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的寺庙:三教庙
110112933180000018
大成殿清新华街道
110112803210000020
佑胜教寺待定新华街道
110112923110000017
燃灯佛舍利塔南北朝新华街道
110112933180000019
紫清宫清新华街道
“三教庙“位于通州大成街1号院。此处因儒教的文庙(亦称学宫)、佛教的佑胜教寺(亦俗称塔庵)、道教的紫清宫(亦俗称红孩儿庙)三座独立的庙宇,近距离呈“品”字形布列在通州州治衙署的西围墙之侧而合称三教庙。佑胜教寺的西侧,耸立着燃灯佛舍利塔,由此形成了“三庙一塔”的古建筑群。
“三教庙”中各供其教的祖师爷,文庙祀孔子,佛寺奉释迦牟尼老师燃灯佛,道观供老子,文庙最大,突出了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指导思想儒家学说,道、佛教庙宇很小,且置于文庙之左右,封建统治者将道、佛两家思想放在辅助位置上,主次极为分明地分布在州街门下手旁边,共同为封建统治者所利用,三教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即对立、又统一地列在州治之侧,这在全国各省、府、州、县是唯一独有的人文景观,反映了大运河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文庙
三座庙宇中,文庙在前,规模最大,创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比北京孔庙尚早建4年,历经元、明、清三代22次重修扩建,至光绪九年(1883年),已经形成除北京孔庙之外北京地区最大的文庙,中路跨东西三院,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依次为:照壁、射圃、如日中天坊(左忠义祠、右节孝祠)、大门(左“德配天地”坊、右“道冠古今”坊)、棂星门,泮池泮桥(左名宦祠,右乡贤祠)、戟门(左、右角门)、大成殿及其前杏坛(左东庑、东朝房,右西庑、西朝房、西山外圣训亭)、二门、崇圣殿。
大成殿东侧有东跨院,前为圣容殿,后为尊经阁。西跨院有二,分别为学正署和训导署院,前有头门,二门,后有明伦堂;一为文帝祠。
所有主体建筑一色歇山脊。1935年12月此庙是日伪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在地,拆改较大。2004年开始修缮,并在原文庙殿宇遗址和形制之上,修复了棂星门,戟门与东西配房。

通州区文保碑


目前三教庙山门

入门后可见戟门前泮桥,泮桥始建于远大德二年(1298年),由三座小石桥构成,桥下有水,同时在水下墁有石板,叫泮池。古时新晋秀才入县学继续学习,都要经过泮桥入宫拜孔子,叫入泮或游泮。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通州,泮桥被毁,2004年修复。

戟门


泮桥西侧的乡贤祠和西朝房

乡贤祠

西朝房

泮桥东侧的名宦祠和东朝房

名宦祠

东朝房

戟门后是保存下来的老建筑,文庙的正殿:大成殿。


大成殿东庑

大成殿西庑

大成殿后殿房


殿房前修复的古井

文庙西侧修复的圣训亭,“圣训”表示尊重先圣的训诫,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

圣训亭北侧的展棚

展陈:2005年4月从运河中挖掘出埋藏了400多年的三根皇木

大成殿后东侧殿房
佑胜教寺
佑胜教寺似始建于北齐(550—577),历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共计12个朝代。现有山门,天王殿、燃灯宝殿、三圣殿、观音殿,寮房数间。寺内的僧人们日夜诵经、祈福、守护着这座古寺,并以弘法、修持、教育、慈善为己任。

天王殿二进院,院落内一棵巨大古槐。

院内的国槐出生即与佛结缘,与寺院同龄,年长于燃灯佛舍利塔数十年。昔日曾经古树参天,荫避燃灯宝殿整个前院。2017年8月11日夜晚,一场罕见的暴风骤雨,使之遭遇了灭顶之灾。现古槐靠仅剩一个侧枝顽强地生长着。

后殿燃灯宝殿

燃灯宝殿内供奉着光明遍照燃灯古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燃灯宝殿廊下大钟

燃灯宝殿殿前古槐下的石碑:民国二十五年,重修碑。

院落前排位于天王殿东侧的三圣殿

后殿观音殿

观音殿东侧小门通往僧房
佑胜教寺,又称“塔庵”,因为寺院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座燃灯佛舍利塔。燃灯塔始建于北周,历朝历代多次重修,其中康熙十八年地震震圮塔身,后在原须弥座上按原样重建而成。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通州,塔利莲花砌座半圮而落,1987年按原样重修塔刹。

北京市文保牌

北京市说明牌
塔为八角形十三层砖木结构实心塔、由须弥座、十三层塔身与莲台塔刹三大部分构成,全高
56米,基围38.4米。层层砖雕斗拱及佛像、纹饰甚为精美。塔身第一层很高,正四面辟门,其馀则辟直棂假窗。每层每檐每角都悬有铜制风玲,共计2248枚,塔悬铜铃之多为世界之最。据说,每枚风铃外壁镌刻捐献者姓名。
在第十三层正南面正中灶门间置砖刻古诗一首,有“巍巍古塔镇潞陵、时赖周唐人建立”等句,表明此塔为镇河塔。古时建塔,除了佛教寺庙的佛塔外,很多都是为了镇河神而靖水患,像在我家乡皖南一带,就有很多镇河塔。
塔身挺拔陡峻,是北京地区最高最大的塔,成为大运河北端的标志,昔日运河中过往的漕船商舟远远就能看到,古人有“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的诗句。当年燕京大学燕园,就是如今北大校园内的博雅塔便是以其为原型修建。



燃灯佛舍利塔东北处的观音菩萨
紫清宫
紫清宫在大成殿东北处,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光绪年间重修。庙中主祀道教中最高三尊天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与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紫清宫是三教庙中建成年代最晚的一个,但从明中期算起,三教和谐共存也已400余年。紫清宫仅一进院落,现只剩山门一间,正殿三间,西配殿三间。

通州区文保碑
紫清宫在解放后曾被河北省通县专属公安处、北京花丝镶嵌厂使用。当时的紫清宫格局是: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山门一间,大式做法,硬山筒瓦箍头山脊,望兽,五跑,前廊推出,彻上明造,旋子彩画,东西倒座耳房各三间,小式做法。

山门

正殿
在正殿的东山墙正中嵌卧碑一块,宽2米、高0.6米,墨地白字楷书,铭文记述了紫清宫重建始末。碑文中有关于八国联军侵略通州,强占庙宇、毁坏神像的记录。
目录
序
|
名
称
|
|
大成殿、佑胜教寺、紫清宫
|
一
|
静安寺、中山街关帝庙、三义庙、杨堤关帝庙
|
二
|
重兴寺正殿、曹氏祠、杨家洼菩萨庙、大稿村关帝庙
|
三
|
召里观音寺观音殿、管头村药王庙、葛渠关帝庙、 葛渠真武庙
|
四
|
灵佑宫、柴厂屯姑子庵、南堤寺西村天齐庙、三士庙
|
五
|
柳营关帝庙、大辛庄关帝庙、土桥菩萨庙、
|
六
|
北辛店真武庙、七佛寺、西马坊天齐庙
|
七
|
佑民观、宝光寺、垡头村菩萨庙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