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2020-01-17 13:38:29)
标签:

杂谈

庄户村龙泉庵(三教宝

天桥浮村三义庙

山神庙村山神庙

                                        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庄户村龙泉庵(三教宝殿)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龙泉庵在老村原址。《门头沟文物志》载,此寺庙创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为佛教建筑,坐北朝南。1958年普查时有这样的纪录:此庙东西长16.20米,南北宽14 米。庙内有大殿3间,面阔9米,进深6米,硬山调大脊合瓦顶,五架梁,彻上明造,明间为五X方格门窗,次间为方格窗4扇,“旋子”彩绘。两侧各有耳房1间。东耳房已毁,西耳房为硬山合瓦顶,面宽6米,进深4米,韦驮殿1间,面阔3.6米,进深2.8米,硬山箍头脊,灰瓦顶,三架梁,彻上明造。东西配殿及山门皆无存。原有铁钟一口,高0.39米,口径0.39米,铸有“庄窝村龙泉庵主持僧人海仙、定海,崇祯十一年十月吉曰立。”另外还有汉白玉观音像一尊,莲座总高0.96米。
据析,此庵实际创建年代应早于明崇祯元年,所谓“明崇祯十一年创建”,是根据铁钟铭文落款年代所说。说早于此年代的理由,一是建庵时未必就有钟;二是钟为主持道人海仙立,庵多为尼姑往来或修行住所,立钟时已是和尚,不一定称为庵。
       据村中老人讲,此庵供奉有孔子、老子、如来三圣像,故2005年2月2日,在大殿重修后开光时称为三教宝殿。据析,三圣在庵内同供,应为清代以来的事,并非原来即如此。
       《古今大台》:龙泉庵位于大台街道办事处庄户村,明崇祯11年(1 638 )已建,佛教建筑。据1958年文物普查记录,龙泉庵坐北朝南,东西长16.20米,南北宽14 米。大殿三间,面阔9米,进深6米,硬山调大脊,合瓦顶,五架梁,梁枋施旋子彩画,彻上明造。明间为五X门,方格窗,次间各装饰四扇方格窗。东西两侧耳房各一间。两厢配殿各两间,面阔6米,进深4米,硬山式,清水脊,合瓦顶,彻上明造。韦驮殿一间,面阔3.60米,逬深2.8米, 硬山箍头脊,灰瓦顶,三架梁,彻上明造。山门一间。
       龙泉庵原有铁钟一口,高0.39米,口径0.39米,上铸“庄窝村龙泉庵主持僧人海仙、定海,崇祯十一年十月吉曰立。”另有观音像一尊,汉白玉石质,莲花须弥座,通高0.96米,惜观音头像已残。
       21世纪初,庵殿修复,有称“三教宝殿”,供奉如来、老子、孔子等释、道、儒三教祖师。庄户、千军台“天人吉祥圣会”幡会走会时,东起、终点在此。修缮后平常不开放。唯元宵节时千军台、庄户走会期间开放。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门头沟区文保牌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山门左右各有1株古槐,均为市一级古树,像两位护法守卫着古刹,同时也是龙泉庵和庄户村古老的见证。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院内一个小高台分隔了前后院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前院西厢房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前院东厢房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韦陀殿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正殿三教宝殿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韦陀殿与三教宝殿相对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正殿前廊壁画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东耳房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西耳房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后院西厢房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后院东厢房
 
       以下为2015年修复前旧照: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天桥浮村三义庙

       《门头沟文物志》:三义庙坐落在龙泉镇天桥浮村,明万历二十年前已建。民间宗教建筑,供奉三国时期“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庙坐北朝南,正殿、配殿、禅房、山门一应俱全。现只剩断垣残壁,从寺内残址及遗存的石构件看,寺庙规模宏大。
       据寺内修庙碑载:门头村中天桥浮,有三义庙一座,不知何代,观其形势环绕山也,仰其巍然宏丽,本村一大观也,年深日久,风雨飘零不免栋宇摧残,金身剥落。合村众善公议修建,施资备料,鼎立相助。使殿宇全身焕然一新。清嘉庆十五年(1810)大功告成。清道光二十五年(1842),三义庙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先后重新修建了大殿,耳房、大墙、又补修了通往寺庙的道路,此次工程进行了六年,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完工。
       《龙泉文化丛书》——《名胜古迹》:三义庙坐落于天桥浮村,坐落在村东天桥门洞上面。明万历二十年(1592)前已建。这里北西南三面环山,东瞰门头沟圈门。四周环大墙,正殿坐北朝南,由前三间和后三间组成,供奉供奉刘备、关羽、张飞塑像。正殿东侧三间房为娘娘殿,对面有马王殿,塑马童像和骏马像。庙院东南角悬大铁钟一。创建不晚明代。据老人说,当地人马善人家族于清代重修,因此也有马家庙之称。1943年以前有两个和尚。民国年间曾做过学校。整体院落东西面阔18米,院落进深40米,南房进深5米,现只剩断垣残壁。 
       三义庙早成废墟,现已复建,但形制与所见不同。所记碑石曾被埋,今已清出,尚未立起,庙中古槐犹存。“天桥浮战役”即在此处,现遗有国民党在解放前期修建的碉堡、战壕等设施。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远眺三义庙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山门后身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西厢房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东厢房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门头沟政区通览》:三义庙有石碑三方:为清嘉庆十年(1805年)《重修三义庙题名碑》、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重修三义庙碑记》、《重修大庙起造神堂山门廊室碑记》,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修三义庙碑记》。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今碑躺地未立,下角一块缺失。碑两面均记有碑名,仅一面有纪年题款为“清嘉庆十五年”。《门头沟文物志》称其为“明嘉靖十五年”,显为有误。有资料称三义庙存碑四块,或将此碑两面分别计入。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修复前旧照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山神庙村山神庙

       山神庙村海拔650米,村域面积7.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53亩,林地8734亩,荒山1074亩。现有居民78户,145人。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564、门头沟区的寺庙(十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