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的清真寺
伊斯兰教于公元10世纪传入北京地区。牛街清真寺,始建于辽圣宗十三年,是北京最古的清真寺。元朝因大批穆斯林入京,伊斯兰教盛行,相继建立东四清真寺等。明朝推行民族宽容政策,除修葺辽、元时兴建的清真寺外,还新建了花市清真寺等4座清真寺。清朝是伊斯兰教发展最快的时期。清顺治至光绪年间兴建清真寺30多座。到2009年北京区县所属的清真寺共69座,其中不乏大量古寺,清真寺具有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式。
丰台清真寺
位于电报局街5号。乘车到丰台火车站下车。丰台清真寺原是百年古寺,据说是随着沪沟桥的建成,有回族穆斯林来到此地居住,于是元、明时期就起建了清真寺,当时的清真寺不大,也十分简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修建丰台火车站,清真寺移到现在的正阳桥主道处,后来因市政建设,1990年移建于文体路永善小区处。新寺占地一千四百多平米,建筑面积近占地面积的一半。新寺建筑风格独特,象是中西合璧,布局严密,前门临街,建有门道,通向二道门,进二道门就是清真寺主体,院前有门廊,院内是南北房舍,正殿与处连成一体,但南北配房有空相隔。
丰台区文保牌
寺门

1990年重修碑
长辛店清真寺
位于长辛店大街大寺口3号,是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长辛店清真寺的建寺时间大体有两种说法。说法一是明末清初创建,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说法二是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创建。
丰台区文保碑
长辛店清真寺东临新建宽阔的公路,交通便利;西正门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东侧,五百余户回族围寺而居。1959年,长辛店地区有回民口1100多人,430余户。文革期间,长辛店清真寺被长辛店制鞋厂和房管所长期占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1983年7月,占用单位将该寺房产全部退还长辛店清真寺。
丰台区文保碑
改革开放以后,由政府和有关单位出资及乡佬捐亿帖,再次重修。现今,长辛店清真寺占地面积 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礼拜殿面积
130平方米,为砖木建筑结构,整个建筑格局系中国传统四合院形式。现日常参加宗教活动的信教群众70人左右,附近高校的外国穆斯林留学生常来礼拜。
,清真寺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现存补拜堂三间和勾连搭带、重檐攒尖、周有回廊的六角班克亭一座。亭顶的第一层为大式硬山调大脊,黑筒瓦,大吻曲卷;第二层为卷棚顶,箍头脊。亭底部为须弥座,此亭是寺内颇有特色的建筑。南北配殿各三间,后配房三间,小式合瓦顶,前出廊。此寺是长辛店地区回教信徒礼拜活动的场所。目前,该寺已整修一新,重现昔日的风采。

清真寺的一个殿堂坐东朝西面临大街

殿堂上匾额由民族英雄马本斋之子题字,云冈穆斯林赠。

清真寺大门开在北侧的大寺口胡同内

大门上的匾额由民族英雄马本斋之子题字,刘富承赠。

进门后可见望月楼

殿堂小院

正殿

南侧殿房

北侧殿房

从街面看邦克楼顶
南苑清真寺
位于南苑地区车店衔49号,是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北京南苑机场建于1910年,是中国最早建成的飞机场。此前南苑仅有七、八户回民,无清真寺。南苑机场建成后,商人渐多,形成一个小型回族聚居区,并创建了南苑清真寺。南苑清真寺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1930年代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中华民国时期,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回族)两次资助南苑清真寺修缮。
随着南苑的拆迁,清真寺将迁到西边800米处的铁路旁,据说将来新建的清真寺要比现在的清真大四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