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山自然风景区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更是神仙的洞天福地。传说当年有个叫王志的人,上山砍柴,走到南天门处,站在桃盘石上看二仙翁下棋,并吃了一个仙桃准备走时,镰刀斧头都以腐烂,当他回到家时,他重孙子的孙子都以百岁高龄。由此,云峰山下的村庄就叫不老屯了。
景区入口

示意图
入口不远路北有一处古寺超胜庵。据光绪八年密云县志记载,超胜庵始建于唐代,元、明、清均有重修。该庵位于不老屯镇燕落村北云峰山中,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南北长45米,东西宽32米),坐北朝南,四面环山,风景宜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遭到焚毁,直至1996年由云山恒泰旅游开发公司出资重建。
该庵为两进院落,由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庑殿、东西配殿及钟鼓楼组成。山门前有小石桥和十八级台阶,台阶两侧为花岗岩石栏杆,庵南、东两侧墙外均为花岗岩石栏杆环绕,山门顶上嵌“超胜庵”石匾一块,无落款。三大殿均为石柱,配殿等为木柱。庵内有石碑2通,字不清,石磨石碾各一套。庵东南40米有古井一眼。

密云县文保牌
现该庵为两进院落,中轴线由山门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和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组成。后院东西有配殿和东西庑殿,前院无配殿。山门殿东侧为钟楼、西侧为鼓楼。现有建筑中除钟鼓楼为歇山顶外,其余殿宇均为硬山顶,灰筒瓦屋面。
超胜庵前院有仪门3间,中间为山门过厅,门内两侧有泥塑彩绘的站马、马童和坐像。超胜庵山门外东西各有一侧门,3门均为拱形券门。


18级条石雕刻的台阶

正门前有一座小石桥
山门殿东西两角建有钟鼓二楼。

钟楼

鼓楼
前院正殿3间为天王殿,内有泥塑四大天王像。殿外两侧各有一座螭首龟跃石碑。
后院正殿3间是大雄宝殿,内有泥塑如来和弟子像,殿前月台两侧各有3间配殿,均有塑像。

月台上西配殿

月台下东配殿

月台下西配殿
超胜庵东侧坡下有两座背靠背的龙王庙、山神庙。


朝南的龙王庙

朝北的山神庙
从超胜庵后门出沿路上山,途中有二仙庙。

二仙庙
庵北200米处西山上有菩萨洞一处,洞口朝东,洞内有菩萨、善财和玉女塑像三尊。洞口对面东山上有“灵境”、“苍玉屏”“尘外赏(沈阳范承勋题)摩崖石刻三组,山脚下有“云峰山”石刻一组,石刻北有“普门石桥”、“妙云亭”和129级石阶。

去往菩萨洞途中有石刻:云峰山
石刻:“尘外赏”。此三字根据题款可以认定是清康熙年间兵部尚书范承勋的手笔,范承勋对云峰山的胜境十分欣赏,故对云峰十景各作了五言绝句为之赞美,并写了“尘外赏”三字,令工镌刻于崖上。
普门桥为清代旧云峰十景之一,与攀云路相接。范承勋为此景所提的五言绝句--欲入攀云路,谁能舍此门。须知跨间石,一一是云根。
过普门桥即到达距超胜庵北200米处山上的观音菩萨洞,观音洞洞口朝东,洞内有菩萨、善财和玉女塑像三尊。
在观音洞外可见对面山崖壁上的石刻“灵境”。其含意当指观音洞的灵妙境界而言,推测其所作年代为观音洞初建之前后。
古道上的刻石:苍玉屏
超胜庵前山山巅,有一处胜迹南天门,山头上的突出的搭石头形成迷宫,这是从山下来超胜庵朝拜的古道必经之处,是上山的垭口。
看完石刻回到超胜庵,从超胜庵对面的一个小门去往南天门。

