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017-08-30 18:41:21)
标签:

昭庙

玉华寺

山神庙

洪光寺

无量殿

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香山公园内寺庙


       有道是自古名山僧占多。唐、宋以来,随着我国佛教、道教的发展,西山自然也就成了寺院荟萃之地。香山地处西山东坡之腹心,其独特的地貌形胜,是西山其它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早在我国唐代香山就出现了极为壮美的寺宇建筑,据文献《宛署杂记》中载:“妙高堂,在宛平县西四十里香山寺右,唐以来有之”,可见在香山营建寺庙之早。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统治阶级在风景秀丽的香山塑佛造寺,营建行宫别院,以供他们朝拜、游览、射猎之用。

 

 


昭庙
 
       昭庙全称宗镜大昭之庙,是乾隆45年(1780年)为接待来京给乾隆庆七十大寿的六世班禅罗桑华丹益希而建。乾隆在承德给班禅建了须弥福寿之庙,仿照的是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之后,班禅又随同回到北京,乾隆为他安排了夏季和冬季的两个住所,一是冬季居住的德胜门外的西黄寺,另一个就是香山的昭庙。乾隆在《昭庙六韵》碑中是这么说的:“既建须弥福寿之庙于热河,复建昭庙于香山之静宜园,以班禅远来祝厘之嘉,且以示我中华之兴黄教也。”
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九日,宗镜大昭之庙开光。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来到香山静宜园,在其行宫内休息。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昭庙示意图
              
       就整体建筑风格而论,此庙以藏族碉房式为主,以汉式为辅。主体呈方形碉式,白色条石为基,红色墻身,高厚坚固。墻体上方四周,间隔设有藏式梯形壁窗,其上部饰以汉式单斜面遮檐。西藏建筑色彩浓厚,令人如置身西藏山寺之中。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昭庙位于香山公园见心斋以南,地处半山,坐西向东。庙宇占地9100平方米,由月河、琉璃坊、清净法智殿(众妙之门)、白台、八方重檐御碑亭、红台、都罡殿、万寿七层八面琉璃塔等建筑组成。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在1860、1900年的两次浩劫中昭庙被焚毁,只残存红墙、琉璃牌坊和琉璃塔等遗迹。2008年至2013年进行了部分修缮。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庙前的月河上的汉白玉石桥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琉璃牌坊在庙前的石台上,牌坊由黄绿两色琉璃砖装饰,飞檐式琉璃瓦顶,庄严华美。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牌坊上部正中、两面有题额,均为汉藏满蒙四体文,东额为‘法源演庆’,西额曰‘慧照腾辉’。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龙纹装饰显示出昭庙的规格和地位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登上石台可见昭庙的三座大门,中间称“众妙之门”。门前四根玛尼杆在修缮时采用长16米的独木制成,气势宏大。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玛尼杆高大的汉白玉基座雕刻精致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白色条石为基的庙墙上的藏式盲窗和琉璃制垂花门头彰显了汉藏文化的融合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面对琉璃牌坊的一侧建有清净法智殿,清净法智殿已修葺一新。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清净法智殿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金光灿灿的殿顶。这是昭庙修缮后的一大“看点”:鱼鳞贴金铜瓦,在阳光下映照下金光闪闪,特别是从山上俯瞰,在一片翠绿之中异常显眼。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从外面看,白台是一个白色外墙围合的“城堡”,事实上这为了一圈的外墙并不是围墙,而是一圈裙房。朝外的墙面上有一排精致的琉璃窗,简单的窗棂上方是琉璃的窗檐,明显的汉式建筑风格。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俯瞰昭庙,可见红台上的建筑全部被毁。围绕红台中心的房基为都罡殿。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昭庙内院有石碑,碑文为昭庙六韵,即三首五言诗,诗中夹注,均为乾隆御笔,亦系汉藏满蒙四体碑文。内述建庙缘起,以及乾隆皇帝在此会见班禅的情形。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都罡殿房基遗址显示大殿有28个柱础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万寿琉璃塔座落在昭庙上方的山上。高约40米的塔身建在方形基坛上,坛上再承以八角形须弥台基,台基上装有石栏杆。各层塔面用绿琉璃砖砌成,壁面上饰以精致的佛龛和佛像,每层八角檐下都系有铜铃。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塔身为八角形,共七层。塔的底层的木廊,廊上覆以黄琉璃瓦。附阶顶上收作八角形平台,成为低矮的须弥座,周边又绕以白玉栏杆。

