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2020-01-15 09:52:46)
标签:

香峪村七神庙

北村雀儿庵

仰山栖隐寺

杂谈

                                        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仰山栖隐寺

       仰山栖隐寺创建于辽代,盛于金。栖隐寺的特点就是大,据刘定之《重建仰山栖隐寺碑记》记载寺院面积达一万平方米,而环寺之地若千里。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赐名仰山栖隐寺,时有僧人万余名。金明昌五年(1194)八月,金章宗亲临仰山栖隐寺,赐钱几十万两白银兴建殿宇及佛像。金、元之际,耶律楚材之师万松老人在这里弘扬佛法,名声远扬。明朝永乐、正统年间两度重修。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栖隐寺建在仰山之巅,山清泉秀,与京西名山百花山遥遥相对,登山四眺,只见群峰间元气四伏,好似云海,茫茫无际,寺内泉水干冽清澈,为京西名泉之一,故名灵泉。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金代寺内有“五峰八亭”之盛,其中,五峰争奇,金之诸主屡赏临幸。五峰中,北曰级级峰,言高峻也,有佛舍利塔,在其绝顶。西曰锦绣峰,言绝丽也,锦绣峰之外,有水自西折而南,又折而东,水外自南为笔架峰。自寺望之,屹然之尖,与寺门相平,层层叠碧。寺东曰独秀峰,西曰莲花峰,是谓五峰。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据说当年金章宗临幸栖隐寺时,“群臣从之,于寺东口有楼亭,又至于寺东有回季亭,又至于寺门双亭对峙,东为洗面亭,西为具服亭,盖将由此入佛寺。寺之东北有列宿亭,列宿亭之东有龙王亭,亭下水一泓,清而甘,流入于方井,龙王亭之东北有梨圆亭,寺之西北有招凉亭,招凉、梨圆皆最上,是谓八亭。”当时还来不及建围墙,就在四面立了石碑,作为寺界。百姓不准入内,僧人不能轻易外出,直到老死入佛塔。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2010年左右栖隐寺一度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初步建成门楼、山门、前殿(含正殿及东西侧偏殿)、后殿、塔林等诸大部分,以圆形的砖墙圈围,在规划蓝图上成为北京市内占地最大,殿堂最齐,气势最宏伟的佛寺。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山下修建了一条香客们走的进香之路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山路旁新修建了三座亭子供香客休息之用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山石台阶,石狮子栏柱。虽然雕刻手法一般,但都是真材实料。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山路尽头就是高大如城楼般的山门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复建的天王殿和两侧的钟亭、鼓亭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天王殿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殿宇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院,垂花门、抄手游廊。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中路的几进殿宇体制规模都很大,沿台阶而上便是九重大殿。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在栖隐寺的西区还建起了一座完整的尼姑庵,山坡上又修建了数十座各式的砖塔,与樱桃沟相映成趣。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尼姑庵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栖隐寺西北原有金、元僧塔上百座,为北京地区最大的塔林。到50年代仍存数十座,后农业学大寨修梯田,将古塔一一炸毁。现在仅余古塔两座,其他塔均为近年在旧塔基遗存上重建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西侧古塔密檐上部的塔刹由仰莲座和宝珠组成,此塔的形制极为罕见。密檐砖塔的六角形须弥座上方,由仰莲承托六角形塔身,塔身正面设券门,门上方有塔铭,塔身上方有砖雕如意头纹饰。塔身承托着三层叠涩檐,塔檐以斗拱承托。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东侧古塔:覆钵体密檐塔建在石制平台上,塔座为六角形砖砌须弥座,塔座上为覆钵体塔身。塔身顶部有砖雕如意头纹饰,塔身之上有三层砖砌叠涩密檐,檐以斗拱承托。有文献记载此塔为金代妙行大师灵塔。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2017年与铜钱、金鸡、勤业斋、寺庙客再访栖隐寺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再访时天王殿前立起了两块石碑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通往天王殿的古砖路,记录着过去的苍桑。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一段老围墙记录了岁月沧桑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金灯圣会