去往南天门的路上
沿山顶行走,沿途巨石中有七处刻字:“桃盘石”“仙手印”“棋”“遇仙石”“仙门”“仙座”“九冲天,王子遇仙记,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仙境未一日,凡世百余年。己巳年三月,李如升书,肖汉德刊。”


密云县文保牌:摩崖石刻

石刻:桃盘石

石刻:仙手印

石刻:棋

石刻:仙坐

石刻:仙门

石刻:遇仙石

石刻:“九冲天,王子遇仙记,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仙境未一日,凡世百余年。己巳年三月,李如升书,肖汉德刊。”
从南天门“仙门”处石刻沿十八盘古道下行可去往大安寺遗址。大安寺遗址距超胜庵南面500米的山坳处。
据”北京密云“网记载:在白土沟村,还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大安寺。大安寺,又称白猿院,是密云境内第一座寺院。寺院建于云峰山前怀。据《大金重修大安寺之碑》记载,此寺周围“崇山峻岭,清流茂林,周达连垣。寺内妙笔金碧,灿灿辉耀。北齐武平三年(572年),房舍百间,常住殷厚、轧禄两主持,有受戒僧九十余人,遭兵火之焚,院中僧众星流分散,惟古塔存焉。金皇统初(1141年),监寺圆轮者,赋性刚洁,道誉煊赫......。竭力化辨重修东西二堂,至天德之年(1149年),始就绪,有僧众五十余人。是时,本寺四至:东至濮水岩,南至古城(燕落县城),西至塔子峪西分水岭,北至大鞍山。内有栗园十二顷。其外,林木果树不可胜计,复有金沟、燕落二处稻田二十余顷。寺旁,万松竞秀。其泉出于东,既甘且冷,真清凉圣境,无以异也。其院门出入之路,虽九藏十掩,车马往业游赏甚多。明昌四年(1193年),大安寺外建有贤圣堂,寺分三门两院,建有钟楼、鼓楼、大小僧舍百十一间,及悬挂佛像二百余轴。”此次重修为大金承安四年(1199年)岁次。
据史料记载,大安寺始建于北齐天宝五年{554年),是密云境内最早的寺院,它对于研究佛教在密云乃至在整个北京地区的发展都有较高史料价值,遗憾的是寺院毁于清末战火。现在,地上建筑物已无存,但地基仍清晰可见。
网上关于大安寺“古佛道场”石刻的描述:在大安寺旁悬崖之上,竖排,隶书,每字约12公分左右,石刻下有一平台,可容纳几十人围坐,由此可见这里是古代僧人参禅打坐之地。

行约一小时到达十八盘古道的尽头,看到“云峰灵境”的牌楼。

出牌楼后沿土路右行几百米,山沟尽头处的残房即是大安寺遗址

沿残房东边的一条小土路一路上山,可见大石头石阶,从大石头石阶西边的平台处绕到大石头后面,不到五米,石刻就在道旁的岩壁上。

遗址处刻字

“古佛道场”石刻

“古佛道场”石刻下方刻有“云峰山大安寺主持..."等四十余字,均为单线阴刻,纪年为:大明弘治二年(1489年)四月八日。
密云县的寺庙目录
1、云峰山景区
2、古北口景区
3、白龙潭
4、冶仙塔景区
5、黍谷山
6、大云峰寺
7、二柏搭枝庙
8、崔家峪二郎庙
9、卸甲山法兴寺
10、司营子关帝庙
11、西坨古关帝庙
12、小口关帝庙
13、杨家堡关帝庙
14、遥亭关帝庙
15、吉祥寺
16、大角峪老道庙
17、黑龙潭龙王庙
18、石岩井村龙王庙
19、吕祖庙
20、娘娘庙(碱厂村、上峪村)
21、西田各庄娘娘庙
22、古北口娘娘庙
23、平头村平坨寺
24、三教寺
25、瘟神庙
26、文庙大成殿
27、吉家营药王庙
28、石井岩村阎王庙
29、古北口玉皇庙
30、墙子路村观音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