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的寺庙(二)
张郭庄有两座寺庙:
福生寺
福生寺位于长辛店镇张郭庄村,建于明代,方位为坐北朝南,整个寺庙由山门、前殿、后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各大殿建筑是以大式硬山、元宝顶、箍头脊和筒瓦等基本风格均为明代时所建造砖制仿木结构,这在现存的古代建筑中很少见,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福生寺历史上曾历经多次浩劫,但其主体建筑仍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已是千疮百孔、破败不堪。2014年复建完工。
北京市文保碑
解放前福生寺里还有僧人修行,每月初一、十五,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到福生寺烧香,因此那时福生寺的香火很旺。福生寺所在的长辛店自古即为交通要道,往来商旅众多。福生寺是长辛店地区的一座大庙,相传明清皇帝到潭柘寺、戒台寺上香时,福生寺是皇帝途中休息的行宫。
据传说福生寺与清代雍正皇帝取得帝位还有一段故事。当年康熙皇帝笃信佛教,雍正还是皇子时,康熙皇帝并不太喜欢他。但雍正有野心,他一心想当皇帝,于是投其父皇所好,他也信奉佛教,而且还表现得十分虔诚。只要有时间雍正就亲自到寺庙进香,请高僧讲法。雍正经常到潭柘寺进香,途经福生寺,一来二去就和福生寺的住持熟识了。一天雍正途经福生寺时,福生寺的住持拦住雍正,劝他立即回宫,否则误了大事。雍正闻言,心知其中必有玄机,于是马上回宫,正赶上康熙皇帝病危,他趁机接近康熙皇帝,找到遗嘱,将其中“立十四子”改为“立于四子”。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手持遗嘱顺利登上皇位。为了答谢福生寺住持的忠告,雍正皇帝下旨重修福生寺,修建完成的福生寺成为长辛店地区非常著名的寺院。

山门

一进院内景


二进院


二进院正殿

二进院西配殿
二进院东配殿

旧石料铺就的正殿台阶

正殿内景
三进院西配殿
三进院东配殿
从正殿回望院落
张郭庄真武庙
张郭庄真武庙位于张郭庄福生寺东400米处。真武庙坐北朝南,山门后有一照壁,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2015年修复。

现作为张郭庄村民俗乡情陈列馆使用

照壁

寺院全景




正殿

正殿前有月台


东配殿

西配殿

村史说明石板
大灰厂村有两座寺庙:
丰台娘娘庙
丰台娘娘庙位于大灰厂村。丰台娘娘庙全称“天仙圣母碧霞元君行宫",俗称"娘娘庙",娘娘庙地理位置优越,西距千年古刹戒台寺仅5公里,明清时期如逢庙会方圆十里视为节日,在民间享有盛誉。此庙明天启年间重修,庙宇建筑结构严谨,做工精细,为典型的明代风格,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北京市文保碑
据1958年普查资料证实,原建筑格局很完整:南向,有山门三间、正殿三间、后殿三间、东西配殿二十四间、钟楼一座、街对面有戏台一座,当时是一座十分壮观的庙宇,香火甚盛。1970年后,西配殿拆除,做为宅基地使用,其他建筑沦为马棚,破烂不堪,即便如此,此庙的香火一直未断。现存功德碑数个,最早的是康熙三十六年“重建新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前殿山门碑”,字迹清晰可辨。
北京市说明牌
为保护此处文物建筑,北京市文物局和丰台区人民政府、长辛店镇政府于2002年7月共同投资对其进行整体修缮。娘娘庙的此次修缮工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其本来面貌,除碧霞元君殿、十殿阎君殿、送子娘娘殿、祈福殿(福禄寿财四星)、钟楼鼓楼外,还恢复了曾经每年一度举办庙会的戏楼。娘娘庙原地狱场景为壁画,修缮后全部为精美的泥塑彩绘。
现在的娘娘庙,建有山门殿三间,山门两侧各有便门。
山门殿
山门后是第一进院,东有钟楼,西有鼓楼,正殿是带罩楼的三大间的娘娘殿,前院西厢南建有四间祈福堂,祈福堂北有三间殿房是明德堂;前院东厢南边是四间殿房,像是庙里道士们的起居室,其北侧的三间殿是道祖堂,也是道长接待客人的场所。

从东南角看一进院
前院山门后的两棵大槐树枝叶非常繁茂,很有些年头了。
钟楼
鼓楼

钟楼南侧有一小块用铁栅栏圈起来的小角落,里面立着几块碑石,
东侧的道祖堂
西配殿
西侧的祈福堂
明德堂
后院正殿三大间是元君殿,其东、西两厢各五间,是十大阎罗殿。


元君殿
西配殿
从元君殿回望二进院

娘娘庙对面的戏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