最辉煌年代应为清朝康乾时期,传说有四殿十八亭台及大戏楼等,因地制宜、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龙潭沟谷中。在其鼎盛时期,乾隆帝从派官祭龙、为民祈雨到亲临祭潭,进而形成了每年二、八月祭龙的皇家典制。
北京市说明牌
示意图
景区外门
刘炳森题字:白龙潭
关于白龙的形象,各说比较统一,均为白衣英俊小伙。只是在传说之外有人说五龙祠里的白龙形象为微笑着的白衣慈爱长者。这两种说法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和愿望,一方面,人们希望白龙用青春的活力打败和镇住恶势力;另一方面,人们希望白龙有长者之风,宽仁厚待百姓。
小白龙神像
景区二道门:圣境门
观音像是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是北京市最大的汉白玉观音像
观音像旁的龙泉寺始建于元世阻忽必烈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清雍正年间重修(民国二十七年密云县志载),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由于“应祷普被霖”,“特发内奴万金”,对龙泉寺及五龙祠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日下旧闻考》载)。光绪元年及民国时期都有维修。
远眺观音寺
龙泉寺坐东朝西,外四合院式建筑,由山门殿、大佛殿、及南北配房组成。现存山门殿、大佛殿为清代建筑,南北配殿为民国时期所建。1996年,白龙潭管理处对龙泉寺修缮时,将原来灰筒、板瓦阴阳合瓦,改为黄绿琉璃瓦,其他主体建筑均按原样修复。
山门殿三间,砖木结构。由于庙朝西,所以建庙时山门殿的匾题为“回光返照”。现为“龙泉寺”木匾,是李鸿章所书,镌刻于光绪二年闰五月。殿内两侧为泥塑四大天王立像。
山门前踏垂带跺为61阶
“龙泉寺”木匾,是李鸿章所书,镌刻于光绪二年闰五月。
殿内两侧为泥塑四大天王立像
山门殿后身
大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廊式。殿内佛龛上原大佛已毁,现三尊三世佛铜像于1996年由市文物局调请而来。两侧泥塑罗汉十八尊。南北配房各三间,规模较小。原北配殿供达摩,南配殿供地藏王。
院内地面为石板
北配房
南配房
大佛殿
从大佛殿回看山门殿
北配房
南配房
院内现存碑刻四通,分别为戚继光的诗碑,李鸿章、袁世凯及宁氏地主的记事碑。
李鸿章题“敕修密云县石匣龙神庙碑记”(位于山门殿后身北侧)
李鸿章题字碑刻(位于北配房东侧)
戚继光题字碑刻(位于大佛殿外廊)
功德碑(位于大佛殿外廊)
参观完后由北门出
沿龙泉寺北侧的一条东西向通道出
龙泉寺通道东门
龙泉寺北侧外墙
白龙潭普荫殿(当地人称菩萨殿)位于龙泉寺北墙下
普荫殿为三间殿房,坐南朝北
五龙祠位于菩萨庙东侧,五龙祠建于宋代。神奇的白龙潭镶嵌在两山之间的龙脉连山石上,五龙祠也在这块石上,面对神潭肃然千载。
祠前立有乾隆、嘉庆二帝之碑。乾隆碑二十韵中有“所见奇谈多,似此颇鲜并”句,可证他认为白龙潭在天下景色中一席之地。两碑之间,立一牌楼,上题“石林水府”,传为乾隆御笑声,概括眼前景色。五龙祠前,人们观神潭美景,思白龙惠恩,心诚意快,香焚火盛,求雨祀顺,千年不断。每逢三月初三,人们络绎而至,万头攒动,喜气洋洋。燃香洒酒,投潭猪羊;杂耍唱戏,摆摊生意;庙会传统,延数百年。
东侧碑亭
西侧碑亭
内供东海龙王子小白龙,旁为四海龙王。供奉五龙,实为罕见。多数龙祠,恐龙内哄,只供一龙。此祠五龙,相安无事,大概寓含得道多助之意。
五龙祠旁是高耸的双龙壁大坝,
水源由山洪和泉水组成,水质极佳,其味甘美。坝体上塑双龙,有须者年长,代表黑龙,无须者力弱,象征白龙。古时两龙争潭,现共处一坝,口喷水注,美其名曰“双龙嗽玉”。
白龙潭地处南北两山的峡谷地带,古称石盆谷,又称龙潭沟。水从二十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跌下来,有三潭三瀑之美景,称为三潭泻玉。水从山崖上沿着两个水溜子(水沟)旋转而下,冲入一潭,在一潭中打了几个圈后再跌入二潭。白龙潭通常指头潭,头潭为瓮形,深三丈有余。二潭也有三丈深,往西是沙滩。水漫过沙滩,流入三潭。潭边的山崖有一棵平顶松树,斜斜的伸出来,正遮在白龙潭上,像给龙邸撑了一把伞。
坝面六字:“飞圣境,则灵潭”,传为清末康有为所书。
站在坝顶登高远望龙泉寺
白龙潭景区外门北侧的低洼处为下寺,也称行宫。
行宫
原建 19 世纪已经塌毁,原址应在现普荫殿位置。相传某年大旱,乾隆派大臣到白龙潭求雨,第二天果真雨至,乾隆大喜,遂亲自临白龙潭祭龙,并表示以后要常来,因此建了行宫。由于行宫的设立,白龙潭古建有了完整格局,有了灵魂,形成了以皇家文化为统的各种文化的结晶绘粹。
从景区外门处俯视行宫
每年农历“三月三”为传统的白龙潭庙会,方圆百里的百姓都到这里祭龙神,庆开潭。庙会上有少林会、走高跷、唱大戏、耍中幡等。还有做生意的各种小摊,车水马龙,非常热闹。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657、密云县的寺庙:(古北口景区)
后一篇:
659、密云县的寺庙:(冶仙塔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