       寺内遗存并不多,但几座古碑却记录了这座寺庙不平凡的历史。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师祖辩公大和尚开山道行碑,辩公即希辩禅师,辽金时期著名高僧,北方曹洞宗鼻祖,亦曾主持天宁寺,故有“天宁长老”之称,死后灵骨葬于仰山栖隐寺。此碑应为金代古碑,按《元一统志》记载,撰写碑文的是那位主动投金,但在海陵王伐宋前作为金使出使南宋时用“笔来,笔来”为南宋通风报信后被海陵王煮了的施宜生。可惜此碑仅余碑额,碑身不存。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清乾隆四十四年义和膏药老公建X回香亭碑记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仰山栖隐寺第二十六代满禅师塔铭并序,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大德为元成宗年号。元成宗为忽必烈之孙,元第二位皇帝。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重建仰山栖隐寺的工程相当浩大,已大体完成,重修后的栖隐寺将成为京西的一座大寺,成为妙峰山下仰山的地标型建筑。但因未得到文物局报批属违建后来停工了。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栖隐寺旧照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从樱桃沟去往栖隐寺的小路上,有很多摩崖石刻,但刻痕大多较浅,且这一代石质不太适合石刻,故风化严重,有些仅能隐约看出曾有刻字,内容却已看不出了。据资料记载有二十多处,我们没有找全,留待下次吧。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一处:为善最乐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二处:重修仰山栖隐寺记事摩崖,题于光绪丙申(1896年)至夏。
这是一块刻字最为集中的一处刻石。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玉斌题 《宿仰山寺》,山石嵯峨人迹稀,水流寺下稳声威;暂栖古竟听三乘,嗟哉静里动生机。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巨石上的“万古流芳”字样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三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某某道人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四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敬X上房 玉斌书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五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某全某某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六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一山善人(竖排)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七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八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行善为安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九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十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十一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十二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十三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十四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十五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十六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第十七处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香峪村七神庙

       《门头沟政区通览》:七神庙  庙内供奉龙王、虫王、雷公、电母、雨师、风娘娘等泥塑神位。其排列是上边坐着三位,下边站着四位,现依存。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七神庙 位于村中。据韩书祥、韩书元两位老人回忆。此庙内曾供奉龙王、虫王、雷公、电母、雨师、风娘娘等泥塑神位。其排列是上边坐着三位,下边站着四位,现仍存有房屋。
       始建不详,现已荒置。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北村雀儿庵

       孔雀庵位于村北,坐北朝南,两进院落。据载为1194年所建。进南面山门是一个大厅,由大厅进去是一个院落,东部开着东山门,为方形有拱形门洞,现犹存。西南角是厕所,向里去,又是一个院落。首先是围子殿,内墙壁绘有壁画,供奉弥勒佛和护法神韦驮,向里是三间正殿,明间供奉观音菩萨,东西梢间供奉四大金刚。在东西两侧厢房,住着杂工,东厢房的南间是厨房。东北角和西北角是角门,西北院落还有石碾、石磨。二进院子内对应种植着两棵松树。早年间是尼姑庵,后改作和尚庙,在整个院落西墙外,有三座和尚墓塔,北墙外有和尚坟,院落前偏东还有一座尼姑塔。
      清朝末年,此庙开始败落。寺内僧人腐败堕落,他们以做佛事为幌子,经商做买卖,收购染料以及橡树果实出售;生活上也趋向糜烂不堪和无法无天,不守本分,把佛门净土给糟蹋了。
       前面所说“孔雀庵”,在村民的顺口溜中说的则是“雀儿庵”,实际两者指得是同一个地方,而且是“雀儿庵”得名在前而“孔雀庵”得名在后。在一些古籍资料中也都有相关的记载,《帝京景物略》中载“雀儿庵,在潭柘后山五里。在千峰万峰中,在四时树色,四时虫色声中。庵,方丈耳!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小庙的东部有座较完好的过街楼,走出过街楼沿古道可以走上红庙岭。
 
563、门头沟区的寺庙(十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