 
 
 
 
 
玉华寺
 
       玉华岫位于香山中麓,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是山腰中部的一个庭院型建筑。其地原为明代玉华寺,山门向东,正殿西南,乾隆时曾辟小轩,其地高爽,可俯览群岫,故题名“玉华岫”。后寺毁建庄,仍存其名。
       1999年香山公园恢复玉华岫,新建的玉华岫景区由玉华寺山门、天王殿、玉华岫、邀月谢、绮望亭、溢芳轩游廊等建筑组成,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园中之园。现院内部分殿堂恢复了清代原貌,开办了陈设展览,身临其境,景色幽雅,是游客休息品茶,观赏红叶的最佳处之一。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天王殿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玉华岫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邀月榭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概云亭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山神庙
 
       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是祈福去祸、奉祀山神的庙宇。传说山神是开天辟地的造化神,也是财宝的保护神。原庙已塌毁。2004年在原址上复建。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洪光寺
 
        洪光寺,始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太监郑同建洪光寺。郑同原籍高丽,奉李氏国王命入华,进宫侍奉宣宗。他曾代表成化皇帝出使高丽,在金刚山见千佛绕毗卢之式,回来后就在香山建洪光寺供奉,表里千佛,各座金莲,十分精工宏丽。 
       香山寺旁螌道即十八盘,洪光寺则座於十八盤道之侧,明代成化年由太监郑同重修,郑同,高麗人,“相傳寺毘盧圆殿即仿其國金剛山为之者”,乾隆皇帝题额“香嵒淨域”。洪光寺山门座於十八盘山路之左,面向东北,山门前有石磴道俱为青石铺就,石磴道与十八盘交汇处原有一座八角亭,現只存柱礎和基石。
      1860年洪光寺被英、法联軍梵毀,民国時被改建成私人别墅。现建筑为明国时期修建,不对外开放。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从松林餐馆去往西山晴雪碑的路途中。龙王庙处于高坡之上,坡下为寿康泉。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无量殿


       无量殿,位于香山寺北,楞伽妙觉山门之后。
       寺庙规模不大,整体坐西朝东。依照样式雷地盘图看,最东为山门三间,两侧墙上各开小门一道。进山门后有一个小影壁,院中对称柏树四棵。正殿一座,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南北配殿两座,同是面阔三间。地盘图绘制年代约为光绪早期,可以看到图上对各个建筑保存的标注,四座主要建筑大体结构尚存,所有的房顶都已有所损坏。
       民国时期,熊希龄对无量殿进行了大规模拆改、新建。将这里改为香山慈幼院的宿舍,所以现在看到的庙内建筑基本都是民国风格。如今山门的门窗皆以封死。山门前有长方石座一对,上有长方凹槽。山门口后依旧有小影壁一道,看其做工样式,像是民国作品,老影壁已然消失。院中有柏树四棵,应是古树。原正殿位置现在是民国风格的正房三间,左右耳房各一间。院内南侧面积较大,改动也最大,现在为东西排列的三座房屋,是工作人员用房。院内北侧也新建了一些工作用房。整体庙内格局也只有中路大体保留了。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最东为山门三间,两侧墙上各开小门一道。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山门前有长方石座一对,上有长方凹槽。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进山门后有一个小影壁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院中对称柏树四棵。正殿一座,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南北配殿两座,同是面阔三间。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240、海淀区的寺庙(二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